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9篇

发布时间:2022-08-24 12:50:11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9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创造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9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9篇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 , 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

 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是必要的。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 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

 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一、 重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由于人格因素对一个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的强大内驱力, 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对自己的现实学习及未来发展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 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地学习、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并从中体会由此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这样, 一旦学生自己选择了学习方式, 并负责地参与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之中, 也就会水到渠成, 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 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 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

 长期以来,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 、 “片面追求升学率” 的负面影响, 我们许多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

 教师单方面只管把知识讲下来, 却不管听讲者的接受效果如何, 有的老师甚至认为, 我把该讲的内容讲到了, 至于你学没学到, 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这种认识, 不光是教法问题, 更是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的问题。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

 “我认为, 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学生从事紧张的、 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

 ” 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的养

 成, 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 起来。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双边互动, 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兴趣, 还必须学生课堂学习主人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承受知识, 加工创造的载体和导体。

 忽略主体、 载体、 导体的存在, 而颠倒主客关系, 大搞“一言堂” , 大搞“填鸭式” , “摁下牛头强喝水” ,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现在有许多教育家都呼吁课堂教学“民主” , 其实其核心就在于解放学生, 把学生从受支配地位解放为支配地位, 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不再是书本的奴隶。

  二、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传统教育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 成天到晚只能听从教师的指导。

 从而形成了学生为分数而学, 教师为分数而教的不良局面。

 往往只强调接受或模仿, 忽视创造。

 它要求学生必须循规蹈矩,在固定考察的范围内解答问题, 这使得学生的思维近乎封闭与僵化,缺乏应有的开拓与创新意识。

 它不仅制约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 而且也使得他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

 一个不容急辩的事实早已证明: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 了, 吕淑湘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届年会开幕式上也讲到:“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 那么, 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 它的名字叫做‘活’ ” , 实际上,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的, 他们不会没有反应, 因而他们时常会提出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 当然不会都是有价值的, 有些甚至是可笑的, 然而, 这正是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开始, 许多发明家的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题开始的。因此, 这种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哪怕是不成熟的、 甚至是错误的看法, 对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点滴创造性, 也要给予适时地肯定, 以培养他们敢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大纲指导下有目的、 有意识地学生生疑、 质疑、 解疑、 再生疑、 再质疑、 再解疑……的过程, 在此循环往复、 步步推进的过程中, 思考、 探讨、 发现、 创造, 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成的结论,更要为他们拓展足够的空间, 懂得形成结论的过程以及怎样去掌握结

 论, 评价结论。

 ” 于漪的话, 精辟至极。

 古人也云: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我认为, 大胆质疑, 就是要解放思想, 面对问题或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些问题或结论是否就是绝对正确? 是否就是无懈可击? 在一连串的质疑问题面前, 培养创新能力。

  三、 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实践, 加快学生创造性能力形成

 能力的获得需要实践的土壤, 创造性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实践。

 荀子曾说过: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也。

 ” 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开拓性、 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 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重大意义, 并采取有效措施, 调动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积极性, 以加快其创造性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

  总之, 语文教学中, 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教有法但无定法, 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篇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

创新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 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

 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

 教师是一个生命, 学生也是一个生命, 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

 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 要尊重每个孩子存在的价值。

 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 崇尚个性”, 倡导教育的民主化, 多元化, 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 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

 人是有差异的, 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也是有差异的, 尊重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差异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 上, 指出语文教育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各个学科中,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如何在小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下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一、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语文就应让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是教师、 学生、 文本乃至更多

 方面、 更多范畴的对话; 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 学生通过读书, 视通万里, 思接千载, 课本内容所体现出的思想、 情感、 追求、 人格、 志趣、品位、 审美的格调等, 学生或认同、 或发问、 或陶醉、 或见仁见智、 或批注评判, 这都是生命的交流。

 学生从这些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懂得做人的道理,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品位。

 同时, 在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过程中, 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培养教师的道德情操, 同时可以增加教师生活情感体验, 从而促进教师对学生生命能量的肯定和调动。

 这都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 对学生的做人、 对学生的生活和品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比起前者更加深远, 更加直接。

  二、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性

 教师只有先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性, 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具备这些理念之后, 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民主的、 平等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和谐相处, 营造一种生动活泼, 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激励性语言、 手势、 体态语等让学生心灵愉悦, 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看法, 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 敢与老师、 同学讨论。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甚至能超越老师和课本。

 在这种氛围中,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 或语言鼓励、 或神态暗示、 或动作启发、 或情绪感染、 或角色互换,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这

 样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2.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提高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利用质疑的方法则可以很好地锻炼发散思维。

 所以,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问、 学生答的单一授课模式, 鼓励学生对课本和老师提出质疑, 教师不仅要耐心解答, 还要肯定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

 在具体操作上, 可以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中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 写在练习本上, 以备向老师发问。

 这种质疑的学习方法不单单只体现在课前预习上, 还要贯穿课堂讲解、 课后总结、 课后复习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将回答问题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自己, 让学生互问互答, 交流知识经验, 主动去查阅资料, 解决相互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集思广益, 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另外, 教师作为引导者, 应该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让学生围绕文本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 以免繁多杂乱、无关紧要的问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做到有的放矢, 质疑有度。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根据课文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陶冶学生情感, 激发想象的动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运用录像和配乐朗诵相结合的方法, 以画面展示内容, 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 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而产生丰富的想象。比如, 在学习课文《曹冲称象》 的时候, 可以这样问学生:

 除了曹冲所使用的方法以外, 大家还能想出其它称象的方法吗? 这样的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富有趣味性,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自由地发挥想象力。

 4. 开设语文实践课

 语言是一种常用的交际工具, 遍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 语文教学应走出课堂, 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比如, 在讲到课文《夏夜多美》 时, 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放学之后去亲自感受夏天的夜晚。

 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 让他们目睹、 耳闻、 鼻嗅、 口尝、 手摸, 全身心地感受夏天的夜晚。

 再让学生置身“夏夜” 中展开讨论:

 你就是歌手、 画家、 诗人, 你最想干什么? 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 通过用语言文字、 图画等形式描绘出来, 极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要“正确处理基本要素并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 感悟的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 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总之, 作为教师, 要重视语文教学的改革, 挖掘学生的潜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为他们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光.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 河北大学, 2010.

  [2] 徐毓盛, 邓丽蓉.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 咸宁日报, 2010-11-04(03)

 .

  [3] 焦桂香.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 . 中小学电教( 下),2011, (06)

 .

  [4] 姜柳华.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 的探讨[J]. 时代文学,2008, (02)

 .

篇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运用到的一些创新性方法吉莫史惹(四川省雷波县上田坝乡中心校 四川 雷波 616550)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发展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立的思考、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倾听,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使用创新性的教法教学。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在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实践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学为人师的不易。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十几岁了,但是大部分还是保留着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用适合他们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教学经验积累后,我开始转变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了学习的聆听者,在教法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些教学上的经验。1 注重在教学中的倾听在现代强调儿童的“自主性”、“主体性”的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发现能力,创造畅所欲言的课堂,在促进学习的沟通中,更重要的是建立彼此间相互倾听的关系。听先于说的行为,在教学中至关重要,于是我就思考着如何改变自己的角色位置,怎样变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倾听者。通过思考我认识到了在课堂中,我要更为充分地关注了学生的需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不断从学生发言中了解学生的想法,经常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学生身上寻觅到新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也会虚心地向学生学习,不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而且使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2 注重通过课程进行拓展教学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知识广泛,如果在教学中只进行对课文本身的教学,就不能跟上新时代语文教学的潮流了,所以我在具体教学中很注重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拓展教学。拓展教学以课文题材为基础,全面介绍作者和文中人物的个人情况与课文所产生的时代背景,重点展开与课文相关题材的文章阅读。通过拓展教学,基于课文本体举一反三,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例如我在教授《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详细介绍了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介绍了毛**和毛岸英烈士的个人情况,通过课文引申出东汉马援“马革裹尸”的历史故事。通过拓展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到了在我国建立初期各方面情况还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就敢于和以世界上头号的霸权主义国家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军事斗争的壮举。通过对毛**、毛岸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浓浓的父爱和家国情怀,以及毛岸英烈士坚定的革命信仰。通过对马援“马革裹尸”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增长了历史知识,感受到了马援的民族气节。以上三方面的内容,都集中在爱国主义的范畴之中,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含义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3 利用现代化手段展现教学情境电脑动画、录音录像、投影设备的合理使用,能更为直观地把难以理解的东西简明地表现在学生面前,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进学习效果的提升。通过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直观地感触到了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轻松、快乐,效果显著,达到了寓教于乐,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例如在《长城》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没有亲身去过长城,我担心学生难以充分理解课文所展现的内容,感受不到长城的雄伟壮丽。所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纪录片《长城》,还用幻灯片展示了毛**诗词《清平乐 -六盘山》。通过对纪录片的观看,学生们系统、全面地了解到了为何修建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长城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对《清平乐 -六盘山》的学习,使学生记住了:“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一名句。这两方面都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课文《长城》的学习,同时加深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 多采用鼓励的法法激励学生,尽量避免批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多方面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进行鼓励,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受到鼓舞,即使其受到了鼓舞,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我总是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演,尽量帮助其树立自信心,避免他们给自己贴上“落后者”的标签。我鼓励学生的标准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状况分层而定的,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收到激励,让学生在激励的方法下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批评一贯被老师当做基本武器,武装自己,对付学生。教师通常惯用“羞辱式、埋怨式、威胁式”三种批评方式,其实这些批评不但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苦心,还会严重地伤害其稚嫩的心灵。我在教学中时刻怀着对学生的爱心,遇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往往利用巧妙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例如我们正在学习《普罗米修斯》这节课的时候,讲到了普罗米修斯偷盗天火,这时突然发现一个学生竟然站在了课桌之上,拿着铅笔盒模仿普罗米修斯偷盗天火的样子。这时候,我并没有急着去批评他,而是灵机一动笑着对他说:“这位普罗米修斯你真勇敢,快把偷盗的天火送回人间吧,慢慢下来,小心点别摔着。”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吐了一下舌头,笑呵呵的红着脸下来了。我还表扬他:“你真是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气了呀!”,全班同学都笑了。就这样我用友爱的语言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对语文课的热爱。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的创新性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少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会在现有努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加注重把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把课程质量提高到新的程度,做出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尝试,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教学需求不断提升的情况。参考文献:[1]曹明海.语文教学本体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2]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蒋成瑀.语文课读解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1998.  4.在《氨》中,通过新闻视频《液氨泄漏事件》的播放,思考:(1)为什么液氨泄漏现场寒气逼人?(2)消防员应该如何除掉弥漫在空气中白茫茫的氨气?(3)假如你在液氨的现场,你得如何做?此情景导入,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的天使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氨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的学习和应用。(五)设计学习情景1、在复习《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中,“喷泉实验、氨的催化氧化、氨的实验室制法”已经安装好的装置,引入应要复习的内容。通过任务的完成,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点拨、驱动同学完成练习,巩固知识,教会同学读题解题的技巧。2、在习题课《以 2012全国一卷为例》中,第一环节:教师通过点评、分析卷面中的问题,为后续任务的设计做好铺垫。第二环节:合作讨论(10分钟)。任务重点讨论内容为:7、10、12、27(3)、28(5)①、29(5)、30。第三环节:踊跃展示(5分钟)。第四环节:点评提升(20分钟)。第五环节:巩固、检测(针对练习)。说比看映象深,而思考过比说过记忆更深刻,实现了课室教学效率的最大化。3、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中,选择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合理实验证明该反应中的气体产物,并画出简略的实验装置图。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铝片(打磨)、肥皂液。仪器:20ml注射器、医用导管、蒸发皿、烧杯、三角架、火柴。设计方案:针筒实验。4、在《氨》中,新闻视频《液氨泄漏事件》,思考:(1)为什么液氨泄漏现场寒气逼人?(2)消防员应该如何除掉弥漫在空气中白茫茫的氨气?(3)假如你在液氨的现场,你得如何做?此情景导入,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为氨性质的学习做好铺垫。(六)学习资源设计本次研究提供了以下的学习资源:人教版化学教材、互联网资源、多媒体、投影仪、化学实验室、模型教具等。(七)学习活动的设计1、复习《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制法 ← 结构 → 性质 → 用途2、习题课《以 2012全国一卷为例》,第二环节:合作讨论(10分钟),要求(1)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讨论;安排好 A帮 B、B帮 C,A层拓展,B全部掌握,C全部掌握基础知识。(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及时反馈给老师,新生成的问题组长记录好,以便小组展示、质疑。第三环节:踊跃展示(5分钟)。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设计针筒实验方案,实验步骤:(1)连接针筒和医用导管。(2)用镊子夹取 3片铝片,从针筒上口加入。(3)取少量 NaOH溶液于小烧杯中,用针筒吸取约 5ml。(4)将针筒倒置于烧杯中,并将导管插入装有肥皂液的蒸发皿中。(5)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火柴靠近蒸发皿中堆积的气泡,观察现象。(6)反应结束后,将针筒中剩余的液体挤压进废液缸中。4、《氨》性质 → 用途(作制冷剂 制取氨水 制取铵盐 制取硝酸)(八)总结与评价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化学教学实践研究初步证明,让学习与生活相互联系结合,使学生在巩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与人合作,学会了主动学习,效果明显,体现了任务驱动法化学教学的优势。参考文献:[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山版社,2009.[2]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 W 教育出版社,2010.1· 7 8 1 ·万方数据

篇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 肩负着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及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此,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创作性的教育工作也就自然成为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育创新, 贵在坚持, 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 尝试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专家学者较为深入的分析了制约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对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并阐述了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彰显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 制约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小学语文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形成了 一套比较稳定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从本质上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过程, 传授知识便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并以灌输式, 机械化思维方式对待教学中的一切。

 这种教学方式, 长期制约着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水平,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教学目的和社会实践严重脱离,把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抹杀得一干二净。

 由于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的影响, 教师往往把教学当作自我表演的舞台, 学生成为舞台下的看客, 主动意识提高不起来, 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显然,这种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变迁和人类自身的要求提高,必然会引发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

 1、 “教本位” 思想严重

  经过这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只是“知识本位观” , 把答疑解惑作为教学环节的最终目标。

 而学生呢?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的被动安逸的学习生活, 不去主动思考问题, 导致思维惰性化, 更不用说培养阅读能力, 提高语文素质———这种“教” 是一种异化的灌输。

 这种“学” 是一种知识的机械堆积。

 教师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体, 学生则成为被动接收的客体,教师与学生成为主体与客体、 能动与被动的关系。

 教师成为无所不能的、 无所不知的圣人, 决定着教学中的一切, 学生在这种情况下, 就像从机器中制造出来的产品, 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 他们的一切早已设计好了 。

 教师成为高高在上的君主他有权力指挥学生的发展方向, 他主宰着他的臣民———学生。

 2、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标准

  长期以来, 受升学压力的影响, 学校教育工作都是围绕应试教育展开。

 升学率成为评价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尚方宝剑。

 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学内容改变了很多, 但考试的模式和升学的模式改之少之又少, 评价一个学校还是看升学率。

 在学校里, 还是教师苦教, 学生苦学。

 我们搞创新教育, 可评价标准创新了吗? 现在学生的家长都是跟着名校走, 如果学校升学率低, 学校声望大跌, 好学生择别校, 这学校的日子就不好过, 所以势必会换新鞋, 走老路。

 如果不改变小学语文教育的评价标准,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就是纸上谈兵。

 3、 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技术的缺乏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也是信息经济时代。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 成为创新性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现代语文教学技术的应用, 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中心。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信息化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的技术信息为基础, 而语文作为一种传统的科目存在, 运用现在技术的手段有限, 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许多学校的老师还是用过去那种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这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 尤其严重。

 那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解决硬件和软件上的不足。

 这中间, 教师作为信息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应具有现代教育观, 转变传统观念, 紧随时代步伐。

 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 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育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进步, 创新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 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问题反思

  1、 对“文字功夫” 与“口头功夫” 的反思

  学生在入学前已基本掌握了 口头语言, 入学后学语文, 虽然口头语言尚待继续提高, 但重点和难点, 无疑是书面语言的读与写。

 加上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特点, 远比表音的拼音文字复杂。

 因此, 我们的识字、 写字教学任务特别繁重。

 然而, 反思我国的语文教学, 课堂上教师讲问, 学生答读颇为忙碌, 但一堂课下来往往很少用笔, 语文课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 。

 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 教师对修辞知识, 章法分析, 挺感兴趣(其实, 这些大都应当是中学里学的) ; 而对小学阶段必须牢固掌握的常用字、 词的读、 写、 用, 却多有冷落。

 这种“种了人家的园, 荒了 自家的田” 的做法, 也严重地影响打好文字功底, 是值得我

 们深思的。

 2、 对“习得” 过程与讲析过程的反思

  每个人的第一语言(母语) 都是在他一岁半到六岁之间, 随着发育成长而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己获得的, 这就称为“语言习得” 。

 这种习得过程, 一无专职教师, 二无专用教材, 三无专课讲授, 四无强化训练, 其习得的迅速、 高效与进入学校后“学得” 书面语言时的困难重重, 形成了鲜明反差, 其原因何在, 值得我们反思。

 当然, 儿童学前期的“习得” 与上学后的“学得” 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无定的, 自然而朦胧的; 而后者是规定的, 自觉而明确的。

 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把两者对立起来, 儿童在“习得” 过程中固然不免有某些“学得” 因素; 而儿童在“学得” 过程中, 更应当借助“习得” 的规律, 借鉴“习得” 的经验。

 即应当注重自主的实践演练, 在生活中运用。

 现在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总是有意无意地违背了母语的习得规律, 如课堂教学过程以讲解提问分析为主, 割断了与生活交际的联系。

 学生在瞄准考试的题海中沉浮, 既失去了主体地位, 又缺少真正的语文实践。

 应当说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式教学, 即从读中学读, 写中学写, 不注意讲知识, 也不强调理解, 虽有其落后的一面, 但某些方面却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应当批判地加以继承, 不可在泼脏水的时候, 把澡盆里的孩子也倒出去, 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三、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几个途径

  1、 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固定模式中, 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

 式, 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

 要实施创新教育, 就必须打破这种被动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根本, 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 培养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 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 师生间要建立平等友好、 互相尊重、 互相信任、 互相合作的和谐关系, 形成教学相长的环境, 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

  2、 改进教学手段, 融入创新教育

  时代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已经进入了 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

 目前,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优越性, 体现教学的直观性,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个性, 并且在思维发展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根据这种思维的个性和差异的特征, 教师应尽量挖掘多种方法实现教学现代化。

  3. 张扬个性,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 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 师生间要建立平等友好、 互相尊重、 互相信任、 互相合作的和谐关系, 形成教学相长的环境, 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

 其次要注重观察,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世界多姿多彩,生活鲜活生动, 给人们的观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人类历史上, 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而产生的。

 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

 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 是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的最有力的例子。

 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 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 深入社会, 对身边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 让观察成为小学生自觉的行为。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教师应达成创造性语言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统一的共识。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在质疑问难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更多的问题指向对关键性的词句的品味; 在发散讨论、 多元解读作交流时要有意识地点拨学生注意用词的准确贴切、 描述的生动形象; 在启发想象联想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变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表达。

 同样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培育学生的悟性、 灵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流畅性、 变通性, 真正体现通过训练语言来训练思维。

 所以, 创造性语言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统一,这才是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最高境界。

篇五: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

语文教学创新之我见 白沙中心小学

 张 璇 一、 创新教学方式, 改“教学” 为“导学”, 给足学生民主权 。

 教师的亲切是来自 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是内 心感情的自 然流露。

 宽松和谐还表现在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人格、 特长及思维方式的尊重, 以平等心态善待每个学生, 特别是后进学生。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充分民主的学习 气氛中把学习 当作自 己必须高度负 责的事, 从而才能成为学习 上的主人, 其学习 的自 发性、 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

  二、 创新课堂提问设计, 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自 由

 设置问题和进行提问, 是语文教师公认的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支撑的。

 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 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 “问” 与“答”。过多 、 过细、 过浅、 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 一篇篇精美的课文, 在课堂上、 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得支离破碎、 体无完肤, 提问与答问代替了 美读、 美听、 美析。

 提问的繁杂细碎, 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问设计的不周, 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

 所以我们应有强烈的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 我们应该提到“创新” 的高度上加以再认识。

  三、 创新学习 方式, 给足学生自 主学习 的时间和空间

 新的全日 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了 语文教学具有自 主性。

 语文学习 的自 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 主学习 地位,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 引 导学生自 读、 自 悟、 自 我提高。

 那么, 如何在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 的能力, 是我们战斗在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自 主学习 时间。

 最大限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 任何学习 都是学习 者自 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 , 学生就越有知识。

 因此, 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 的能力、 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 的自主学习 时间。

 二是要营造宽松、 自 由、 和谐的自 主学习 氛围。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 平等自 主、 尊重个性的学习 氛围:

 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引 导学生学会学习 , 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 熟悉教材, 熟悉学生, 克服“以教代学, 照本宣科” 的倾向。

 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 ——全员 互动, 人际沟通; 教学整合, 文化沟通; 师生调适, 心灵沟通; 克服“居高临下, 自 以为是,卖弄学问” 的倾向, 善于营造情景、 利用 情景、 促变情景, 建立丰富多 彩的课堂情景机制; 树立“双主体” 观念, 提倡平等互动交流, 着眼“参与度、 亲和度、 自 由度”, 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 把自 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 路人, 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 一边讲, 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 肯定或使用 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 如伸出大拇指、 鼓掌等, 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 信心, 因为, 在学生的心目 中, 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 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 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 学生的意见住往有其独到的, 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 小学语文第九

 册)

 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 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 谱写了 一首父爱的颂歌。

 我在引 导学生讨论“为什么 说这对父子是了 不起的父与子? ” 这个问题时, 一个学生说:

 “我认为这对父子之所以了 不起,是因为父亲为了 救孩子, 决不丧失信心在瓦砾堆里挖了 三十八小时,不吃饭不喝水, 不休息不睡觉, 他连双手都被磨破了, 甚至血肉都模糊了 , 还要实现‘不论发生什么事, 我总是和你在一起’ 的承诺, 这是一个多 么坚韧、 多 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难道这样的父亲还不了 不起吗? ” 另 一个学生说:

 “在漆黑的瓦砾堆下, 没有水, 没有食物, 只有 14 个同龄的小伙伴共有的恐惧, 然而只有 7 岁的阿曼达能在这种情况下, 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坚持生的希望。

 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 在这生死关头, 一个 7 岁的孩子想到先让别人出去, 这难道还不了 不起吗? ” 这时又一个学生举手说:

 “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 数人在困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自 己,而这个孩子在生死关头想到的是他的同学, 他的这种先人后己的思想多 么令人感动啊!”

  三是要引 导学生质疑, 培养自 主学习 的习 惯。

 首先, 抓住课题质疑。

 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标题。

 看标题是什么结构, 中心词是什么, 这样的标题适合写成什么样的文体, 重点应该写什么, 多 问几个为什么:

 如果自 己都能回答自 己的“为什么”, 就说明学生已经懂得了 命题的意义, 如果不能回答, 这就是疑问, 就需要探究;

  其次, 就文章的整体把握质疑。

 要求学生学会问本文是谁写的, 写了 些什么, 他为什么要写这些. 是怎样写的,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些刚开始时是比较难. 如果都能够回答,

 阅读能力就不错了 ; 不能回答. 犹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解决, 这样学生的自 主学习 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 第三, 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子质疑。

  总之, 创新教学方式, 改“教学” 为“导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足学生学习 民主权; 创新课堂提问设计、 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 创新学习 方式, 给足学生自 主学习 的时间和空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创设敢想、 善思、 能问的良好学习 空间, 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自 主参与学习 的积极性, 引 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 方法, 鼓励学生采用 适合自 己的方法富有个性地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创新; 也只有这样, 语文教学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才能顺利地应对新的挑战。

篇六: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

教育广角 南方论刊·2021 年第 11 期浅谈语文教育教学之创新路径廖敏晴(茂名开放大学

 广东茂名

 525000)在当今中国,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鲜明主题。***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各个学科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学模式上还是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这方面,语文教育教学的确也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创新语文教育教学之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笔者结合个人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与看法。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是创新语文教育教学的前提所依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的高度概括。“传道”,要求教师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中国的古代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是把“传道”放在首位的。“授业”,即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吸收与利用。“解惑”,要有效地解决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的疑惑,进而发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从而掌握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无论是“传道”还是“授业”抑或“解惑”,要取得成效就都有一个创新的问题,而要有效创新,其重要前提就在于教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提升自身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第一,要树立创新的理念。理念决定方向,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所谓创新,是指人们为了某种需要或满足社会需求,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运用已知的知识、信息和条件,在特定的环境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事物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世界上不同民族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根本,民族创新能力的水平是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创新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要创新语文教育教学,首先就要树立创新的理念。第二,要培养创新的思维。有了创新的理念,就要付诸实践。这个实践过程,关键在于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人们用这种思维去想问题、办事情,就能打破常规从而产生新颖的不同于别人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这种创新思维不是天生的、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要在实践特别是“竞争”中培养的。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既要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敢于标新立异;同时,又要有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善于大胆设想,敢想会想,逐步培养起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动态思维的习惯。第三,要筑牢创新的基础。任何创新,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已有的知识、信息和条件为基础的,都是对已知的知识、信息和条件创造性运用的结果。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的发明与创造,无一例外都是在人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产生的。作为教师来说,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没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及其创造性运用,任何创新都无从谈起,甚至连“纸上谈兵”都不可能。语文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要创新语文教育教学,就要有扎实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基础,注重学习和运用语【摘要】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各个学科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学模式上还是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教学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路径很多,要注重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则在于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关键词】教育教学;语文;创新;路径

 99文教育教学资源,筑牢创新的基础。同时,要强化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语文课程的建设者。这本身就是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具体体现。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是创新语文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抓好这个环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至关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课堂教学已逐步摒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各种各样的教学流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异彩纷呈,并且以其诸多的优势与长处,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无论是这流派还是那思想 ,落实国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学方法,这才是关键所在。首先,要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是教师与学生两者结合、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动态过程中,教师绝对不能是高高在上的“灌输者”,而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转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与学生“亲密接触”,直至融入学生的学习、情感之中,成为学生“知心人”。只有这样,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时,教材作为阅读的范例,在形式上有结构美、语言美和节奏美,在内容上则有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和社会美。教师是逐篇教会学生阅读、理解其中的“诗情画意”,还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去阅读、发现其中的“诗情画意”,从而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呢?笔者认为,前者是“授人以鱼”的传统教法,其后果是滋长了学生学习的惰性,泯灭了学生创新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而后者则是“授人以渔”的创新教法,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要注重创设语文教学氛围。任何教学都是在特定的课堂氛围下进行的。教学实践证明,不同的课堂氛围,其教育教学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要创设好的教学氛围,关键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要创造宽松的环境。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和启迪智慧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的主体,作为一条辅助线的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要使课堂气氛变得民主和谐、轻松活跃,让学生拥有充分动口、动脑和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二是要启迪浓厚的兴趣。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那种“想求明白”而跃跃欲试的精神状态,那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要创设新颖的问题。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最好的导向。教学问题的创设,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因为大家知道只要有问题就会有探索,它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既要善于自己创设问题,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疑难设计要科学严密而又兴趣盎然,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同时,课堂一定要设计启发学生提问的环境,使他们敢问、想问和善问,从而充分地把他们的创新能力发挥出来。三、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是创新语文教育教学的落脚所处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效果,最终都要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来衡量,要体现在和落脚到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上。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其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居于主体地位。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的“教”,更不能因为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毕竟语文教育教学的落脚点就在学生。第一,要抓好“授业”这个中心环节。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习掌握知识的多与少、质与量以及结构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长远发展。因此,要切实抓好“授业”这个语文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不仅要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科学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要抓好“主体”这个作用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以及其中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真正动起脑、动起口和动起手来,才能达到。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最大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他的

 100发散思维得到了开发,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面也广了,只有完善自身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三,要抓好“自能”这个作文教学。作文是语文教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大特点,也是最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构建“自能作文”教学模式,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作而有物,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同时,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叙述事物,引导学生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又如描写人物,引导学生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等记录下来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总之,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路径很多,要注重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和新的质量观,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精准施教,就能把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向深入并获得成功。参考文献:[1]袁瑞月 .语文教学应着力三种能力的培养 [J].科学教育 ,2011(08).[2]刘颖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教育教学论坛 ,2010(10).[3]胡海英 .浅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网络财富 ,2010(06).[4]吴绍萍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J].青春岁月 ,2011(12).[5]马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神州 ,2013(07).[6]方华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J].课程教育研究 ,2013(02).作者简介:廖敏晴(1982-),女,茂名市茂南区人,茂名开放大学文学理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当代文学。责任编辑 /陆一霖(上接第 22 页)同社会阶层的人民有不同的要求,2021年 6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中,对党员干部、高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普通大众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细则。意识形态建设也要有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主客体和不同的传播渠道,有层次、有偏重地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党史学习为的是通过理论学习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格局,只有视野开阔、思想通透,才能拥有历史思维,才能够抓住事物的要害、把握事物的规律,才能在充满变数和复杂的世界中找准方位、做出正确的抉择,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如果只知党史,而不去行动,也就必不成大格局,真正的认同和感知在于内心,必须达到知与行的融合,把党史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行动结合起来。在党史学习中,只有把握党史中的真善美,积极调整其他非主导意识形态的反渗透,才能发展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中的现实力量,维护和巩固好国家主权。人只有保持思想状态的健康,才能保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身体各器官才能正常运转,意识形态建设、党和国家治理更是如此。参考文献:[1]罗伯特 L 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M].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6:12.[2]阿马蒂亚森 .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想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3]张彦伍 .新时代提高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难点与对策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期刊 (上旬刊 ),2018:11.[4]***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OL].中国网 ,http://news.china.com.cn,2021-3-21.[5]中共中央宣传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M].北京 :学习出版社 ,2018:5.[6]陈...

篇七: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

前沿376Jiao Yu Qian Yian摘要:小学阶段是孩子从懵懂无知到乖巧懂事的一个过程,孩子在这阶段好奇心强,爱问爱思考,正是通过多提问,学会了更多的知识,锻炼了自身的学习能力。然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学方法和技巧才是指导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众所周知,知识并不复杂深奥,生字熟读熟记和背课文等大部分需要老师去引导,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老师既要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习语文的素养。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和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小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和天生爱玩,要想让小学语文成绩提高,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兴趣教学为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充分表现自我。1认真备课,设计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学生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一个好的组织者,好的领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吃透教材,先是把课文读几遍,然后再看各类教学参考书,在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领悟备课。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前通过课外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在上课时给予表扬肯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觉的学习获得知识。这样教师学生同时运用得来的知识会更牢固,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2创设教学情境教材中部分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通过形象思维去理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习上的障碍。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将所学内容放在具体场景中去理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而且增加课堂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有关大自然风景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看到的景象,夕阳西下的傍晚、缓缓飘落的秋叶、淅淅沥沥的小雨等,这些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就相对比较容易。要注意创设情景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保证学生可以有效接受,切不可单纯为了追求形式,确保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3以“生活教育”为指导,触动儿童对生活的感知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它倡导语文教学的过程和内容应当密切贴合儿童的生活实际,触动儿童对生活情景的感知与体验,让生活实际与语文教学内容之间联系起一条知识沟通的渠道。比如,在教学《诚实与信任》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可以有效培养儿童良好的诚信意识,我们都知道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真实、美好,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解决生字、生词,提升儿童的语文阅读能力,更在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让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另外由于本课中作者所选择的实例就是源自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车辆在行驶中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由此诞生出的一种社会话题。所以,本课教学中这一事例更容易触动儿童。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此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也应该得到培养,在积极、自由的课堂之上学生的创意意识与能力更容易得到激发,所以,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应该建立起来。学生在学习当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而主体地位的基础是课堂氛围的状况。同时,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应该拥有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人格尊严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以此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曾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可以激发学生本身具有的强大的潜力。在课文讲解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上的资源,找出可以与其配套的故事,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课文中所讲内容,并且可以让小学生在和谐自然的氛围中去学习知识,了解知识,最后掌握知识。5引进多媒体课堂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的直观,也更加的生动。同时也对小学生不曾见过,无法想象的事物有一个更加形象的展示方式,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新鲜感,加深小学生的语境代入感和情景体验感。正如在小学课文《詹天佑》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八达岭和居庸关险峻的环境,看一看京张铁路的图片,更能够让小学生认识到修铁路的不易与詹天佑工程师的爱国情怀。这样为课堂留下了更多的时间,也让小学生有了身临其境般的感受。6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本教育理念的应用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来选用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以此来促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情怀和精神,还得重视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记住那些为了国家而牺牲的战士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这样不仅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到这些战士的情怀以及勇气。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一些比较经典的片段进行角色表演,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加深学生对本篇文章的认识和理解。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对当代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所以更要提升自身教学素质,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点滴中积累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图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省平乡县冯马学区)作者简介:逯艳英(1976~),女,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参考文献[1]张春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5).[2]胡林丽.浅谈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应如何创新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7).妙笔生花——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浅析◎逯艳英。

 。. .。

 。

篇八: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

1 2年3月1 8日

 新. i罘

 i · 小学 教育的发展, 呼唤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 阅读教学应鼓励 :

 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 :

 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阅读教学应提倡 :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把语文阅读教学由理 :

 性分析转为重视学生的感性体验,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实践活 :

 动的指导,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阅读, 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中,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学 -

 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 、 不放手的强化训练, 无论是识字 、 写作,:

 还是阅读都患有串讲串问的痼疾。岂不知 , 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大 -

 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 , 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 自身的潜力。因 :

 此, 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 我努力落实新课标精神, 把学生们放 !

 在教育教学的“ 主体”地位, 充分让他们展示其 自身的才能 , 提高 :

 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 呆板学为灵活学; 苦 :

 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 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 :

 项目为实验突破口, 进而向其他项 目延伸。近几年来, 我一直重点 :

 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 , 经过反复实践, 现把 自己 · 的一些收获与大家共勉。

 :

 :

 - 一、 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 让学生进行有意义或 :

 有心理意义的学习应该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而有意义学习的主观 · 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应处于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即 :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可见, 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使学习 :

 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心理条件。为 :

 此, 我们应该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设置悬念, 引起学生的 :

 注意并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把学习任务和适当的 目的联系起 · 来, 以激起求知欲望, 使学生把被动地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获取知 :

 识的过程。因此, 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探究, 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1. 设计课前导语, 激发学生想学 篇好的文章, 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就如遇到了一顿美 · 餐, 让你垂涎三尺, 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 一段好的导语 ,:

 :

 一能引起学生阅凑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 :

 心, 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 , 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 :

 理, 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 , 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 在 :

 教学《 雨》 这篇课文时, 我引导学生说:

 “你们都见过‘雨’ , ‘ 雨’对我 · 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 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 就像 :

 我们的好朋友, 谁也离不开谁, 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有什么变 · 化? 风怎样?雨水怎样? 庄稼又是怎样?你们想了解这些情景吗? ” 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 :

 “想! ”于是我就说 :

 “好 , 今天我们学 习一篇关于写‘雨’ 的课文, 课文就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 的知识,请大家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 ,并寻求答案好 吗? ”话音刚落, 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 创设课堂氛围, 使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 不可避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假如情绪表现良好或善于调 控, 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 , 使课堂气氛轻松、 愉快, 反之则会使学 生产生心理压力。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肯问、 不善说, 主要是 因为他们存在心理障碍 , 怕问不好, 说得不切题 , 同学看不起 , 老 师会指责、 批评。因此 , 平时的教学中, 我总是多送给学生激励的 话语, 用和蔼、 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 让他们感到 自己是被老 师重视、 关注的。特别是学困生, 既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 , 又肯 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 从而让学生在和谐、 融洽的教学环境 中生动、 活泼、 主动地学习。例如, 我在教《 夹竹桃》 一文时, 学生初 步了解课文内容后, 有位学生就向我质疑 :

 “ 老师, 夹竹桃有毒性,

 有什么好的? 我更喜欢牡丹、 月季、 腊梅。”我先是一愣 , 但很快地 稳住了自己的情绪, 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 探究问题的答案。

 阅读教学中创设气氛, 激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样的, 利用图、 表 创设情境, 利用电化手段 , 通过音乐、 镜头、 音响等创设情境, 还可 以用学生的模拟行为( 分角色朗读、 小品表演等 )创设情境。只要 运用得当, 切合实际,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指导学法, 让学生会学 古人云:

 “授人以鱼, 只供一餐, 授人以渔, 可享一生。”课程标 准就强调从迁移规律出发, 创建“举一反三” 的操作方式。教师只 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有效 地学习, 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 法, 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进行学法指导。例如, 教学写景一类的 文章, 我教给学生常用的学法:

 细读课文—抓住特点一明确写法一 想象画面一悟出情感。《 三亚落 日》 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学习方法 进行教学, 效果较好。

 4. 提倡质疑, 引导学生善学 阅读教学要走出困境, 迈进创新的境地, 必须强化学生的主 体意识 , 转变教学观念, 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 变重教法为重学 法, 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疑则思 , 思中明理 , 思中创

  新. i罘哥 笙 · 小学 新。在课堂教学中, 不是由教师先问, 而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预习 时卉不懂的问题, 提出疑难。问题提出后, 不是由教师直接解答,

 而是鼓励全班同学集体释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畅所欲言, 互 相提醒, 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 群体感悟。只要学生言之有理, 就要 给 占定。对大胆质疑的学生要提出表扬鼓励。有时学生也会提 出一些幼稚的问题或有明显的释疑错误, 教师不能简单否定 , 要 有极大的耐心, “有的放矢” , 适当“ 点拨” , 因势利导, 把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导入正确 的轨道。

 二、 阅读要求的提出要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在阅读中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 ,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适合 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 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 的教 育力

 针, 一年级时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 , 只 他仃J能用 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 ,我便 予以表扬、 鼓 励。

 二 年级时, 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 、 渎通一句话 , 而且要准 确断, JJ , 有一定的感情 , 且能用 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 艾

 、

 q年级时阅渎教学的要求就提高了,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 , lJ — j

 。

 } 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到五、 六年级时就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 之f . 臼 J的联系, 把各, u J 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 能从句与句之 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 法。在 交流和 讨论 中, 敢 于提 出自己的看法 , 做出 自己的判断。

 过这样一步一个台阶, 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 久而久之, 学生 邯能做到逐, u J逐段读懂 , 深 入理解全篇内容。

 三、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 砭在阅读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 率, 就要真lJF 确 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 的 t 动性

 、

 1.

 学生 f1

 地去渎 新课 程标 准的制 订 , 就是遵循 了学生学 习汉语 的规律 , 从语 i 功能人手, 设计出有鲜明特包的教学结构模式, 力求达到感性 J 胜交融 , 语感 训练与语 青规 律掌握相契合的教学境界 。以读 促卿斛 , 以渎促积累, 以凄促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 我 { :

 课义时 , 尽 做 到让学生 多读 , 在各种形式 的朗读 中感悟 , 教 唧适 时点拨 , 在整堂课 的教学活动 中 , 我 只当配角 , 不 当主角 , 只 {导演 , 不 、 【 , 演 员, 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 , 不包办代替孩 子 的卞观意识 讲渎课史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 重点 段, 而不而面俱到。通俗易懂的句段 , 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 , 反 念, “ 读书“ 遍, 其义自见” , 学生读出情感的同时自然也就悟出 其中的含义。如在渎中, 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 我冉做适当 点拨。这样一来 ,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习的主观能 动性 衔到 了提高 , 知 以水半 和能力也得 到了相应 的升华 , 教学任 爷完成得轻松愉快 . 占人说:

 “ 渎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 u] 渊 r 熟读成诵町以实现由内而外的灵活而熟练的语言运用。从 这种内 J外的新发现辩证法中, 不难看出我罔传语文教学强调诵 漠洒咏的 良苦用心 2012 年 3 月 18 日

 2. 给学生提供阅读的背景 虽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 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 , 给他 们提供阅读的背景, 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人了解, 有助 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 我在上每篇课文前, 都 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 如优美的散文、 古诗配以乐器 、 图 画; 记叙文配以课本剧; 说明文设置电动课件等。这样一来, 学生 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 既是一种欣赏, 又自然而然地 悟出了作者的情感, 陶冶了情操。

 3. 让学生自由地去说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有效地提高学生使用“交际工具( 语 言)” 的能力, 其宗旨就是要实现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人与人之间 进行有同的、 有实效的交流, 就是要教会学生不仅学到语言, 并最 终学会自如地运用母语进行交际。创设语 占交际情境, 形成生动 活泼 的交际氛围 , 能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 当学生有了浓厚兴趣 , 就能 使说的训练成为自己的一种需求, 进而培养了口语表达的动力。

 四、 实现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评价 阅 读教 学过 程 中的评 价要 拒绝 “ 唯一 标 准 ” , 提供 多把 “ 尺 子” , 充分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化。传统的评价往往是重结果轻过 程, 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 对个性的摧残。而个性化评价则是重过程轻结果 , 它特别强调的 就是过程, 强调华生探索新知、 获取新知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 学生的个别差异, 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 自我解读, 赞 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 , 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 、 新创 意、 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 主动发挥之中, 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 有个性化的过程。个性化评价, 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 到最 充分 的发展。

 要拒绝“ 唯一答案” , 期待丰富多彩, 着力展示学生学习的原 生态。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发展取向各不相同, 各人阅渎存在个性 差异 , 对文奉的敏感 、 判断程度也存在差异 。即使 同一个 人 , 在 不 同的环境 、 不同的心态 下对 同一文本 的阅读 感悟也不尽相 同。每 堂语 文课都是不 ¨ 丁 重复的激情 指挥综合生成的过程 。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让学生着力展示学习的原生态, 激 发和保护学生的心 和创造欲。教师要站在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来 评价学生,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评价的作用, 使语文课堂教学充 满生命 的气息。

 实践证明, 教学中认真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 会促使学生更 一加关注思维过程 , 有 利于学生 良好思维 品质的形成 , 有 利于增强 学生对思 维乐趣 的深刻体验 , 更有 利于发挥学生解决 问题 的灵 活 性 和创造性。同时 , 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 有利于教师实施针对性教 学,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 ,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能促 使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 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机 合, 逐步形成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教育、 自我进步的能力。教师巧 妙灵活地运用评价手段,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 和谐、 持续的发展。

 的确 , 阅读 教学 的方法 、 策略很 多 , 这就 需要教 师在 长期 的 教学活动中去发现、 去积累、 去实践 , 这样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 途径 。

 ( 作者单位 山西省榆 次区羊毫街小学)

篇九: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

学语文教学论文创造教育论文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摘要】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从哪里来?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个问题,从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创新教育 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而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问是无穷的,一个人正规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具备了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的人,才能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创造型人才。我国有这样一句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的“渔”实际上指的就是自主学习,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学生的自学活动,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习惯,让其掌握学习知识的钥匙,自行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去获取丰富的知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如皋市教育局推进了“活动单导学”模式,其中每个活动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自主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自学兴趣,使其乐学 语文教学首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探索的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

 1.讲究解题方法,唤起学习兴趣 新课一开始,师生一起解析课题,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教《“蚁国英雄”》时,先讲述这个“英雄”不是一般的英雄,而是蚂蚁王国的“英雄”,并且题目还加了引号,让学生感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接着启发学生回答: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纷纷举手发言:我想知道“蚁国英雄”是谁?为什么称它们为“蚁国英雄”?„„我肯定这些问题提得好,要求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自读课文,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读起课文来。

 2.注重问题设计,诱发自学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常有可以设疑诱趣的妙笔,教师若能做到问点准确、问法艺术、问逢其时,一定能显示它非同寻常的效果。如我在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一课时,在活动单上,我并没有在“活动一”中从课文开头依次设计问题,而从学生感兴趣的高潮切入,我在“活动一”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司马迁是怎样发愤著书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

  句。”“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司马迁的什么精神?”这些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由此,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自学有关段落,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反复朗读,稳定自学兴趣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大江保卫战》一课时,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重在架桥铺路,提高自学兴趣 让学生参加一些学习实践活动,在亲自尝试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疑,从自身感受中出现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言的状态,特别是有时一问给问住,或是答了一半接不下去时,我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给他们架桥铺路,创造成功的条件。只有这样,自学的兴趣才能稳定,才能持久,才能得到提高。

 二、教给自学方法,使其会学 我们教学生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

  “会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让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得到发挥,驾驭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联系实际,循序渐进 教学所以要循序渐进,一方面是知识、技能、技巧的本身具有系统性,不会用锯斧的人没有办法用木材修造房屋;另一方面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也有自身的规律,即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我想,语文教学的“序”不外乎三点:一是《大纲》,二是教材,三是学生。探寻到了“序”,才能胸有全局,循序渐进,有效地培养能力。

 2.突出重点,授以规律 知识是智能发展的基础,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概括起来就是字词名篇。字词句篇之间有联系,本身有规律。教师应在加强字词句篇教学中帮助学生将已知的、个别的、零星的知识沟通起来,使之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有的课文结构比较典型,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篇章结构,如《谈礼貌》一课,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层次清晰,我在教这课时,在活动单上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作者是怎样讲清这个道理的?礼貌待人有什么意义?其实,这就是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有的

  课文内容难度不大,语言又十分优美,指导的重点可放在朗读上,如教《梦圆飞天》一课时,我重在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而让他们体会出“神五”发射前人们的紧张心情,发射时的壮观景象以及发射成功后人们的喜悦、激动与自豪之情;有的课文中展现文章内容的关键词句多,指导的重点要放在词句的理解上。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一些自学的基本方法, 又使每次自学突出一个重点,做到花时少,收效高。

 教育学专家潘涌认为:创新教育提倡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进行种种符合创新教育理论的尝试时,创新人才就会逐步在我们的开放型的语文大课堂中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 《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潘涌. [2] 《创造性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环境》王庆英. [3] 《创新人才理论初探》王义高.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点滴谈 小学语文 点滴 创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