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北京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3-09-21 19:40:07 来源:网友投稿

文 / 王丹,北京联合大学

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高校做好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大学生信教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首都高校中,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信教比例较高。艺术类专业的信教大学生主要信仰什么宗教?信教的动机是什么?通过哪些渠道信教?有什么样的现实影响?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1.1 信教学生比例为8.26%,主要以佛教为主

参与调查的1997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中,有165人表示有宗教信仰,占总人数的8.26%。结果显示,艺术类信教大学生中信仰佛教居多,占信教总人数的57.58%;
信仰***的位居其次,占总人数的16.97%;
此外,信仰道教的占7.27%,伊斯兰教占4.85%,天主教占1.82%,其他宗教占11.52%。

1.2 近七成受家庭成员影响而信教

绝大部分信教大学生的信教时间是在上大学之前,共有151人,占信教总人数的91.52%。在进一步分析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途径中发现,有68.67%的信教大学生最初接触宗教是由父母或亲人介绍的,6.63%是经同学或朋友介绍,4.82%是由外国传教人士引导而信教的,3.01%是通过私人聚会和宗教团体散发的宣传材料而接触到宗教的,同时,受到艺术类专业知识的熏陶和影响而接触宗教的有18.67%,通过学校开设的宗教课程与讲座接触宗教的有0.60%,个人通过互联网上关于宗教的网站、网页、论坛、视频和社交软件公众号等了解宗教的占6.63%,收听境外广播电台和浏览境外网站接触宗教的占1.81%,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宗教的占21.08% 。值得注意的是,有接近二成的信教学生是受到艺术类专业知识的熏陶和影响而接触宗教,说明通过西方艺术作品的学习借鉴,其中的宗教成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进而产生信教欲望。

因家庭因素影响而信教的学生占信教总人数的68.07%;
受民族传统影响信教的占25.30%,在被调查的信教大学生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全部为少数民族学生,分别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同时,有22.89%的大学生事因为在生活中迷惑仿徨,在学习、工作等方面感觉压力大而信教的;
通过信仰宗教来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这部分人占信教总人数的25.30%;
此外,还有部分信教学生是因为受到境内外传教人士的影响,宗教书刊、影视、物品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喜欢宗教信仰群体的友爱关系与气氛等原因而信教宗教。

1.3 信教大学生自我认同度高,传教意愿较低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思想层面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全面了解宗教信仰对艺术类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本次调查中针对信教大学生在有了宗教信仰后给个人带来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北京高校艺术类专业信教大学生对于信教后给个人带来改变的自我评价普遍较积极。对于信教可以让自己在道德上更加自律,赞同度达到82.42%;
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容易接受现实,更加关心社会乐于助人的赞同度达到 73.34%;
同时,对于信教让自己运气变好、更相信宿命论,普遍认同率较低,大部分信教学生表示“说不清”或“不太赞同”;
对于信教有助于专业学习、学习进步的认同度,大部分学生表示中立,说明大部分信教大学生对于信教影响的自我评价都是倾向于正面的积极的。

调查发现,大部分信教大学生参与传教的积极性并不高。在信仰宗教的艺术类大学生中,只有6.06%的学生表示会对校园里的同学朋友宣传宗教知识,并希望他们一起加入,38.79%表示不一定,如果同学朋友有了解的意愿,不排斥向他们宣传相关知识,55.15%的信教学生表示不会在校园里宣传宗教,认为宗教只是自己的信仰,不会在校园主动宣传宗教。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宗教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大学生初次接触宗教的主要渠道之一,信教的大学生中140人表示不会通过互联网学习或者传播宗教,占总人数的84.85%,有93.94%的学生表示不会在校园内参与或开展宗教活动。

1.4 艺术类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本次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艺术专业大学生中绝大部分并不认同宗教是“统治阶级压迫、麻醉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迷信、荒诞学说” “精神的麻醉剂”等说法,这表明大学对宗教的认识不仅局限单纯的批判视角。从精神寄托、心理安慰等宗教文化等角度认为宗教“劝人向善”“能帮助人们摆脱心理困境,减轻压力”“更好处理人际关系” 等说法,一小部分人认同,大部分表示“说不清”或“不太赞同”,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宗教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认可并不普遍。

关于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可以并存,互不冲突的说法,有39.76%表示赞同,而42.56%表示“说不清楚”,有22.58%的大学生认为信仰宗教是个人的事,与政治没什么关系,44.42%表示“说不清楚”。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都属于人类信仰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核心的政治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虽然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在对信教群众引导的过程中,不能丢掉政治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态度。

1.5 艺术类大学生受到宗教环境影响程度较深。

我国是政教分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施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禁止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传教、举行宗教活动、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但在校园中仍旧存在传教和举办校园宗教活动的现象,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0.27%的艺术专业大学生遇到过有人向其传播过宗教,有14.17%在校园里看到或接收过宗教宣传材料,有20.73%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周围有传教的老师、同学、朋友、熟人及传教士。

有23.09%的艺术专业大学生表示自己的父母或者亲属有参加过宗教活动,有30.09%表示自己的朋友和同学参加过宗教活动,有19.13%表示自己曾参加过宗教活动。有16.82%表示收看收听宗教信仰内容的电视、广播、音乐,有24.73%表示浏览或查看阅读宗教类网页、书籍或相关信息,有5.36%加过宗教类QQ群、微信、微博等,有5.81%喜欢传播宗教类信息,有10.81%听过宗教课程或讲座,有7.91%表示有想加入某种宗教组织的需求。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教育群体,他们有着属于艺术专业的突出特点,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艺术类大学生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情感丰富,追求自由反感约束,自我意识较特立独行,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北京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宗教信仰调研来看,认为自己有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属于极少数群体,但也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对于宗教的认知、态度、行为等都直接影响了其宗教信仰状况的后续走势,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主要问题。

2.1 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宗教的认识和理解模糊,存在盲目信教现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艺术类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有些大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的精神家园,对于个人非常必要”,也有人认为“宗教能帮助人们摆脱心理的困境、减轻压力”,还有些大学生认为“宗教就是迷信,是一种荒诞学说,是统治阶级压迫、麻醉被统治阶级的工具”等等,这些表明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对宗教的本质、功能等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

有些自认为信仰宗教的学生,却对所信宗教的教义教规完全不清楚,也从不参与宗教活动,在信仰宗教的165名大学生中,只有36.36%人对自己信仰的宗教的教义十分清楚,有规律的固定参加宗教活动的只有3.63%,能够严格按照教义教规约束自己的有14.55%,这一点不排除有些学生信教是因为对于宗教的超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和好奇,加上神秘的宗教说辞和情感关怀及道德宣扬,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对宗教产生好感甚至倾向于信仰,但也同时发现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的宗教立场并不稳定,这正是由于艺术类大学生群里思想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不轻易服从一定的理论或组织。

2.2 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较差,存在一定的信仰危机

大学生信仰宗教从高校角度来说是值得引起关注的现实问题。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但很多大学生认为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为枯燥,从而导致教学实效性不高,尤其针对艺术类大学生而言,本就主体意识较为薄弱,又缺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对个人理想信仰的选择认识不够,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明确的现象。

大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信教问题值得注意。***总书记在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但在艺术类大学生党员仍存在信仰宗教的现象。在被调查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中,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的有213人,其中信教的党员10人,占信教总人数的6.06%;
共青团员1481人,有109人信教,占信教总人数的66.06%。不难看出,虽然党员信教比较不高,但共青团员信教比例不低,虽然大部分信教的党员和团员均表明是在升入大学前开始信教,但针对大学生党员和团员信教的问题,仍值得引起高校各级党团组织的重视。

2.3 学生信教问题在部分高校未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应对

少数高校不正视校园内及周边的传教活动,对校园传教的管控亟待加强。对***在校园内五花八门的传教活动疏于管理,对极少数有宗教信仰的艺术专业教师的教育引导力度不够。抵御宗教渗透工作被动应对多、主动出击少,活动、场地、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对大学生辅导员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应对宗教问题能力普遍不高,对信教学生多采取消极回避态度,不理睬、不干预。甚至有外籍教师和国际学生的公寓成为固定宗教活动场所。

3.1 推动高校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校园传教活动综合治理

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相关政策法律规定,落实防范校园传教和抵御渗透工作的主体责任。强化校园内部管理防控工作机制,制定遏制校园传教活动综合治理措施。建立情况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动态掌握师生信教人数、信教原因、接触宗教途径及参加宗教活动的场所等相关信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分类教育引导。加强对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规范指引,加强对艺术类专业老师的师德师风培育。加强对学生社团和活动的监督指导,规范学生活动场地的使用管理,特别注意强化新生入学阶段校园传教防范工作。加强外籍教师和国际学生的背景审查和监督管理。

3.2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虽然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政治自由,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代表放弃教育的方向性,而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及科学的理想信仰。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开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选修课程,举办学术讲座,讲清宗教的本质、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必然性。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专项培训,组织编写政策解读和案例材料,提升他们应对宗教事务的工作能力。高校团学组织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3.3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

宗教信仰将人们的命运寄托在神秘的非自然力量上,是盲目的唯心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主张人们通过勤奋努力实现自身的诉求,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要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艺术专业大学生肩负着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使命,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自己的专业创作出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3.4 教育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做优秀文化传承者

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他指出,我们要想保证文艺作品产出的积极性,不断推进文艺创新,需要大量兼具艺术修养和道德素质的人才来支撑。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创作者应该积极引领时代风气,成为人群中率先觉醒的人,积极行动的人,主动发出倡议的人。

艺术院校作为培育文艺工作者的摇篮,在承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文艺文化领域工作者的使命。学校要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将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贯彻到人生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期间以以后的工作中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

猜你喜欢传教信教宗教信仰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年1期)2020-11-26浅析1869年—1926年中华内地会在江西传教活动青年与社会(2018年18期)2018-09-26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科学与财富(2017年31期)2017-12-12“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文化纵横(2017年4期)2017-08-21简述明清之际***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大观(2016年9期)2016-11-16“信仰的力量”青年文学家(2016年27期)2016-11-02近代湖南教会之传教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7期)2016-11-02大学生宗教信仰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科技视界(2016年13期)2016-06-13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环球时报(2015-12-10)2015-12-10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4期)2015-03-11

推荐访问:宗教信仰 艺术类 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