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内部控制、分析师关注与企业创新

发布时间:2023-10-22 15:05:07 来源:网友投稿

张慧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北京 100070)

技术进步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引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尤其在当前我国进入增长动力转换攻关期的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能力,引导前沿技术创新,是国民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抓手(张军扩等,2019)。如何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话题。已有研究表明,政策法规、金融资源、市场监督等宏观环境能够激励企业创新,然而在宏观环境、规模水平、市场影响力等方面相似的企业研发投入却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就需要从企业内部治理因素来解释(Fagerberg 等,2005)。因此关于企业内部治理影响创新绩效的研究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内部控制操作指引和相关规范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缓解代理问题、降低经营风险的系统化机制,其本质是弥补公司契约缺陷,从而保障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Simons,1995;
Kaplan 和Norton,1996)。在此基础上,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创新的关系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2007—2019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内部控制视角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进行了探讨,并考察了分析师关注的调节作用。本文对内部控制经济后果以及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已有文献进行了有益拓展,考虑到目前鲜少有文献考察内部控制与证券分析师的交互效应,因此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外部监督与内部治理如何交互影响企业创新的问题,对于激励企业创新活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提供了有益的现实参考。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绩效。学术界对于内部控制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水平有着不同的结论。多数学者赞同“内部控制促进论”假说,即完善的内控环境通过增强研发创新过程的规范化,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升企业创新水平(Simons,1995;
Dougherty 和Hardy,1996;
Verona,1999;
王亚男和戴文涛,2019;
钟凯等,2016),高质量的内控执行力度是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钟凯等,2016;
韩少真等,2015;
王运陈等,2015)。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内部控制悖论”假说,认为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运行制度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僵化问题,囿于内控执行制度条框的研发创新容易缺乏灵活性,导致创新绩效降低(Jensen,1993;
Kaplan 和Norton,1996),并且严格的内控环境使得管理层与监理层之间相互制约,降低了决策者对研发创新等高风险项目的投资意愿(Solo⁃mon 和Brian-Low,2004;
Zhang,2007)。此外,严格的内部控制致使研发人员产生被束缚的压力,降低其工作激情和创新动力(Ribstein,2002),从而抑制企业整体创新投入。

本文认为,研发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收益不确定性高、信息更易被低估等特征。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层只有在创新活动的私人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才会从事研发活动,导致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王亚男和戴文涛,2019)。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企业风险。在立项环节,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体系流程可以有效规范项目立项审批程序,避免盲目投资。在研发环节,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避免投入的人工成本和研发费用过高。在成果产出环节,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避免资源闲置,控制研究成果转化不足的风险,保障公司知识产权,规避核心技术泄露。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更高。

(二)内部控制、分析师关注与企业创新绩效。证券分析师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监督机制(屈洪飞,2022),是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补充,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信息中介的角色。针对证券分析师的外部治理机制,已有研究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提出业绩压力假说,认为分析师做出的短期盈余预测导致管理者承受过大的市场压力(He 和Tian,2013),加剧管理者追求短期内业绩增长的倾向。在分析师预测目标难以完成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受到分析师外部监督,管理者会更加追求短期内的稳健经营,使资金流向常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障真实业绩达到预期水平;
另一方面,在真实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为降低减薪和解雇风险,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盈余操纵行为使公司业绩达到分析师给出的盈余预测水平(Fuller和Jensen,2010)。企业创新活动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投入成本高且收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研发过程中股东往往难以从信息报告中准确评估创新活动的价值,因此管理层在分析师业绩预测压力下,将资源投向研发创新的倾向降低。据此,本文认为,分析师关注增强了管理者短视行为倾向,降低了研发投入积极性,从而抑制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H2:分析师关注显著抑制了内部控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核心解释变量采取学术界公认的度量方法,即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的内部控制指数。其余变量数据来源于CSMAR 数据库。限于数据可得性,本文筛选出2007—2019年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分析,并剔除以下样本:金融类上市公司;
ST、*ST、PT 类上市公司;
数据缺失样本。此外,本文对连续型变量进行1%和99%水平上的Winsorize处理。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根据本文所提出的假设,构建以下OLS回归模型:

为验证H1,构建模型1:

为验证H2,构建模型2:

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一)描述性分析。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列示在表2。其中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 和137.4,均值为4.679,与相关文献统计结果相近,标准差较大,为5.340,表明样本公司在创新投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仍需要继续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生态。从内部控制指数来看,其均值为6.381,标准差为0.869,极差较大,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存在不足,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与完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分析师关注指标的均值为2.038,标准差为0.885,表明不同公司受到分析师关注的程度有着一定的差距。

表2 全样本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与共线性检验。表3 报告了Pearson 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各变量的VIF 值最大值为1.49,小于10,说明本文OLS 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从表3不难发现,样本公司技术创新水平(RD)与内部控制指数(IC)的相关系数为0.041,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初步支持了假设1,表明上市公司良好的内部控制流程能够提升其创新投入水平。分析师关注(Analyst)与创新水平(RD)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分析师关注在内部控制与创新水平的相关关系中发挥何种影响需要进一步分析验证。

表3 相关性分析

(三)实证分析。表4报告了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水平的主要回归结果。第(1)列结果显示,企业创新与内部控制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支持了本文的假设1,表明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化的内部控制流程有助于企业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把握创新活动进程,从而激励上市公司从事创新活动。模型(2)加入了调节变量分析师关注及其与内部控制的交互项以考察分析师关注度的调节作用,第(2)列显示,分析师关注及其与内部控制的交互项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由于证券分析师的外部监督压力,管理层短视倾向加重,降低了对于研发创新的投入意愿,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创新水平的提升效果减弱,支持了本文提出的H2。

表4 回归分析

(四)进一步检验。

1.产权性质的调节效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经营目标、治理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考察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内部控制水平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进一步将产权性质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回归,表4 第(3)列中,产权性质与内部控制交乘项系数不显著,即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内部控制对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并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国有企业在获取技术、土地、人才等创新资源方面相比于民营企业具有明显优势,资源的持续供给为其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承担着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责任,其经营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从而抑制了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促进创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2.制造业样本的回归分析。我国作为典型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承担着经济增长和创新转型两大重任(唐松等,2020),因此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制造业细分样本的特殊情形。从表5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制造业子样本中,完善的内部控制仍然促进了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分析师关注在其中发挥了抑制作用。

表5 制造业样本回归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1.替换解释变量。为了提高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使用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Deficiency)替换迪博内部控制指数进行回归。结果如表6 所示。结果显示,内部控制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但不同所有制下,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测试结果与前文分析一致。

表6 稳健性检验——替换内部控制指标的回归结果

2.内生性问题。注重创新的企业可能本身内控执行质量较高,创新绩效与内部控制之间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除此之外,本文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据此我们进行了两阶段工具变量测试。尚兆燕和扈唤(2016)发现内部控制不完善的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高,本文参照陈红等(2018)的研究设计,选取企业当年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Audittype)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回归,结论仍然稳健。

表7 稳健性检验——工具变量的回归结果

本文探讨了内部控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纳入分析师关注度与产权性质考察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2)分析师关注度显著抑制了内部控制与创新水平的正向关系;
(3)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完善的内部控制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上市公司应当继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健全内部控制流程,通过良好的组织规划、分工、授权审批等制度实现创新全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公司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改善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分析师作为联结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信息媒介,应当更准确地提供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价值信息,使股东更准确地评价管理者的创新决策,提升其创新意愿;
国有企业应注重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创新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创新产出的提高。

猜你喜欢分析师变量样本抓住不变量解题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21年4期)2021-04-29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1年2期)2021-03-19也谈分离变量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20年2期)2020-09-11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8期)2018-08-23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3期)2017-03-09分析师一致预期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24期)2017-01-07分析师一致预期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23期)2016-12-27分析师一致预期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18期)2016-10-11分析师一致预期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4期)2016-09-29村企共赢的样本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1期)2016-02-28

推荐访问:分析师 内部控制 创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