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共同富裕 >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6篇

发布时间:2022-08-17 12:20:02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6篇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 共同富裕论文 最近,我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课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共同富裕&rd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6篇

篇一: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

富 裕论文

  最近, 我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课上, 了解了许多关于“共同富裕” 的知识, 学习了 很多的重要理论。

 我们也因此解开了 心中很多的疑惑, 觉得现在社会的一些矛盾, 通过一些理论知识时可以解释, 只要按照理论的方法, 消耗一定的时间, 这些矛盾也都是可以解决的。

 所以,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门课程, 了解“共同富裕” 。

 而我个人认为, 要实现共同富裕, 现在应该首先解决了 不正当手段导致的收入差距。

 解决收入差距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 通过制定一些利于弱势群体的政策, 给农民, 工人以及其他社会下层人民提供一定的福利, 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看不见的方面提高他们的收入; 第二, 我国应该完善和制定足够的法律体制, 来禁止钱权交易和垄断手段带来的非法收入, 严厉惩治非法之徒。

 当然我们说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 我们首先对这个说法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共同富裕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人多地广,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 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先富的帮助后富的,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 防止两极分化, 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那么, 我们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 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

 “可以让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 其他人, 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 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 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 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

 怎样把握时机用好这项大政策? 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 的战略构想, 成为我国在达到小康时实施先富带后富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分配中. 既要提倡奉献精神, 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只有鼓励一部分人. 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先富的帮助后富的, 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有了 理论了实现途径, 我们就应该尽力为了 我们的目标而奋斗。

 所以, 在此之后, 国家开始了实践探索的过程。

 虽然我们有了足够的只是理论和明确的行动目标。

 但是, 任何事物, 在初期探索的时候都是黑暗和未知的。

 所以, 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 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策。

 也正是因为这些决策和措施, 导致现在我们社会上的一些矛盾。

 矛盾主要体现在, 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

 这些在你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衣、 食、 住、 行都可以看到贫富的差距, 而且现在权钱交易, 政府已经充当了有钱人的代言人, 对待穷人轻则态度恶劣、 重者粗暴执法, 从中可以看出贫富两阶级的对立, 矛盾的突出。

 穷奢极欲的高档场所, 普通百姓根本没有钱去消费, 甚至有的百姓还在为自己的基本生活而担忧。打工者出卖的是廉价的劳动力, 换来的不过三顿的温饱, 而你看那些当老板, 生活是何等

 的穷奢极欲, 这就是典型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血汗, 这已经是很明显的两级分化了。

 而且距离在一步一步拉大。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我认为, 只要产生贫富差距, 就肯定会有两极分化。

 如果说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

 这只能说 中国没有走上完全的 纯粹的社会主义路线(当然 那也是不可取的)

 而产生贫富差距是一个极为正常的现象, 并不是说人有三六九等。

 但是因为个人性格关系。

 不愿工作, 游手好闲的人。

 你没办法使他富有起来。

 再说普通大众。因为中国人口众多。

 尚无办法解决就业问题, 只能慢慢努力。

 所以工资水平就要低出其它国家很多。

 这个没办法。

 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 工资必然下降至最低水准。

 在加上国内经济体系处于病态发展。

 极不平衡。

 致使部分生活必备品价格虚高。

 比如房价。

 肉价之类。

 百姓手中没有积蓄, 没有资本, 就自然没有办法让家庭富裕起来。

 而这样的一高一低就促使了 贫富差距的持续加大。

 而归根结底。

 导致这个差距过大的原因是国家法律, 体制的不完全。

 既然发现了问题, 我们就应该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 这些问题也并不能够在段时间被解决。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让一部分人先富是正确的, 因为我国的农民人口众多, 但是农副产品的价格不可能很高, 利润有限。

 而且现在我国发展最却的就是内需, 即国内民众的消费能力有限, 所以迫切需要一些富人来消费, 比如有一群人有能力消费高档茶叶, 就可以多养活一批茶农. 。

 所以, 需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而且最好鼓励这部分人消费, 以带动其他人的收入。

 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因为中国 13 亿的人口, 9 亿农民, 自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另外一个方面, 就是关于国家的体制改革。

 国内许多富人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财富。

 比如:

 偷税漏税, 权钱交易。

 这些手段都是非正当的, 这些都应该被禁止。

 为了禁止不正当竞争和交易, 国家应该尽快完善学校的体制。

 只有这样, 才能杜绝这些非法的手段。

 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减小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

 当然,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 并非只有错误的决定, 还有许多正确的决定。

 譬如,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很多, 很深远, 从大的方面来讲, 主要是可以和世界接轨, 和世界同步发展。

 现代科技已经是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 也就是说, 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 文化等交流和互助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闭关锁国, 就有可能被落在别国的后面, 而落后的话, 在世界上就没有话语权, 这样和自己相关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而在落后的情况下, 如果遇到外侵, 很可能有还击之心而无还手之力。

 从个人来说, 改革开放才有可能获得出国学习、 生活、 游览的机会, 增强国际化意识,学到更先进的科技, 借鉴创新的思想和文化, 加强民主意识, 等等。

 所以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并非是某个人能够决定或阻扰得。

 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

 本文以毛泽东首倡“共同富裕” , 凝聚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大同之路; 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先富带动、 帮助后富,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江泽民强调兼顾效率与公平,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胡锦涛突出以人为本, 科学发

 展,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等重要论述为主要线索, 系统地梳理和充分地展现六十年来几代领导人对共同富裕的不懈探索和追求。

 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 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 道路也越走越宽广。

 本文将以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等领导人的论述为线索, 系统地梳理和充分地展现六十年来几代领导人对共同富裕的不懈探索和追求。

 我们对共同富裕已经有了 足够的认识, 那么我们大学生又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 我们应该对共同富裕有足够的了 解, 并且知道自己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具体而言就是要发展自己的道德水准, 做一个为社会所欢迎的人; 发展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做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 发展自己的意志品质, 做一个贡献于社会的人。

 第二,

 我们还要将这些认识付诸实践, 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这种行动表现在道德的修炼上应该是:

 自觉遵守《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表现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应该是:

 不论学习上取得怎样优异的成绩, 都能永不满足; 不论在学习上遇到怎样的挫折, 都能坚韧不拔。

 第三,

 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和谐的集体应该是每一个个体都受到尊重的集体。

 只有在这样一个集体之中, 大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 散发出足够的光与热, 才能最大可能的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做出贡献。

  Hq9$Lud(Py h0TBk3W Fo7#Jsb&En6ZIra%Mud(Pyh0 TCl4XGp8! Ktc *Oxg-RAj2VEn6ZIra%Mve) Qz i1Ktc* Oxg+SB k3WFo7#Jsb&Mve) Qzi1UDm5Y Hq9$Lu d(Pxg+ SBk3WFo7#(P y h0TCl4XFo7#J sb&Nw f-RAj2V En6ZIq9$Lud(Pyh0TCl4XGp8 !KtcVE n6ZIra %Mve) Qzi1UDm5XGp8! Ktc*Ox g+SBk3WFo7#I ra%Mve) Qzi17#Jsb&Nwf-Qzi 1UDm5Y Hq9$Lu d(Pyh0TBk3WFo7#Jsb&Nwf-R Aj2VE izQ) evM %asJ#7oFW3kBS+gxO*ctK!8p HY5mD U1izQ) e vM%arIZ6nEWQ) evM%arIZ6nE V2jAR -fwO*ct K!8pGX4lCT0hyP(duL%arIZ6 nEV2sJ #7oFW3 kBS0hyP(duL$9qHY5mDU1izQ ) ewN&bsJ#7oF W3kBS+gxO4lDU1izQ) evM%ar IZ6nEV2jAS+g xO*ctK ! 8pGX4 lCT0hyP) evM %arlCT0hyP(d uL$9qHZ6nEV2 jAR-fwN&bsJ# 7oFW4lC T0hyP (duL$9qHYevM%asJ#7oFW3kB S+gxO*ctK!8p HY5mDU1izQ) evM%arIZ6nEW3 kevM%arIZ6nE V2jAR-fwO*ctK!8pGX4lCT0h yP(duL%arIZ6 nEV2jJ#7oFW3kBS0hyP(duL$ 9qHY5m DU1izQ ) ewN&bsJ#7oFW3kBS+gxOIZ7 oFW3kB S+gxO* ctK!8pGX4lDU1izQ) evM%arI Z6nEV2jAS+gx O4lCT0hyP(duL$9qHZ6nEV2j AR-fwN &bsJ#7 oFW4lCT0hyP(duL$izQ) evM% bsJ#7o FW3kBS +gxO*ctK!8pHY5mDU1izQ) ev M%arIZ 6nhzQ) evM%arIZ6nEV2jAR-fwO*ctK !8pGX4lCT0hy P(duL%arI-fwN&bsJ#7oFW3k BS0hyP (duL$9 qHY5mDU1izQ) ewN&bsJ#7oFW Q) evM%arIZ7oFW3kBS+gxO* ctK! 8pGX4lDU 1izQ) ev M%arI Z6nN&bsK!8pG X 4lCT0hyP(du L$9qHZ6nEV2j AR-fwN&bsJ#7 o FW4lfwN&bsJ #7oFW3k BS+gx O(duL$9qHY5m DU1izQ) evM%b sJ#7oFWctK! 8 pGX4lCT0izQ) evM%arIZ6nEV 2jAR-fw O*ctK ! 8pGX4lCT9qH Y 5mDV2jAR-fw N&bsJ#7o FW3k BS0hyP(duL$9 qH Y5mDU1iztK $9qHY5mDU1iz Q) evM%arIZ7o FW 3kBS+gxO*c tK! 8pGX4 lDUa rIZ6nEV2jAR- f wN&bsK! 8pGX 4lCT0hy P(duL $9qHZ6nEV2jA u L$9qHY5mDU1 izR-fwN &bsJ# 7oFW3kBS+gxO ( duL$9qHY5mD %arIZ6n EV3kB S+gxO*ctK! 8p G X4lCT0izQ) e vM%arIZ 6nEV2 jduL$arIZ6nE V2jAR-fwN&bs J#7oGX4 lCT0h yP(duL$9qHY5 m D&bsJ #7oFW3kBS+gxO *ctK $9qHY5mDU1iz Q)evM%arIZ7o FW3tK! 8p GX4l CT0hyP(evM%a rIZ6nEV2jAR- fwN&bsK!8pGX 4lCwN&bsJ#7o FW3lCT0hyP(d uL$9qHY5mDU1 izR-fwN&bsJ# 7o FW3kBS+gxO (duL$9qH Y5mD U1izQ) evM%bs J# 7oFW3kBS+g xO*ctK!8pQ) e vM%arIZ6nEV2 jAR-fwO*ctK! 8pGX4lCT0hyP (duL%arIZ6nE V2jAR-fwN&bsJ#8p GX4lCT0 hyP(duL$9qHY5mEV2jAR-fwN &bsJ#7oFW3kB T0ho7#Jsb&Nwf-RAj1UDm5YH q9$Lud (Pyh0T Cl4XFo7#Jsb&Nwf-RAj2VEn6 ZIq9$Lud(Pyh 0TCl4XGp8!Ktb&Nwf-RAj2VE n6ZIr a%Mve) P yh!Ktc*Oxg+ S Bk3WFo7#Ira% Mve) Q zi1UDm5 YHq9$Ltc*Oxg+SBk3WFo7#Js b&Nwe)Qzi1UD m5YHq9$Lud(Pyh0SBk3WFo7# Jsb&Nw f-RAjp 8#Jsb&Nwf-RAj2VEn6ZIra%L ud(Pyh 0TCl4X Gp8!Ktc*Owf-RAj2VEn6ZIra %Mve)Qzi0TCl 4XGp8!Ktc*O x g+SBk3VEn6ZI ra%Mv e) Hq9$L ud(Oxg+SBk3W Fo7#Jsb&Nwf- Rzi1UD m5YHqe ) Qzi1UDm4XGp8!Ktc*Oxg+SB k3WFo7c*Oxg+ SBk3WFo7#Jsb &Nwf-Qzi1UDm 5YHq9$Lud(Py h0TBk3 WFo7#Jsb&Nwf-RAj2 VEm5YHq9$Lud (Pyh0TCl4XGp8#Jsb&Nwf-RA j2VEn6Z Ira%L ud(Pyh0Ttc*O x g+SBk3WEn6Z Ira%Mve) Qzi1 UDm5YHp8!Ktc *Oxg+SBk3WFo 7#Jsb%Mve) Qz i1UDm5YHq9$L u d(Oxg+SBk3W Fo7#Jsb&Nwf- Rzi1UDm5YHq9$Lud(PyEn6ZH q9$Lud( Pyh0T Cl4XGp8!Ksb&Nwf-RAj2VEn6 ZIra%Mv e(Pyh 0TCl4XGp8! Ktc*Oxg+RAj2VE n6ZIra%Mve) Q zi1UCl4XGp8!Ktc*Oxg+SBk3 WFe) Qzi1UDm5 YHq9$Lud(Pyh+SBk3WFo7#Js b&Nwf- RAj2UD m5YHq9$Lud(Pyh0TCl4XFo7# Jsb&Nw f-RAj2 VEn6ZIr9$Lud(Pyh0TCl4XGp 8!Ktc&N wf-Ir a%Mve) Qzi1UDm5XGp8!Ktc*O xg+SBk 3WFo7# Ira%Mve) Qzi1UDm5YHq9$Luc *Oxg+SBk3WFo7#Jsb&Nwf) Q zi1UDm5YHq9$ Lud(Pyh 0SBk3 WFo7#JPyh0TC l4XGp8#Jsb&N wf-RAj2V En6Z Ira%Lud(Pyh0 T Cl4XGp8! Ktc *Oxf-RA j2VEn 6ZIra%Mve) Qz i0TCl4XGp8!K tc*Oxg+SBk3V En6ZIra%MveY H q9$Lud(Oxg+ SBk3WFo 7#Jsb &Nwf-RAi1UDm 5Y Hq9$Lud(Py h0TCl3WF o7#J sb&Nwf-RAj2V E n6YHq9$Lud( Pyh0TCl4XGp8 !Ksb&Nwf-RAj 2V!Ktc*Oxg+R Aj2VEn6ZIra% Mve) Qzi1UDl4 X Gp8!Ktc*Oxg +SBk3WF o6ZIr a%Mve) Qzi1UD m 5YHq9! Ktc*O xg+SBk3WFo7# Jsb&Nve) Qzi$ L ud(Pyh0TCl4 XGo7#Jsb&Nwf -RAj2VEn6ZIr 9$Lud(Pyh0TC l4XGp8! K tc&N wf-RAj2VEnb& Nwf-RAi1UDm5 YHq9$Lud j2VE n6ZHq9$Lud(P yh 0TCl 4XGp8!Ktb&Nwf -WFo 7#Jsb&Nwf-Qz i1UDm5YHq9$Q zi1UDl4X Gp8! Ktc*Oxg+SBk3 Wq HY5mDU1izR -fwN&bsJ #7oF IZ6nEV2kBS+g xO*ctK!8pGX4 lC1jAR-fwN&b sJ#7oFW3kBS+ gy BS+gxO*ctK !8pGX4lC T0iz Q) ehyP(duL$9 qH Y5mDV2jAR-fwNQ) evM%a rIZ6nFW 3kBS+gxO*ctwN&bsJ#8pGX4l CT0hyP(duL$9 qHY$9qHY5mDU1izQ) evM%arI Z7oFW 36nEV2j AR-fwN&bsJ!8pGX4lCTizQ) e vM%arJ #7oFW3 kBS+gjAR-fw N &btK!8pGX4lC T0hyB S+gxO(d uL$9qHY5mDU 1 izQ) 0hy...

篇二: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浅谈实现共同富裕

  - 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 浅谈实现共同富裕

  学号:

 0911*****

  姓名:

 ***

  班级:

 0911***

 学院:

 *****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浅谈实现共同富裕

  - 2 -

 前几个星期的毛概课上,刘老师讲的频率最多的词语便是“社会主义道路”,在课上,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刘老师讲到邓小平思想时引用的小平同志在 1992 年的南方谈话中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富裕。”听了刘老师那么多节相关的课,我开始思考,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才能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些问题,参考一些资料,逐渐加深了对这方面的了解。

 我国经过三十年来社会主义的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这是我国现阶级基本国情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意识形态领域里还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及小生产者习惯势力的影响,所以说我们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

 在我国这种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我们现阶级的宏伟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十分艰巨的。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迎头赶上世界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邓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了分 “ 三步走 “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即: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 ; 第二步,从 1991 年到本世纪未再翻一番,实现温饱 ; 第三步,到这个世纪中叶再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强调 “ 三步走 “ 发展战略,既符合我国特殊的国力状况,又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计划分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战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先富促共富的方针政策。其实,早在 1978 年,邓小平同志就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富起来,作为解放思想、激发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一个大政策提了出来。这个大政策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的。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浅谈实现共同富裕

  - 3 -

 谈话中高度概括出这个构想:“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现实中处理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关系时, 要认真解决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以防止两极分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不同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平衡,以及企业经济效益、个人天赋的差异,必然形成地区、企业和个人之间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合理的收入差距,对发展生产、提高效率有激动作用。但差距过大,高低悬殊,就会挫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长期发展下去将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产生两极分化。当前,已经有一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高,与广大劳动群众相比,差距悬殊,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强烈的反映。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我们在处理先富、后富和共富关系时,要从大局看问题,以防引起社会动荡。重要的是,要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发展我们的经济,要有开拓的精神,不要去损害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损害了对社会主义事业不利。”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确定收入差距性的“度”。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来源是否合理合法。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符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这部分高收入者的存在可以在社会上起到“示范”和“激励”的作用,对这部分收入者应当予以保护。相反,那些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收入,特别是靠权钱交易获取暴利的现象,只能是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循序应当通过法律手段加以限制和铲除。对那些目前较普遍存在的不合理、但尚无法律依据的“灰色收入”,也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加以解决。二是要考虑低收入阶层的承受能力。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差距扩大不应建立在剥夺贫困者的基础上,而是要在各收入阶层实际收入均得到提高的前提下,逐步拉开档次。

 同时,国家在宏观上实行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和调节过高收入的措施。合法收入是指居民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收入,对这部分收入国家是鼓励和保护的; 非法收入是指以各种形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所获取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浅谈实现共同富裕

  - 4 - 收入,对这类收入,国家要严格制止,坚决取缔;过高收入是指法律允许范围内所获取的高于正常水 平的那部分较高收入,对这部分收入,国家以税收形式对其实行征管, 并以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消费。国家调控不同收入主要是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形成完整的调控体系,包括财政手段、税收手段、法律手段、社会保障和社会监督等。同时,国家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影响、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个人, 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农村,从 90 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大幅度增加了扶贫投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定:从 1994 年到 2000 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主要集中在全国 529 个低收入贫困县、占农村总人口的 8.87% 的 8000 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有关的措施正在逐步落实。

 我们对共同富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怎样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问题,在这里,我觉得一下一些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扶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稳定的保护器,也是相对提高社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方面。它作为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杠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过分悬殊问题。

 二、调节再分配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还要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各项经济调控手段,改革分配制度,协调好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理顺收入分配秩序。财政税收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渠道之一,而财政税收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政策,用活财政税收政策,是应对基尼系数上升、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国务院已颁布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国家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依靠自身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多更好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共同建设西部,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浅谈实现共同富裕

  - 5 - 四、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就业,减少贫困。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国家应重视和加大教育投入,发展教育,完善劳动力市场,以全面的信息服务消除失业与职位空缺共存的现象,推动行业、职业、专业间的收入均等化。

 实践证明,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需要这样的政策来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想,通过以上一些手段和政策,会更好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好的实现共同富裕,让我们的祖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早日实现。

篇三: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

12 年 10 月 第 29 卷第 1O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 ournM of Hubei Unive~ ity of

 E ducation O ct. 20 12 V 01. 2 9 No.10 新时期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匡国珍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评建办, 武汉 430205) 摘须准确、 全面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调整分配政策, 改革分配制度 , 更加注重弱 势群体收入 增长 , 缩小贫富差距 , 实现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 。

 关键 词 :

 收入分 配 ; 共 同富裕 ; 实现途径 中图分 类号 :

 F12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344X (2012)10-0081

 作者简介:

 匡国珍( 1967 一) , 女, 湖北武汉人, 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党史党建理论。

 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是 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面对现阶段 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 我们必 现阶段 , 我国地 区之 间、 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 十 分突出,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贫 富差距具有重大的 现实意义。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共同富裕 思想 , 极大地推进 了中国人 民实现共 同富裕 的进程。

 xgd,平共同富裕思想不仅对我 国阶段收入分配具有重 要理论指导意义 , 而且为我们控制 当前 日益拉大的贫 富差距指明方向和思路。

 一、全面、 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 邓小平共 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在特定历史 时期 ,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实而提出的指导收入分配的基本 思想 ,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括起来 , 邓小 平共 同富裕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

 共 同富裕 的 科学 内涵和共 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 一 ) 共同富裕 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共 同富裕思想 的科学 内涵, 主要包括以下 几方面的内容 :

 1. 共 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和根本 目的。

 社会主义制度是劳动人 民当家作主 , 生产资料公有制 占主体 ,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 共同创造和享有物质 和精神财富的制度。只有在这种制度下, 社会生产的 目的才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 H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需要 。反映在分配上 , 必然是通过全体人民的共 同努 力达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邓小平对共同富裕的认 识充分体现在他的精辟论述上。早在 1985 年 3 月 , 邓 小平就指出, 社会主义的 目的就是要全 国人民共 同富 裕起来 , 不是两极分化。同时他指出:

 “ 一个公有制 占

 主体, 一个共同富裕, 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 的根本原则。

 ” _1 _1 “ 贫穷不是社会 主义 , 经济长期处于 停滞状态不能叫社会主义, 人民生活长期处于很低的 水平总不能叫社会 主义 , 社会 主义就是要 消灭 贫穷。

 1992 年 ,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 的谈话 中又进一步强调 :

 “社会主义的本 质 , 是解放 生产 力 , 发展生产力 , 消灭 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 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 _2

 把对共同富裕 的理解提高到社会主义 的本质特征和根 本 目的的高度 , 体现 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从 根本上端正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 把 过去用单纯的生产关系标准来衡量社会主义制度转变 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 这无 疑 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认识上的一次质 的飞跃。

 2. 共 同富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具体而 言 , 共 同富裕不仅是工人富裕、 农 民富裕和其他社会各 阶层富裕 的统一 , 而且也是 国家利益 、 集体利益和个人 利益相结合的共同富裕 , 更是国强和民富的共同富裕 。

 正如邓小平指 出:

 “ 社会主义财 富属于人 民, 社会主义 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 ¨_J 3. 共 同富裕是有差别的富裕 , 但这种差别又必须 控制在合 理限度 内。共 同富裕不 是全体社会成员 同 时 、 同步 、 同等富裕 , 是有先有后 、 有时间差别的共 同富 裕 , 也是 有 快有 慢 、 有 程 度差 别 的共 同富裕。早 在 1978 年 2 月 , 邓小平就指 出:

 “ 在经济政策上, 我认 为 要允许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企业 、 一部分农 民, 由于辛 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 , 生活先好起来。

 ” _l_1

 要求全国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达到同等程度 的富裕 , 不允许有先有后 , 有快有慢 , 这是对共同富裕 的曲解。坚持共同富裕必须反对平均 主义。同时 , 又 要防止出现贫富差距 过大。邓小 平指 出:

 “ 如果 富的 愈来愈富, 穷的愈来愈穷 , 两极分化就会产生” ¨ M。

 4. 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 力。邓小平继承和发展 了马列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 观点 , 始终强调发展生产对于改善人 民生活 的基础性 作用。他指出:

 “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 发 展生产力 。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 , 国家的富强、 人民生 邓小平 收稿 日期 :

 2012 — 08 — 30 ·8 1 ·

 活的改善 , 革命就是空 的。我们反对 旧社会 , 旧制度 ,

 就是因为它是压迫人民的, 是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

 这个问题现在是 比较清楚 了。过去 ‘ *** ’ 提 出宁 要穷的社会 主 义 , 也不 要 富 的资本 主义 , 那 是荒 谬 的。

 ” ¨ 2J4“ 逐步改善人 民的生 活, 提高人 民的收入 , 必 须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

 ” E 2

 3 2 5 8由此可以看 出,

 邓小平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前 提和基础来看的。

 ( 二) 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1. 先富带后 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总 结了实现共同富裕曲折历史过程 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 , 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提出了切实 可行的达到共同富裕 的途径 , 那就是允许 和鼓励一部 分人 、 一部分地 区先富起来 , 先富带后 富, 最终实现共 同富裕。1988 年 9 月 , 邓小平正式提出了“ 两个大局” 构想:

 “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 使这个拥有两亿人 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 , 从而带动内地更好 地发展 , 这是一个事关大局 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 大局。反过来 , 发展到一定的时候 , 又要求沿海拿出更 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 , 这也是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 要服从这个大局。

 ” “ 先富”带“ 后富” ,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性体 现在:

 一部分人“ 先富” 具有示范作用、 帮带作用和激 励作用 。但同时 , 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 , 允许“ 部分先 富” 不是最终 目的, 而是实现共 同富裕 的手段和必 由 之路 , 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之所 以能够先富起来 , 既 有 自己主观努力 的因素 , 也有地域环境 和历史积累方 面的原 因, 同时更与国家支持分不开 , 有的还直接受益 于国家的某些优惠政策 , 因此他要求部分“ 先富” 者有 义务和责任对还没有富裕起来的个人和地区进行经济 上的帮助和各种形式 的经济合作 , 促进这些地 区和个 人尽早脱贫致富,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一部分人先富的途径和方式必须是诚实劳动和 合法经营。邓小平谈 到让一部分人先富时反复强调 ,

 “ 部分先富” 的主体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

 “ 部分先富” 者应 当是勤劳致 富; “ 部分先富” 者应 当是 合法致富。因此 , 在我国, 任何公民都要在政策和法律 允许 的条件下 , 努力争取先富, 但必须是以诚实劳动合 法经营, 以不妨害国家、 集体和他人 的利益为前提 致富。

 3. 要及时、 有效地对“ 部分先富” 者进行适当的调 节和控制 , 适时地重点解决贫富差距拉大 的问题。邓 小平指出 :

 “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 的个人 , 也要有一些 限制, 例如, 征收所得税。还有, 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 以后 , 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 、 修路。

 ” [1 1 1 1 1 邓小平在南方 谈话 中又指出:

 解决富的愈来愈富 , 穷的愈来愈穷问题 的办法之一 , “ 就是先富起来 的地区多交点利税 , 支持 贫 困地区的发展。⋯ ⋯ 可以设想 , 在本世纪末达N 4, 康 水 平 的 时 候 , 就 要 突 出地 提 出 和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_】

 _ 3

 这里邓小平非常有远见提 出中国发展到一定 ·82 · 的程度后 , 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 , 突出解决贫富差距问 题 。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 , 要利用各种手段 、 各种方 法 、 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可见 , 邓小平共 同富裕 思想中不仅已经预见到贫 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 并且还 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

 从 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 出, 邓小平共 同富裕 思想不仅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 也是一个现实 可行的行动方案。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 只要全面、 准 确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体系的科学内涵并坚持以 其为指导 , 并随着新的实践加以发展 , 我国的贫富差距 就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 系 ( 一) 处理好“ 做蛋糕” 和“ 分蛋糕” 的关系 “ 共同富裕” 不仅 涉及 “ 分 蛋糕” , 也关 系“ 做蛋 糕” , 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两 者的有 机统一。生产 决 定分配 , 分配又反作用生产。怎样才能处理好做蛋糕 与分蛋糕 之间的关 系呢? 不 同发展 阶段有不 同的做 法 。在没有蛋糕或者蛋糕很小的情况下 , 做蛋糕是主 要矛盾 , 这时要千方百计 地先做 出蛋糕和做 大蛋糕。

 在 已经做出蛋糕特别是蛋糕 已做得 比较大 的情况下 ,

 分蛋糕就有可能成为主要矛盾 , 这时如果分配不公 , 就 会严重挫伤一部分人 的积极性 , 对继续做大蛋糕产生 很大的影响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基本 目的 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 , 对于某个 时期 是 以做蛋糕为重点还是 以分蛋糕为重点, 都要以是否 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来进行分析判 断。而不能机械地认为 , 只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

 做蛋糕就永远是重点。再看当前 的实际情况 , 经过三 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 中国现在的蛋糕已做得相当大了,

 GDP 已居世界第 二 ; 同时贫富差距 、 城乡差 距和地 区 差距也进一步扩大 , 广 大群众迫切要求 缩小“ 三大差 距” 。在这种情况下 , 分蛋糕 已成为 了主要矛盾。因 此 , 现阶段在做蛋糕上应突出自主创新 , 通过转变增长 方式 , 提高增长质量 , 在分蛋糕上应更加注重公平 , 积 极采取措施, 缩小贫富差距, 通过改革完善分配政策,

 使收 入差距保持在合 法和适度 的范 围内, 促进共 同 富裕。

 ( 二 ) 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

 诚实劳动先 富起来 , 先富带动后富 , 最终实 现共 同富 裕。如果不谈先富, 只谈共富, 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 逐步创造物质基础 , 相反的会导致平均主义 , 导致共 同 贫穷。如果不谈共 富, 只谈先富 , 会导致两极分化 , 偏 离社会主义 目标。让一部分人先富的最终的目标是实 现共同富裕。首先, “ 先富” 是部分, “ 共富” 是整体。

 “共富” 包括“ 先富” , “ 先 富” 是“ 共 富” 的一部分。一 部分人 、 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 是前提。通过不断地积 累和扩展 , 并积极带动后 富, 最后达 到整体 共富。其 次, 先富是实现共 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 富裕、 同步富裕、 同等富裕。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

 后 、 有快有慢逐步实现 的过程 ,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 展起来 , 一部分地 区发展慢点 , 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 后发展的地区 , 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再次 , 先富不是 目

 的, 而是实现共同富裕 的途径和手段 。改革开放初期 ,

 邓小平提 出了一个大政策 , 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 先富起来 , 在一定时期 内收人差距的扩大 , 有其客观必 然性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 区、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 并 不 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差距愈大愈好 , 要 防止 产生两极分化 。坚持邓小平 “通过部分先富达到共 同 富裕” 的思想 , 当前要全面协调处理好 “ 部分先 富” 和 “ 共同富裕 ” 的关系 , 采取切实有效 的措施 , 调节贫富 差距扩大的矛盾 , 才能更好推进全民共同致富的进程。

 ( 三) 处理好政府 、 企业 、 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关系 政府 、 企业 、 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是指社会财富在 居 民、 企业 、 政府三大主体之 间的分配关系 , 主要包括 初次分配中职工 、 企业 、 政府的分配关系, 即职工工资、

 企业利润 、 政府税收的比重关系 , 再分配中用于人 的工 资保障福利支出和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的比重关系。

 政府、 企业、 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的辩证关系:

 一是政 府 、 企业 、 居 民收入是对立统一 的关 系。首先 , 在数量 上三者之间是此长彼消的关系, 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

 政府 、 企业 、 居民其中任何一方或两方分得 多, 必然导 致相对的两方或一方分得少 。其 次 , 在作用上 三者之 间又是相互依存 、 相互制约的统一关 系, 政府收入 、 居 民收入需要从企业 收入 中来 , 而企业发展又需 要政府 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 , 企业生产的产 品需要 居民来购买消费。无论偏重哪一方都不利于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 , 只有国家 、 企业 、 居 民都随着经济发展 而共 同富裕才能形成 良性循环。第三 , 政府 、 企业 、 居民的 收入决定着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居民收入主要用于消 费, 居民收入占比大必然带动消费增长快, 反之消费就 增长慢 ; 企业收入和政府收人主要用于投资积累 , 企业 收入和政府收入 占比大必然带动投资积 累增长快 , 反 之投资积累就会增长慢 , 三者 的分配关系直接关 系着 国民经济 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当前应合 理调整 国 家、 企业、 居民三者合理的分配比例关系, 建立劳动报 酬正常增长机制 , 在保证 国家宏观调控 能力的前提下 ,

 通过企业合理地增加劳动者...

篇四: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

18 年关于共同富裕的论文(13 篇)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 2018 年关于共同富裕的论文 5457,76.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 2018 年关于共同富裕的论文 5457,7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9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91.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43744.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43744.

  [7]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王秀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1.

  按资本贡献分配与共同富裕

  摘要

 [9]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王秀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1.

  按资本贡献分配与共同富裕

  摘要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资本贡献分配是我国主要的分配方式之一。按资本贡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资本贡献分配是我国主要的分配方式之一。按资本贡

 献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作用范围的扩大,从而增加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收入,进而实现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全体社会成员收入中的按资本贡献分配所得的存在与增加是共同富裕的主要表现形式。

 献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作用范围的扩大,从而增加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收入,进而实现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全体社会成员收入中的按资本贡献分配所得的存在与增加是共同富裕的主要表现形式。

 关键词

 关键词

  按资本贡献分配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

  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按资本贡献分配是我国目前的分配方式体系中的一种,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按资本贡献分配是我国目前的分配方式体系中的一种,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按资本贡献分配与共同富裕的界定

 一、按资本贡献分配与共同富裕的界定

 按资本贡献分配一般是指资本所有者基于对资本的所有权通过资本要素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取得利息、股息、红利等收入的分配方式。按资本贡献分配所得一般表现为间接投资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转移财产净收入,以及在直接投资中经营利润的大部分等形式。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资本贡献分配所得在社会居民的总收人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按资本贡献分配方式一般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资本所有者因资本要素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取得利息、股息等资本收入,二是确定资本的使用者成本(user cost of capital),即 ,其中 为资本在时间 的真实价格, 为真实利率, 为折旧率, 为资本价格变

  按资本贡献分配一般是指资本所有者基于对资本的所有权通过资本要素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取得利息、股息、红利等收入的分配方式。按资本贡献分配所得一般表现为间接投资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转移财产净收入,以及在直接投资中经营利润的大部分等形式。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资本贡献分配所得在社会居民的总收人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按资本贡献分配方式一般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资本所有者因资本要素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取得利息、股息等资本收入,二是确定资本的使用者成本(user cost of capital),即 ,其中 为资本在时间 的真实价格, 为真实利率, 为折旧率, 为资本价格变

 化成本。[1][P443]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能够保证按资本贡献分配促进资本的有效筹集和充分利用,实现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

 化成本。[1][P443]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能够保证按资本贡献分配促进资本的有效筹集和充分利用,实现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

 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它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在解决生计问题之后,社会全体成员在物质财富方面得以整体提高的现象。[2]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共同富裕是以整个社会全体成员的生计问题均得以解决为前提的,即全体社会成员的温饱问题必须得以解决。第二,共同富裕是以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实现途径的,即共同富裕是通过以求全面的平衡,具体方面的不平衡来实现的。第三,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多数乃至全体社会成员拥有生计剩余及收人中的这种剩余的持续递增从而按资本贡献分配所得的存在与增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它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在解决生计问题之后,社会全体成员在物质财富方面得以整体提高的现象。[2]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共同富裕是以整个社会全体成员的生计问题均得以解决为前提的,即全体社会成员的温饱问题必须得以解决。第二,共同富裕是以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实现途径的,即共同富裕是通过以求全面的平衡,具体方面的不平衡来实现的。第三,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多数乃至全体社会成员拥有生计剩余及收人中的这种剩余的持续递增从而按资本贡献分配所得的存在与增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二、按资本贡献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必要性

 二、按资本贡献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必要性

 按资本贡献分配是建立在居民对生产要素中的物质资源拥有所有权的基础之上的。物质资源的所有者基于对这种资源拥有所有权而取得按资本贡献分配收入。按资本贡献分配方式解决的是资本的所有者因对资本的所有权而取得利息、股息等收入与资本的使用者因使用资本而支付利息、股

  按资本贡献分配是建立在居民对生产要素中的物质资源拥有所有权的基础之上的。物质资源的所有者基于对这种资源拥有所有权而取得按资本贡献分配收入。按资本贡献分配方式解决的是资本的所有者因对资本的所有权而取得利息、股息等收入与资本的使用者因使用资本而支付利息、股

 息等支出的问题;所以按资本贡献分配方式的存在对于资本的所有者与使用者均是十分必要的。

 息等支出的问题;所以按资本贡献分配方式的存在对于资本的所有者与使用者均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半封建半殖地经济落后的社会的基础上,虽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仍然严重不足,以致于资金短缺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最大困难之一。因此,不论是对每个企业亦或是整个国民经济来说,有效地筹集发展建设所需的资金并且充分地利用这些资金就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资金所有者的角度来说,他手中的货币既可作为现期消费,也可作为将来的消费——现期的储蓄或投资。一般说来,人们都有手持货币进行现期消费的偏好,如果让他把手中用于现期消费的货币用来进行储蓄或投资,就等于让他放弃现期消费的偏好,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牺牲。对于这种牺牲,资金的使用者必须予以补偿,即付给作出牺牲的资金所有者相应的利息、股息、红利等,使其得到按资本贡献分配收入。[3]这样,资金的所有者才能因这种补偿——按资本贡献分配收入的存在而让渡出他所拥有的资金的使用权,从而解决了生产者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与此同时,按资本贡献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对于资金的使用者是一种有效的约束。资金的使用者在取得资金使用权的同时,由于支付了相应的使用代价——利息、股息、红利以及利润等,使资金的使用者产生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的内在压力。所以,按资本贡献分配这种分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半封建半殖地经济落后的社会的基础上,虽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仍然严重不足,以致于资金短缺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最大困难之一。因此,不论是对每个企业亦或是整个国民经济来说,有效地筹集发展建设所需的资金并且充分地利用这些资金就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资金所有者的角度来说,他手中的货币既可作为现期消费,也可作为将来的消费——现期的储蓄或投资。一般说来,人们都有手持货币进行现期消费的偏好,如果让他把手中用于现期消费的货币用来进行储蓄或投资,就等于让他放弃现期消费的偏好,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牺牲。对于这种牺牲,资金的使用者必须予以补偿,即付给作出牺牲的资金所有者相应的利息、股息、红利等,使其得到按资本贡献分配收入。[3]这样,资金的所有者才能因这种补偿——按资本贡献分配收入的存在而让渡出他所拥有的资金的使用权,从而解决了生产者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与此同时,按资本贡献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对于资金的使用者是一种有效的约束。资金的使用者在取得资金使用权的同时,由于支付了相应的使用代价——利息、股息、红利以及利润等,使资金的使用者产生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的内在压力。所以,按资本贡献分配这种分

 配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按资本贡献分配促进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作用范围的扩大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配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按资本贡献分配促进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作用范围的扩大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任何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以一定的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基础,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根本目标的共同富裕的实现更是如此,而且它需要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在目前的条件下,人力资源分为两类,即普通劳动者的劳动力与企业家的才能。前者是以体力为主的劳动力,后者是以脑力为主的劳动力。它们都属于马克思所说的广义劳动力——“人们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这两种劳动力资源的所有者——职工和经理,依据他们在生产中所做贡献的大小,取得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所共同决定的劳动所得。他们做出的贡献越大,即含有他们有效劳动的产品或劳务在市场上销售的越多,他们的劳动收人也就越多。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资源严重供大于求,而与之对应的物质资源却相对不足,特别是其价值形态——资金更为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及时地利用劳动力资源,解决失业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筹集并充分利用资金,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首先从充分利用按资本贡献分配方式从而增加资金的供给人

  任何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以一定的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基础,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根本目标的共同富裕的实现更是如此,而且它需要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在目前的条件下,人力资源分为两类,即普通劳动者的劳动力与企业家的才能。前者是以体力为主的劳动力,后者是以脑力为主的劳动力。它们都属于马克思所说的广义劳动力——“人们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这两种劳动力资源的所有者——职工和经理,依据他们在生产中所做贡献的大小,取得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所共同决定的劳动所得。他们做出的贡献越大,即含有他们有效劳动的产品或劳务在市场上销售的越多,他们的劳动收人也就越多。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资源严重供大于求,而与之对应的物质资源却相对不足,特别是其价值形态——资金更为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及时地利用劳动力资源,解决失业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筹集并充分利用资金,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首先从充分利用按资本贡献分配方式从而增加资金的供给人

 手。因为劳动力资源充分及时的运用是以资金积累的增加为前提的。那么为什么资金积累的增加是劳动力资源充分及时利用,从而按资本贡献分配是促进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作用范围扩大的前提条件这要从劳动力资源与资金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性质来解释。

 手。因为劳动力资源充分及时的运用是以资金积累的增加为前提的。那么为什么资金积累的增加是劳动力资源充分及时利用,从而按资本贡献分配是促进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作用范围扩大的前提条件这要从劳动力资源与资金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性质来解释。

 劳动力这种资源的存在是以劳动者生命的存在为前提的。劳动力资源是劳动者生命的“伴生物”或“副产品”,同时它又是劳动者生命存在的条件。劳动力由于是劳动者生命的“伴生物”和“副产品”,从而具有与生命类似的性质。劳动者生命的出现延续与消亡是以时间为第一要义的,即生命是以时间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形式。劳动力资源亦如此,它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劳动力这种资源在劳动者...

篇五: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

富裕如何实现 【作 者】肖玉明 【作者简介】肖玉明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0022 【内容提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大政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另一方面地区发展差距拉大居民收入贫富悬殊也成为客观事实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就大政策实施的连续性而言在继续推进强国富民的同时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应该提上日程了。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制度及政策的创新。

 【关 键 词】共同富裕/先富/后富[中图分类号]D616;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01)01-74-03邓小平曾经指出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在一起走向富裕的同时贫富差距也迅速扩大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两极分化。现实要求我们对共同富裕这一课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指引中国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帮助落后地区发展这一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突出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时间应是20世纪末达到小康发展阶段的时候等。应该说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突破了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扫清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障碍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我国社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致富之路。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对传统的计划经济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促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使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合法地参与分配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

 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不均衡发展战略如设立经济特区、率先开放沿海地区等等使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所有这些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使我国走上了强国富民之路。突出表现在(1)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85000多亿元经济总量排世界第6位综合国力大为增强。(2)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改革开放21年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了3.7倍平均递增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了2.6倍年均递增6.3%。(3)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逐年减少。1978年我国约有2.5亿贫困人口1999年减少到3400万。事实证明正是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指引我国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继续坚持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二、正视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应当看到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富逐步悬殊。

 以国际社会通行的衡量一国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的指标基尼系数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研究199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86接近0.4的国际警戒线超过高收入国家90年代0.338的平均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相近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的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也明显偏高如果考虑到有些特高收入户未能如实统计进来则我国的基尼系数可能已经超过0.4的水平。这表明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状况已经非常严重。这种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居高不下。在改革初期农民受益于农村改革之先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度呈下降趋势。1985年以后这种差距重新拉大。1985年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72∶1到1999年这个比例上升为2.65∶1如果考虑到农民在享有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转化成的个人福利方面与城镇居民存在的巨大差距则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更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在很长的时期我国为了鼓励人口流向西部地区实行

 类别工资政策使西部地区城镇职工收入高于东、中部地区。进入90年代以后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大幅度上升东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从1989年的1.01∶1上升到1997年的1.40∶1东、中、西部地区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则更为明显。东西部地区的相对收入差距从1980年的1.46∶1扩大至1997年的2.15∶1。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迅速扩大。据调查1990年在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占总户数20%的低收入户的收入占9%同样比例的高收入户占38.1%到1998年低收入户的收入比重下降为5.5%而高收入户的这一比重上升为52.3%高低层收入的差距在8年内由4.2倍扩大为9.5倍。财产占有量高低悬殊。以金融资产为例把全国城市居民户均拥有金融资产规模划分为5个档次各占总户数的20%1999年6月末最高档户均拥有金融资产146615元最低档户均为4298元二者之比为34∶1。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逐年扩大。1978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

 业达850元是最低行业社会服务业的2.17倍1999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是最低行业农村牧渔业的2.49倍最低行业与最高行业职工工资的绝对差距由1978年的458元扩大为1999年的7214元扩大了14.8倍。此外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利益差距开始显现如同级公务员因部门不同住房面积可相差数十平方米住房二级市场开市后其带来的房产级差将是可观的低收入群体迅速扩大如下岗职工大量增加等等。上述情况说明当前我国居民的贫富分化趋势已十分明显。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首先应当看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它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是一种伴生现象虽然体现出了富裕程度的巨大差别但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是同向的而不是逆向的。它并不以降低一部分人的收入为代价而是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正确认识当前的贫富差距应当把握两点第一经济学理论和发达国家的经验都已证明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收入差距开始迅速扩大在经过一个短暂的稳定期之后再逐步缩小呈倒U形变化趋势这是一个共同的规律有其必然性。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这种趋势是必然的。第二从宏观上说贫富差距的扩大并不仅仅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消极的结果还可能是促进改革与发展的积极的动因。历史使我们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而改革是从打破平均主义开始的发展的高效率来自于有限资源的不平衡配置如果没有一部分地区的更快发展如果没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从而调动地方和个人的积极性产生强力的竞争就不可能有全国的持续快速发展。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对当前巨大的收入差距给予高度的重视。三、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制度及政策创新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的含义。共同富裕是一个与两极分化相对立的经济范畴其基本含义是社会主义提供条件和可能使每个人充分发掘出各自的潜能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分配机制并发挥其作用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普遍富裕。它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要实现普遍富裕消除了两极分化二是这种普遍富裕是在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这样的理解有道理的话那么我们国家无论是出台发展战略还是制定调节收入差距的政策无疑都应符合其要求。进一步看要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国宏观层面的基本课题作为新的政策投入的重要着力点。从宏观层面看我国要调节贫富分化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就要加大政策投入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达到均衡发展。在我国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的直接的重要因素孔雀东南飞、民工潮等现象正是这种发展差距及收入差距的真实写照。近来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国可持续均衡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最终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极其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机制在缓解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一个全国统一的收入再分配的机制和与此相关的系统的有效政策。实现共同富裕就

 要在制度上、政策上进行创新调节过大的居民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一是要在制度上确保公平致富、合法致富。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保护和鼓励公平竞争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要通过不断改革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制度上保证每个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获得合理收入的起点和选择机会均等消除产生收入差距的制度性原因。譬如逐步取消实施了几十年的城乡分割管理制度除了可以直接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效率之外对于个人而言其实就是提供一种制度平等。这是保证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当前制度建设的突出重点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律监督。要大力整顿当前不合理的分配秩序打击非法致富及不正当致富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清理灰色收入合法不一定合理的收入。应当说从我国的制度

 安排和政策规定看对违法、非法收入的界定是清楚的。但近年来不正当致富、非法致富的问题日益突出愈来愈引起人们的不满却得不到有效解决。问题之所以如此甚至更趋严重也许主要是因为不正当收入往往与其他灰色收入及合法合理收入裹在一起甚至与权力本身以及各种复杂的关系网联在一起因而对这种收入从真正判定到实施限制如公款消费乃至取缔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当然包括各种管理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可能受到权力、关系的干扰和抵制。另一方面对收入分配的这种整合不仅需要加大经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力度还需要直接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即需要很高的治理成本投入。财政投入不足正是实践中的关键之一。此外也与我们对这种成本的认识不足密切相关。其实无论是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还是从维护市场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行考虑与价格欺诈、偷税漏税、走私贩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行为对经济社会秩序乃至政治秩序所可能带来的破坏和损失相比政府适量增加这种成本投入无疑是值得的。换言之

 打击各种非法致富行为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是最低的。二是要在政策上确保合理致富。政府通过合理的税收、财政、产业政策等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是抑制收入差距趋于扩大的重要手段。税收政策可以显著影响个人收主状况因而税负公平对于人们的合理致富极为重要。对居民收入差距直接有调节作用的当然是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长远看征收遗产税也可明显抑制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但在目前个人收入所得税依然是我国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的问题一是城市和农村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是相互分离的农村甚至还没有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二是个人的收入透明度太低三是税率缺乏差别。例如农村几乎所有的税费都具有人头税的特点。如何建立统一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如何提高个人收入透明度逐步实现个人所得税帐目化征管从而发挥其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从我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需要来看必须强化个人收入累进税制。其它税种也可以影响个人收入分配。例如农村的各种税费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就很大。基于农民几十年来对国家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特别是考虑到当前城乡差别的扩大趋势我们认为适当降低农业方面的税负是合理的。对于当前巨大的行业收入差别可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显著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开征类似于特种税种的垄断税对某些个人收入高的非垄断性行业暂时提高其原有所得税率从而达到抑制个人收入差距过大之目的。不能以为这是税赋不公平会影响经济的公平竞争和效率。相反垄断本身就阻碍了公平竞争也缺乏效率它实际上意味着对其他行业的生产要素投入的不公平最终必然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征收垄断税可作为对垄断的某种程度的限制也可视为对行业性收入差距的调节而在转型时期那些非垄断性行业的过高的利润和收入很大程度也往往是由于某些特殊机遇造成的这种机遇对其他行业来说也是难言公平的。总之通过调整已有的税收政策或制订出台一些新的税收政策让先富起来的地区、先富起来的个人多交点税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支持国家的建设这既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也是共同致富的目标要求。财政政

 策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制定和实施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城乡...

篇六: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

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实现共同理想的全过程,同时也内化为“中国梦”的基础部分和强大动力。随着共同富裕的实现在整体上呈现一种阶梯型的递升趋势,并发挥它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共同理想也会循着其每一个历史台阶拾级而上,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毫不动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共享理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必需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仅是“八大基本要求”之一,而且是实现其他基础性、前提性的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先富政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政策,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落后,人口众多,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想使人们共同富裕起来,任何人也不可能强行的拉平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水平,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用先富带动后富”的战略思想,并通过改革开放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得到了快速解放,人们生活迅速改善,实际上已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但恰恰在这个时候,有人感到分配不公,甚至有人说是两极分化。之所以产生这种认识,是因为在新旧的制度体系转换的过程中,有些政策没有及时跟上,管理方面出现了漏洞。被有些人钻了空子,发了财,出现了一批暴发户。

 但现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也在2020 年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共同富裕作为了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已经提出了,接下来要怎么做呢?

  首先,通过有效的宣传工作,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先富观和共同富裕观。应当明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先富是有严格的限定条件的。即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离开了这两个前提的先富是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同时,共同富裕与同等富裕,同步富裕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只能通过合理拉开贫富差距,鼓励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才能实现;

  第二,要深化和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划。扩大市场分配机制的作用空间,建立市场分配机制和政府分配机制的内在平衡调节机制。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和调理;

  第三,在收入分配实现适当的倾斜政策,让真正有贡献的脑力劳动者和复杂劳动者先富起来,让脑力劳动者和复杂劳动者成为我国先富人群的主体,现应集中

 财力大幅度提高公有制单位中有突出贡献的复杂劳动者的待遇,使其大都进入先富者行列,从而在更好的发挥他们作用的同时,正确的发挥先富者的社会导向作用;

 第四,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扩大司法和执法队伍的规模,提高司法、执法人员的素质。大规模压缩其他可设不可设的行政部门,裁减人员,经过有组织的培训后,充实和加强司法、行政部门;

 第五,继续实行扶贫政策,搞好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贫困户,低收入人群尽快脱贫致富。扶贫和贫困救济工作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政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引起社会的普遍关心和重视。

  其实共同富裕的政策在很多地方已经落到了实处:为践行企业发展使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继投入 500 亿元启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后,腾讯于 2021 年 8 月 18 日宣布再次增加 500 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并深入结合自身的数字和科技能力,在诸如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层医疗体系完善、教育均衡发展等民生领域提供持续助力;效率公平即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分配公平。这在最近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现象中也可以看出:因为要公平,所以反垄断,不然中小企业就没法活;因为要公平,所以要打击学区房,不然教育资源就成了金钱游戏;因为要公平,所以要打破阿里与腾讯的平台相互封锁,不然大家只能选边站;因为要公平,所以整治校外培训,实行“双减”,不然没钱上辅导班的孩子只能被淘汰;因为要公平,所以国家开始限制网约车平台的抽成比例上限,规定外卖平台要给外卖员设定合理的绩效考核,不得通过算法侵害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不然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平台通吃!国家已经通过许多手段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此来打击那些仅靠“割韭菜”就发财了的暴发户,来促进中国实现共同富裕

  中央财经委员会在某次会议中提出要构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即穷人少、富人少、中产阶级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稳定性社会型结构,这其实也与共同富裕相呼应。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这次会议也给出方案: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共同富裕是未来十年中国整体的底层政策逻辑,其中核心是公平问题,打通壁垒,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我们未来的奋斗目标!

 

推荐访问: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 如何实现 共同富裕 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