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广东夏季高考地理试题评析(详细)

发布时间:2023-09-20 18: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广东夏季高考地理试题评析(详细),供大家参考。

2023广东夏季高考地理试题评析(详细)

广东2023夏季高考地理试题评析(详细)

地理这门课,可率先掌握各自的特性,增强记忆。如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气压分布状况、气流状况、天气状况都相反,学习时,只需精记一种即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2023夏季高考地理试题评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广东2023夏季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2023年是广东省中学使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后的首次高考自主命题。试题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延续了2022年的风格与特点,稳中有新,考察内容更加全面;较好地实施了教考衔接,圆满地完成了首次基于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试题命制的平稳过渡。

一、立足地理学科特点与价值,聚焦建设成就,厚植家国情怀。

试题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的相关素材,充分彰显我国当代伟大建设成就,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中。

如第5-6题以近年来特色产业迅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这一真实案例反映了我国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就。第7-8题以电商发展对浙江省温岭市某镇制鞋业的促进和影响为素材,契合了当前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二、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察,提升人才选拔区分功能。

试题充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解决真实问题为任务,注重提升人才选拔区分功能。

(一)首次设置了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思辨观。

19题第2小题首次呈现了开放的提问方式,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就现代对马暖流是否形成于距今8000年明确表达态度,并说明理由。该设问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事物认知态度,形成科学的思辨观。

(二)强化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考察。

掌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基础。试题突出对地理信息挖掘、整理和分析的考核,如第3-4题通过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综合考察了考生对温度、风速和水汽凝结变化过程的理解。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第18题以巴音河流域为对象,综合考察了考生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理解,对考生从不同空间视角全方位的认知具体区域地理环境变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发挥积极导向作用,助力素质教育改革。

试题情境鲜活,探究素材丰富、时代感强、卷面活泼,问题呈现和设问较为友好,充分体现了当前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成为助力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回归地理学和本质。试题充分体现了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回归注重地理过程和成因机理这一导向。首次呈现的开放性试题,对于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具体过程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2、有利于中学教学过程中,树立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理念。地理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023年的试题内容涉及到气象、气候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和相关人文社会学科。引导中学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理念。

总体而言,2023年广东地理试题具有较强的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和价值,多方位考察了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总结和逻辑思维等多种能力,对于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地理学科素养,促进广东省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地理怎么才能学好

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二、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或者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会非常喜欢粘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会倍感欣慰,就怕不懂还愣愣的自己研究,闭门造车,那样很可能问题越积越多。

第三、课前认真预习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上要认真听讲,聚精会神”课下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课上的一时打小差儿、分心,很可能会落队而难以弥补。有时候,当堂理解的知识,课下花几倍的时间也可能难以突破,这时就是事倍功半了。

第四、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别强调理解记忆,硬背的方法终究没有理解层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涉及到时区时差,多画图,多理解,多动脑才能把题目做对的。另外也可以记忆一些顺口溜等,比如记忆亚欧分界线时可以这样来记—“两乌里大黑土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第五、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辅助。地理的学习脱离图来说话那是很难走远的,多看大、小地图,注意不同类别的图,河流、山脉、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脑中有图存在的。特别是初中地理离开了图,那知识点基本也就没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图,比如描下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图,然后根据图填写发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内主要地形区等。

学好地理的三重境界

第一个层次:直观理解

初中地理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还是记忆一些地名和地理现象就基本可以过关了。有的同学在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到了高中连长江、淮河和黄浦江哪个靠南哪个靠北都搞不清楚。也需要从这个层次开始补习。

这个层次的核心是要把地理知识和地图对照起来,做到直观理解。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图这三个地图应该反复的看,当成课外书来细细品味。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书桌旁边的墙上,就有一个立体的塑料版的中国地形图,做题或看书累了,就凑过去看看,还会拿手摸一下,感觉不同的地形地貌。真的觉得很有意思。我一直是觉得浅显的地理书是可以当课外书来读的,非常有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第二个层次:把握地理规律

到了高年级,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识就会变得抽象起来。很多人地理学不走,就是这一关过不去。习惯了低年级背地名的学习方法之后,到了学习地理规律的时候会非常不适应。比如在学习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不是靠背地名能解决的了。

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记忆。我们要把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个层次,《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介绍的系统思维导图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通过画图的方式整理知识体系,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让知识变得很容易记忆。

能否从第一个层次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是高年级同学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一定要改变低年级地理靠背诵的习惯,转为理解彻底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学好高年级地理。

第三个层次:综合运用

把自然地理的规律梳理清楚之后,再来结合地图学习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就会变得舒服很多。有了地图、有了地理规律,这个时候看什么地理问题都可以很轻松了。

比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推荐访问:高考 广东 评析 广东夏季高考地理试题评析(详细) 广东2023夏季高考地理试题评析(详细) 2022广东高考地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