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共同富裕 >

***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24 17:25:05 来源:网友投稿

苗祎,戚晨旭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向往,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和使命,从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百年来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实际,不断对共同富裕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实现共同富裕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继续带领人民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实践探索中加深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作了一系列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论述,指明了共同富裕的重要地位,丰富了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制定了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计划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新时代***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阐释其理论渊源,总结其核心要义、鲜明特征以及时代价值,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现实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共同富裕思想

中国历史上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景。先秦时期就有代表太平盛世的“大同”理想,太平天国时期更有对太平盛世的详细描述,维新派代表康有为进一步描述了理想化的“大同”社会。

“大同”这个说法,最早是儒家学派在《礼记·礼运》中提出来的。其中,“大同”社会倡导“天下为公”,认为天下的所有,是大家共同拥有的。“大同”社会还提倡博爱精神,主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大同”社会倡导: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孩童能够健康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这与共同富裕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生产力水平较高,物质文化较为丰富,才能够实现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中蕴含了共同富裕理念,其中确立了“大家无论是耕地,还是食物、衣物、钱财都平均分配,共同拥有”的天国制度。这是一种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强调生活富裕,人与人之间绝对平均,它还注重社会保障,强调用国库赡养鳏寡孤独者。近代中国,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无国邦的社会,并设计了相应的社会制度。在政治制度上,主张“破国界去国义”,设置公议政府,没有国界之分,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在经济制度上,他认为大同社会的经济制度应建立在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计划指导和分配,就能够实现“人人极乐,愿求皆获”的大同社会。

***总书记吸取了中国传统“天下为公”理想中的精华,指明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于共同富裕的向往[1],将共同富裕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本世纪中叶将实现的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富裕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论述都体现着“共同富裕”的思想。关于为共同富裕实现提供可能的制度基础,他们认为只有在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才能够实现。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能够让全体成员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充实的精神世界,每个人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2]633。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他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揭露了资本家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这剥夺了劳动者获得合理的生活资料的权利,使人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完善。共同富裕是人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美好愿望,但它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拥有许多财富,可以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必须消灭私有制,让无产阶级不再被资产阶级压迫,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消亡,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阐述主要是通过发现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并对未来社会蓝图进行描绘,明确了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物质极其丰富,人们才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2.列宁、斯大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苏联的诞生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列宁、斯大林立足于苏联生产力较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努力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首先,他们进一步论述了实现人人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物质文化需求增长的需要。列宁认为,更好的新社会里没有贫富差距,大家共同劳动,并共享劳动成果[3]112。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没有贫困,让全体成员都拥有富裕文明的生活[4]337。其次,他们进一步论证了人民要想生活幸福,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高度发展生产力。斯大林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因为社会主义需要充分满足人民的需求[5]16。最后,他们将共同富裕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联系在一起,明确了人民的富裕程度会有所差异。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阶段,富裕程度会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做到完全的平等[6]89。

列宁、斯大林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明确了实现人民生活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通过按劳分配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途径,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并将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高度来认识,为******阐述共同富裕相关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共同富裕思想

1.毛泽东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他立足于中国国情做出了许多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毛泽东同志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面,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土地所有制改革,用农民土地所有制取代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让广大农民获得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建立生产中的平等关系,变压迫与被压迫、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为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在分配制度方面,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社会主义要坚持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2]599,在分配问题上,提出需要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通过对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此外,毛泽东同志还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产力,但不能忽视科学技术,否则生产力也无法提高[7]351。毛泽东同志还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劳动者的积极影响,认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者能够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能使理论转换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毛泽东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初步探索中国共同富裕道路的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立足于国内实际情况,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一是深化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将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发展原则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在南方视察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通过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373二是制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发展计划。第一步,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发展水平要翻倍,让人民不再为温饱困扰;第二步,在进入21世纪前,再翻一番,实现人民生活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实现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的目标。三是开辟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主张实行先富带后富的政策,提出“两个大局”的观念,支持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再发挥其带头作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反对平均主义,又反对两极分化,是先富和共富的有机统一,开辟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道路,是***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3.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江泽民同志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首先,更加具体地表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即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步。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以经济建设为重点,追求全面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方面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的社会主义。”[9]383其次,拓展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发展。再次,完善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处理收入悬殊的基本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重公平。最后,江泽民同志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旗帜,立足中国发展情况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

改革开放继续向前,胡锦涛同志立足国情,进一步探索共同富裕新道路,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更加注重效率和公平,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此外,胡锦涛同志的共同富裕思想强调全民共享,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让全体人民更好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前提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是否发展的关键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马克思、恩格斯把生产力发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认为人自由而平等、生活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唯有生产力极度发达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后,要利用自己的政权,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在描绘未来社会蓝图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阐述,在将来社会,生产力极速发展,且生产的目的是让人人富裕,增加人们的自由时间[10]222。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非常重视共同富裕的问题,其中“富裕”属于生产力范畴,“共同”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共同富裕之间体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只有在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富裕。******曾强调,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前提是必须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并多次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共同富裕,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前提,推进改革开放持续向前,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等问题,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2022年是我们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端之年,更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新征程,更要注重生产力的发展。

(二)人民群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的,******坚定人民立场,在发表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时,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探索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根本价值遵循。******多次强调,共同富裕的群体是全体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途中,全体人民都要跟上队伍[11]86。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还指出,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了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必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实现,同时其成果由人民享有,人民群众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增长,才能创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三)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公平正义是核心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共同富裕的实现,将其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同时,将共享发展归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享,要让全体人民在社会发展中获得更多,最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12]793。全体人民非常向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更注重全体人民享受发展成果。共享发展强调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坚持共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

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推进扶贫合作项目,政府、市场、社会联通,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等有效措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持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把共享的“蛋糕”做大,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奠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要求。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导向,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政治权益方面,坚持人民民主,为人民更好地享有权益提供制度保障;在文化建设方面,注重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会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强调合理分配,不断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有了基本保障,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在生态文明方面,更加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公平正义,破除实现共同富裕的障碍,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民生,彰显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四)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是目标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指出,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是包含人民群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富裕[13]。物质富裕是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富足,是国家经济繁荣的体现;精神富裕是指人们精神世界的充实,得到了文化的熏陶,有力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包括对富足的物质财富和充盈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指出,中国梦需要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充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一方面,实现人们物质生活上的富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良好的物质条件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为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更高的需求,通过缩小城乡差距,精准扶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缩小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发展成果。另一方面,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中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新时代,******强调,共同富裕既注重“富口袋”又注重“富脑袋”[14]232,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15]。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征程上,要推动实现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共同富裕,物质富裕为精神富裕提供物质基础,精神富裕为物质富裕提供方向指引,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五)坚持高质量发展,分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是过程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懈地努力,仔细钻研各个阶段的目标,逐次达到阶段目标,最终才能实现共同富裕[13]。

第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就要立足于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格局。创新发展能够为产业发展动力续航,努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协调发展能够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通过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举措,加快形成“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发展格局。绿色发展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明确指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好生态文明建设,养好环境就是对生产力的发展与解放。开放发展是内外联动问题,以扩大开放来激发创新、推动改革、刺激发展,加快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以更高层次的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强调全民共享,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此外,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还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劳动者素质对国家和民族至关重要,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便对共同富裕开启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这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更要针对当下不同的情况,分阶段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战略性安排,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再过15年,取得更明显的进展,到2050年,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13]。

(一)体现了主体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在阐述共同富裕时,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价值遵循,指明了推进共同富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新时代,实现这二者的高度统一,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责任担当。

人民创造了历史,掌握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共同富裕成果的享受者和目标的推动者,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培育人民的主体意识,激发人民的实践力量。******立足国内外发展实际情况,在吸取我国民本思想精华,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及贯彻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基础上,自觉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推进共同富裕全过程。同时进一步将人民群众视为发展的主体,强调尊重人民的意愿、实践经验、权利、作用,尊重人民的创新精神,主张向人民汲取经验和智慧[16]127。有关共同富裕的政策和制度彰显了主体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脱贫攻坚战中,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又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在实施精准扶贫发展方略的同时,又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贫困人民的致富能力。同时,在开展对共同富裕工作的评价过程中,******将人民摆在“阅卷人”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相统一,充分了解人民的反馈和不同的需求,培育并发挥人民的主体意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紧密联系群众,使以人民为中心能够成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翘板”。

(二)体现了长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

******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也是现实任务,要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非常重视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崇高目标,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共同富裕,彰显了长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将共同富裕视为长期任务和现实任务的统一。一方面,强调共同富裕是长期任务,因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初级阶段到实现共产主义,还需要长远的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是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又是现实任务,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是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在高质量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带领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在生活中充分感受到日子越来越幸福美满。这个现实任务需要分阶段实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指导共同富裕理想变为现实的理论指南,在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问题,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体现了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明确指出要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统一,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正是在共同富裕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体现了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支撑和现实路径,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结合实践持续推出新论断和新路径,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表述纳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强调分好“蛋糕”,提出了提升人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推动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的目标。并将这些经验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三次分配中更加注重效率与公平,将第三次分配纳入共同富裕基础性制度安排。

(一)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最终会取代资产阶级,建设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丰富,人们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问题。首先,******以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丰富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将共同富裕的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主体上,我们要实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富裕;在地位上,将共同富裕提升到“道路”的高度,并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内涵上,将其概括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全面富裕。其次,******立足于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等发展战略,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探索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方法。最后,******立足于全球视野,心怀全人类,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实现全球共同繁荣发展,使***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具有了世界意蕴。

(二)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探索了行动方向

***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是逻辑严密的科学性思想体系,针对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能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的问题,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迈进的问题,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探索了行动方向。

一是确定了共同富裕的地位。共同富裕与中国梦具有一致性,强调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思路,推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二是探索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在论述共同富裕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同时入手,致力于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人民的难处,满足人民的需求。在生产力方面,强调做大“蛋糕”,在生产关系方面,强调分好“蛋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强调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的富裕。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个方面同时发力,消除了中国绝对贫困的问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战略指引。三是***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在新征程为实现共同富裕制定了计划书,提出了“三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确定了具体任务和时间安排。

(三)为全球贫困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中国经验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追求,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关注全球发展。******指出,与世界各国建立合作共赢基础上的、关于减贫交流的新型合作关系,能够为消除贫困提供重要支撑[8]832。在同世界各国交往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的发展。新时代,******作出的有关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解决了中国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及全部贫困人民脱贫的问题,指引全国人民逐步迈向共同富裕目标。

一方面,***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具有借鉴意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口袋”和“脑袋”的富裕,是渐进发展的富裕等观点,准确回答了共同富裕是怎么样的富裕问题,对其他贫困国家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具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路径模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消除了中国的绝对贫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扶贫脱贫经验,包含具体的方式方法、战略举措,为全球贫困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为世界上决心摆脱贫困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既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描绘的社会理想在当代中国的体现,更是对党不懈追求共同富裕的传承,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共同富裕进程的相关经验,立足于新时代新挑战,丰富了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回答了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在我国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共同富裕生产力***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下团组”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的话儿记心上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关于雄安新区,***最关注什么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6期)2017-06-21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的告诚公民与法治(2016年15期)2016-05-17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海峡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推荐访问:论述 共同富裕 习近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