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产教融合视域下基层教学组织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3-09-21 16:10:07 来源:网友投稿

安婧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办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向深入的政策“组合拳”,突显政府**产教融合机制瓶颈的决心。深化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此重担必然压在学校基层教学组织肩上。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组织教学、开展研究、培养人才的最基本单位,其团队建设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阻碍产教融合的健康发展,制约高校转型发展的进程。如何重构适用高教新形式发展需要的基层教学组织,激活基层教学组织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建国以来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组织最主要的形态,为日常教学、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后,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许多教研室开始向研究所(中心)转型,职能重心转向科学研究,教研功能弱化、教师各自为政。21世纪以后,在教育主管部门“政策+项目”的双轮驱动下[1],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基层教学组织,推进教学科研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1.1 基层教学组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取决于基层教学组织的工作实效。新时代背景下规范基层教学组织职能,创新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1.2 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师能力发展的推动者

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单位。基层教学组织的主要职责在于增进教师交流研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推进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基层教学组织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高学历人才比例不断提升,优化人才梯队结构,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提升整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1.3 基层教学组织是深度产教融合的践行者

基层教学组织是夯实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基础,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基层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专业、产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研究,联合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步伐,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现阶段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在运行过程种主要存在组织结构松散、学术职能弱化、教师发展合力难以形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增强和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

2.1 基层教学组织结构松散

目前,高等院校绝大部分采用“学校—院系—专业教研室”三级建制,并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教研室作为最主要的基层教学组织,内部成员间没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成员普遍具有高学历,自主意识强。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不同于企业政府单位,教师除了授课、开会、政治学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自主支配,加上很多学校也没有为教师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致使教师间交集少,这是导致组织上结构松散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除了需要完成教学科研基本工作量以外,还要考虑职称晋升的问题,主动参与学院建设工作的意愿偏低,而教师们更愿意采用“单兵作战”方式寻求自我发展,这也是导致组织结构松散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基层教学组织学术职能弱化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承担教学和科研两项根本任务的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和管理机构,以教研室为主,依托于按学科、专业或课程方向组建,遵循精简和有利于管理与工作开展,教研室负责人基本上由专业负责人兼任,行政职能与学术职能交织扭结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教研室一直采用传统上传下达的被动工作方式,组织实施教学完成学校、院系布置的各项工作,如教学检查、各类会议。教研室作为专任教师的归口管理部门,更多的被当作基层行政机构,整体疲于应付诸多烦琐的日常事务,学术职能弱化。另外,高校在国家科技政策和大学排位的双重影响下,各类评价标准偏重于科研,致使教师只关注科研产出,无暇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甚至停滞。

2.3 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发展合力难以形成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2]。基层教学组织是促进学校发展、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的主阵地,是专业领域或课程人才的聚集地。一方面,教研室过于细分且相对独立,基层教学组织之间联系缺失,导致资源共享、互助互利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难以形成,教师队伍缺乏向心力;
另一方面,高校一般没有坐班要求,大部分教师的工作任务与研究方向又相对独立,教研室成员之间实质性合作很少,导致真正的团队难以形成,教师队伍凝聚力缺乏。教师的发展始终处在一种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游离在基层教学组织之外,教师多维合力难以形成,教师队伍无法向高质量支撑转型。

新时代背景下,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传统的基层教学组织进行结构性改革,是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和构建发展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3.1 构建基于三维矩阵的基层教学组织生态

优质的基层教学组织生态包含两个部分:决策体系和团队运行效率。组织结构决定团队运转的效率。面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结构松散的问题,首先应从创新组织结构入手,把按专业或课程方向划分的教研室与按项目划分的团队结合起来组成矩阵,项目组可以随着项目的开发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项目结束后成员“有家可归”。这种矩阵式结构机动、灵活,能够弥补对组织进行单一划分带来的不足,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人才资源高效流动;
有利于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促进学习交流与横向协作机制的建立;
有利于帮助团队成员发现个人作用与价值,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应从完善决策体系入手,在矩阵制结构基础上构建教学中心、学术中心、产业中心的三维立体结构。在这种三维矩阵组织结构下三方代表必须通过共同规划、研讨、论证才能最终形成意见采取行动,促使各部门从组织整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有利于形成群策群力、信息共享、共同决策、协调统一的协作关系。以创新组织结构为重点,建立机动、灵活、协作的基层教学组织内部多形态矩阵;
以完善决策体系为支撑,构筑上下同心、团结奋进、高效共赢的教学组织生态。

3.2 完善教学与科研双向发展机制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只有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根本保障。面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职能弱化的问题,一方面从集中教学教研活动入手,在教研室内部营造浓厚教研氛围,激发教师的科研工作热情。基层教学组织通过定期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教学活动,如公开观摩课、集中备课、信息技能分享等形式促进新老教师互融互补、共生共长,切实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引导教师以课程教学改革为重点,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改变其教学、教研功能弱化的现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另一方面从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入手,促进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层教学组织通过科研方法转化成教学手段、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科研项目加工为实践教学案例、科研资源转化成教学资源等多种形式将科研工作的思路、方法和真实项目带入教学领域,充实现有教学内容,将教师科研实际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促进教师更科学更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学与科研双向发展机制,有助于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得两者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教师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的提升。

3.3 形成“融合、赋能、共创”的教师发展共同体

在产教融合的改革浪潮下,如何实现产业与教育融合、生产与教学融合是高校建设基层教学组织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首先,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依靠产业应用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行业企业的技术、工艺、标准、真实项目等转化加工为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建立起职位—能力—课程对照体系,搭建企业工作环境开展课堂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3]。其次,从强化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把专任教师、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精英作为兼职教师组成混编团队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课堂教学、项目实战、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开发等教育教学活动。打通混编团队成员双向流动的渠道,一方面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跟岗实践与产品研发;
另一方面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教学一线进行教育实践与理论提升,真正解决教师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个体能力不足等问题[4],实现“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向赋能、共同成长。最后,从服务产业发展入手,充分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中心,通过与企业的工程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的合作,组建各类优秀的临时性项目团队,促使专兼职教师形成发展共同体,同时吸纳一部分优秀学生加入到团队中来,形成一定数量的对接地区发展的高校科研服务团队,从而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

3.4 立好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风向标

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师团队教学与科研的载体,在组织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工作中,每个教师的研究领域、专业水平、技术能力等问题基层教学组织都应该整体掌握。作为基层教学组织在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可以对教师个体进行专业化的引导与指引,如对新入职教师实施“导师制”,以课程、项目组建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提升,更关键的是结合在基层教学组织内的工作岗位找准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制订好个人发展规划,把个人成长践行融入到学科专业发展之中。只有把教师成长放到基层教学组织专业领域的土壤中,每位教师才能真正成长,才能吸收到个人成长的真正养料,整个学院学科专业理论研究才会硕果累累。同时,作为基层教学组织应给予教师个体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及科研任务同时,可以拥有一定的时间由自己自由支配,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梳理,及时总结加强反思,在反思中掌握教情和学情,在反思中提高钻研教材、实施课堂教学策略的能力,在反思中认识不足,在反思中改进方法和措施,让反思保障个人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另外,学校要给予基层教学组织更多的职能权限,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探索产教融合新发展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形态与契机。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改革创新,进一步激活基层教学组织的活力,持续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动力与保障。

猜你喜欢教研室产教基层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21年11期)2021-12-08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基层在线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河之声(2019年8期)2019-12-15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走基层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

推荐访问:视域 下基层 重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