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12-29 14: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完整文档)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为继续学习演唱*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的雄壮,唱出*人的自豪,唱出*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树叶儿飘飘》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前四节写景,描述树叶儿飘飘的情景。歌词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曲调以切分节奏描绘“飘飘”的动态,用模进表现荡高后飘落,然后节奏均匀地盘旋运动,归于主音。插入的“噢!噢”在高音区的属音上,孩子聪明的领悟引出因好奇产生的潜在疑问的回答。后五小节的旋律是从前面四小节变化出来的,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也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可见,本课在这单元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的。因此,创造音乐课堂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音乐新课标》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重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针对三年级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难点:

  2、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 兴趣引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和学生进行友好的问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创设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本课中我创设了燕子、蚂蚁、小鱼歌唱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 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和感受本课内容。如:我在欣赏歌曲时,以MTV动画的形式表现歌词的内容,帮助学生直观明了理解歌词。

  4、 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了解思考什么样的声音、情绪适合体现这首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5、 积极评价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贴五角星的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眼神、笑容、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2、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 听唱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总之,只有自己学会了,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教师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 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处理歌曲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

  3、创造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试。如:我在处理歌曲时,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声势动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对课的流程作简单的陈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采用了师生问好的形式,营造了一个和谐氛围,接着我又出示填字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

  1、欣赏歌曲,初步感受

  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画面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审美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这里,我播放歌曲MTV动画,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初步欣赏。

  2、师生问答,初学歌曲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我巧妙运用师生问答开始了新歌教学:燕子、蚂蚁、小鱼看到飘落的叶子,它们是怎么做的呢?你能用歌声来回答老师吗?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燕子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衔在嘴中。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落在草丛,蚂蚁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抬到洞中。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落在水中,小鱼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放在头顶。通过这一问答,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的第一部分。

  3、模唱歌曲,完整学歌

  当学生感知歌曲情绪后,引导学生用LU轻声哼唱歌曲第二部分,使学生熟悉旋律为加词学唱打下基础。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绪,给唱得好的一组贴五角星,增强小组合作精神,达到良好的效果。

  4、歌曲处理,丰富效果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接下来进入处理歌曲环节,在这里我采用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创造法等方法来处理歌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歌曲的体验中,对歌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准确地表达了歌曲情感,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回声处理歌曲,通过树叶儿“沙沙”声为歌曲伴奏,增加歌曲厚度,达到丰富歌曲的效果。

  (三)、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分组创新赞美秋天,比如:诗歌、散文、唱歌、乐器、舞蹈等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期中的乐趣。

  2、分组完成扮秋天:秋天的果树、秋天的天空、秋天的树林、秋天的田野,四幅秋景图。最后,在《树叶儿飘飘》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清新,用贴近语言的节奏、韵律发展而成。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

  二、学情分析

  本课正值十一国庆之际,所以学起这一课是学生自然会联系到国庆这一主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现有阶段的水*和能力。一年级大部分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从行为上看,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易激动、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对音乐等艺术,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从意志力上看,他们显露出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但在总体上说,其意志品质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够聆听短小的音乐,音乐材料要有趣,形象鲜明;达到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第一、在游戏中,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认识3/4拍。

  第二、以图形谱及节奏步伐等手段辅助教学,在舞蹈中进一步体会三拍子的特点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三、将音、画、文有机结合,表达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并且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

  难点:感受休止符并唱准休止符。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式。

  感受三拍子对歌曲的表现作用,创编动作,能较准确地表达其优美、欢快的情绪。体会休止符,能用清脆、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塑造的艺术形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黑板、大象脚印、大屏幕、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组织学生快乐地走进教室。选用歌曲《苏珊娜》[设计意图:用此曲作为进教室的组织音乐,既可以创设愉快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为学习这首创作儿童歌曲作好铺垫。]

  二、基本练习:

  1、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发声练习。[设计意图:发声练习从二拍子入手,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在演唱中自然过渡到三拍子的练习,初步体会节拍给旋律带来的变化。]

  2、创设情境,小导游领着大家来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地,来进行音乐游戏。听辨感受二拍子、三拍子节奏的不同强弱特点。[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将视听、动静、音乐、舞蹈有机结合,于音乐听赏中感受,于创编中表现,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深入浅出,顺利解决。]

  2、音乐游戏;复习巩固休止符。

  三、新授:

  1、导课:(少数民族孩子同唱一首歌)

  2、学唱歌曲:(听唱法教学)

  (1)师:谈谈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

  (2)师: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给歌曲起个名字(掀起小高潮)

  (3)师:歌曲中有一个很特别的音符0请找一找它出现了几次。

  (4)师:跟着音乐走,当出现0的时候请点头示意。

  (5)师:和老师一起和着音乐做律动。并且轻声地用lu唱一唱(感受3拍子的强弱)

  (6)请学生自己朗读歌词

  (7)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8)轻声的和老师齐唱一遍。(老师大声学生小声)

  (9)听琴慢速唱一遍,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难点休止符)

  (10)听范唱找一找歌唱的感觉。

  (11)跟范唱演唱。

  (12)歌曲处理:跟着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载歌载舞的表演,边表演边带出演唱的感觉。

  3、拓展:将自己的名字加在歌曲中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表演。全班分为六组,讨论歌曲第一句的创编,可以是同学的名字,也可以是朋友、家人的名字。分组展示本组的编创成果,歌唱时合着音乐的节拍表演。

  四、教师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体会了祖国大团结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想同学们一定能将这喜悦之情蔓延出去,同时也期待着大家更加喜欢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2、载歌载舞走出教室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4

  我说的课题湖北科学版小学音乐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我的说课分八个方面:

  一、 对教材的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流行于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为五声商调式,2∕4拍,一段体结构。旋律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有着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风格;歌词纯朴、简洁,特别是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 、教学目标

  1、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歌曲,能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

  2、 通过聆听,感受,品位不同版本的歌曲,使学生开阔视野,体验音乐的奇妙变化,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上波音,跨小节切分节奏的 准确把握。

  3、歌曲中的衬词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韵味。

  五、说教法

  我通过运用听唱法、谈话法,视唱法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等关系。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我歌曲内容

  七、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上波音,跨小节切分节奏的 准确把握。

  3、歌曲中的衬词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韵味。

  八、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已定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一)、导入歌曲

  1、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的特点,四川的风土人情,通过听两首不同版本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奇妙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一个设计引起学生对“四川风土人情”及学唱“四川民歌”的兴趣,采用视听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为下面的学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学唱歌曲

  这是音乐课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点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步奏来完成:

  1 、欣赏歌曲,感受风格

  2 、展示节奏难点与旋律难点进行视唱,填词练习解决难点

  3 、听琴慢速演唱歌曲

  4 、完整而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这一阶段中,我采用听唱与教唱相结合,先采用”启发,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歌曲的难点,然后进一步的去解决难点问题,到最后能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三)歌曲处理

  1 、让学生思考用不同的速度形式来

  2 、师展示五段歌曲的演唱形式,学生演唱

  3 、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唱完歌曲后,让学生自己想想怎样让五段歌曲不在单调,枯燥,抓住音乐的特点,“读”懂音乐,理解音乐,追求一个让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富有学习热情的音乐氛围,最后我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在笛声中下课)

  (四)歌曲拓展

  欣赏著名的导演王光利先生以这首为主题拍摄的公益片《太阳出来喜洋洋》。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5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音乐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同学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同学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战略。

  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同学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同学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同学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规范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内容自身很美,给同学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保守、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协助同学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发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喜好,从而激发同学去表示音乐、发明音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考虑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局部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布置,使同学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发明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同学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同学很快就进入了实际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同学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同学听辨自身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同学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同学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接着我又引导同学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小朋友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示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

  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身的小手在电脑上,选择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通过这一局部的布置,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同学,又能让同学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发明才干。同学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接下去,我又让小朋友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发明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同学在键盘上敲出自身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时所发生的不同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溢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

  接着,我让同学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天性。让小朋友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同学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身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小朋友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

  最后,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同学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同学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同学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发明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小朋友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缺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珍贵意见。

  谢谢大家!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

  (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打击乐合奏。

  二、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歌曲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

  体验音乐,使他们再乐中学、学中乐、不但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能享受到成功创新及合作演奏的快乐!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打击乐合奏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过程(我将通过五个环节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个环节:听音乐进教室(播放音乐师解说:)伴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旋律走进教室,在这动听的乐曲声中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第二个环节新课导入(出示图片 播放音乐)

  师感情导入:同学们,看!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乌鸦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自己的病床上,小乌鸦正站在乌鸦妈妈的身旁,一口一口喂妈妈吃自己捉来的小虫子。)

  当学生聆听完老师的讲述后问:这幅图中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个什么故事?看到这幅画面

  你有什么感想?是呀!这真是一只爱妈妈的小乌鸦啊!板书课题

  第三个环节:学唱歌及表演唱

  1、学生回答完以后师说:“这是真是一只爱妈妈的小乌鸦。出示课题及歌词,师带着学生集体有感情的朗读。(乌鸦妈妈叫娃娃,乌鸦妈妈叫娃娃,妈妈老了不能飞,眼里含着泪花花想起妈妈喂过我,拍拍翅膀飞天下,捉来小虫我不吃,亲亲妈妈喂给她。)

  2、和学生聆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们一起来听。播放歌曲。用音乐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用乐曲使学生受到感染。

  第五个环节接下来是教师范唱。播放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通过我的这一段演唱,使学生生动的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这是一只多可爱的小乌鸦呀!让我们用歌声来讲讲这个故事吧!师教唱。然后在学生唱熟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拍手唱。

  (6)然后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看妈妈累了给妈妈倒水喝等,教育学生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一人演圈内的乌鸦妈妈,一人演小乌鸦,它在圈外自由地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五至八人组成圆圈似鸟窝,集体伴唱。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歌表演中,教师给每个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使他们获得快乐

  3、课堂小结。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认识了一只可爱的爱妈妈的小乌鸦。希望大家都能象小乌鸦一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洪河小学的肖丽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五单元《田野在召唤》第一课时。

  一、紧扣内容说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效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歌曲采用的是大调试,旋律前半部分紧凑后半部分宽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得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半拍休止的运用,使得全曲显得生气勃勃。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效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处在本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前我们已经简单学习过双声部的歌,并且也学过竖笛吹奏双声部旋律,为这一课双声部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课也为我们后面学习较难的合唱曲《铃儿响叮当》做了很好的铺垫,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教学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在合作与共处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掌握孩子特点是学习的关键,五年级的孩子处于小学高段,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视唱和合唱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所以我采用了多媒体动静结合、神情兼备来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少部分音乐后进生窗体底端,我们老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音乐素质得以提高。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引导他们采用了体验、想象、对比、模唱、讨论等学习方法。使学生把一些枯燥难懂的演唱方法、音乐知识点牢固的记在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在愉快的歌唱。

  三、分析学情说目标:

  依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所以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音乐新大纲指出,学歌不是目的,要把音乐知识、情感、审美渗透到音乐中去,因此我确立了

  本课重点: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本课难点:

  是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四、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五、按照流程说策略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于是我把这节课分成四个板块:情景导入、学习歌曲、处理歌曲、展示歌曲。

  第一板块:情景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针对这一点我创设了这个情景

  1、组织教学:

  我领着孩子们听音乐《田野在召唤》伴奏音乐律动进教室。(播伴奏音乐)再通过音乐语言问好,创设出一种师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强大动力。

  2、课题导入:

  我再声情并茂引入:“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把我们的田野装扮得更加漂亮,看一群孩子正在放声歌唱,听听他们都在唱什么呢(播放歌曲田野在召唤、出示图片)当他们听到有阳光、绿树、小河这么优美的歌词的时候、再加上精心设计的田野风光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精神状态,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第二板块:学习歌曲

  1、首先初步感知歌曲:(播放音乐《田野在召唤》),让学生去听赏歌曲,在听的过程中,老师只是以“拍手”“打肩”“摇摆身体”等肢体语言提醒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活泼与欢快,给学生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

  2、老师在深情并茂的按节奏读歌词“(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再请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歌词: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解决歌中的基本节奏音型。(出示歌词)

  3、在学生已入情的前提下,我安排学生学唱:因为这是一首双声部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引导学生用“三步学唱法学习”即分声部学唱、分部分学唱、激情演唱。

  ①、分声部学唱:

  我把学生分成两组,用“啦”音跟唱,一组跟录音唱高声部,(啦啦啦啦啦…)一组跟琴唱低声部(啦0 啦0…)。为了避免相互影响我让他们小声轻声唱。弱起拍是这首歌的第一句很关键,为了使学生掌握,我引导孩子数节拍1234567(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让孩子把8改为唱,既形象又生动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弱起。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有的孩子一定把握不好,我让他们用手势解决(快快把路上)。为了唱好这首歌曲的八分休止符我让他们模仿小雨滴的声音(滴嗒嘀嗒),解决了这些知识后,再轻声填词。这样他们很快熟悉了歌曲。

  ②、加强后半部分学唱:

  由于歌曲后半部分旋律起伏学唱时出现音不自然、和谐、统一的问题。如果教师再进行教唱难免学生乏味,这时(我就播放课件音乐),让他们分组讨论自学解决,不懂的来问我。我看见有的同学出来范唱、有的同学讲解、有的在给其他同学评价。最后他们还分组展示让我当评委。本环节我放权给学生,就是让他们有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③、完整演唱:

  为了使学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我边放音乐边展示田野的图片(出示图片),来激发学生演唱歌曲的热情和自豪感。老师根据实际点评。如果演唱效果不佳,就再进行引导,让他们用轻快、活泼、有弹性、高位置来演唱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板块:处理歌曲

  1、情感处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所以我引导学生怀着真挚丰富的感情去演唱(同学们,想一想,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是用这种(当那春天充满阳光)声音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当那春天充满阳光)的声音去唱)同学肯定回答第二种。歌曲所唱到“梯里通巴”后面的高潮部分,,我引导孩子用畅快、挺拔的(梯里通巴)声音演唱,唱出他们欢畅愉快的心情

  2、声与字结合

  我在处理歌曲时将声与字结合起来,让他们带着气息高位置读歌词(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然后把声音带进去(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既有优美和谐的声音,又使歌词清新

  第四板块:展示歌曲

  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后,我将升华歌曲,于是我向学生挑战:如果我们要用这首歌去参加合唱比赛用什么形式最好,展示给老师看看。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时他们选了我担任伴奏,选了指挥、还有领唱,他们设计了齐唱、双声部合唱、为歌还加了肢体语言,然后再交换角色演唱,把本课推向高潮。这个环节我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创作。

  课堂小结

  在学生学习热情未退时,我通过与学生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使他们懂得了如何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八分休止符的灵活运用和弱起怎样解决。让学生懂得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吧,就这样踏着春天动人的旋律,我们的课在音乐声中结束。(播放音乐)

  小结: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些想法,还有很多不成熟、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为继续学习演唱*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的雄壮,唱出*人的自豪,唱出*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9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人音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歌曲, 歌曲结构为两段体,2/4拍,曲调优美深情,以学生的角度歌颂了老师的辛勤奉献的品质,深切地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师情怀,能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具:多媒体,钢琴,笛子。

  说教法:

  结合教师自己专业上的优势和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手法:

  1 故事引入法。

  2、多媒体情景吸引法:

  3 现场表演法。

  4 层层设疑法。

  5 联想比喻法

  6 活动法。

  力求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学科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结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征,我运用故事导入:从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入手,在多媒体画面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讲述一个非常调皮,经常跟老师作对的学生小红的故事,讲到有一次当小红走过老师窗前,看到老师在辛勤地批改作业的情景,后来…..

  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学习这一首歌曲。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出问题考考学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音乐情绪。 教师用笛子吹奏两段曲子,让学生分辨哪个片段是欢快的,哪个片段是抒情,深情的?具体内容是:(拿出笛子) 在老师现场的精彩演奏下,学生热情高涨,都纷纷回答。

  三、歌曲教学:

  在刚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基础上,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怎样,歌曲可分几段?(鼓励学生主动回答老师再作点评。)

  让学生先跟着自己打节拍,按照节拍读歌词,(可分组读,教师指出比较难的节奏,多读几遍)

  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播放音乐,学生打着节奏,轻轻跟唱,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很多同学都已经基本会跟着唱了,为保护学生的嗓子,老师先带学生们练练声,为避免枯燥的练声方法:老师用各种动物的叫声来引导学生练声。(如大象“嗯,嗯,嗯. “小羊咩,咩。咩”)学生兴趣极高。

  这时,老师弹奏歌曲,鼓励学生跟着老师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学生互动:

  在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分组唱,轮唱,领唱,合唱,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让学生们把自己比作小红,看到老师如此辛勤地为同学们改作业。内心会怎样??

  鼓励同学们都用笔写一句想对老师说的话。让同学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感情。

  最后,让在学生深情的歌声中结束课堂。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哦,十分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七册教材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一首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的大调歌曲,歌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

  第一乐段为方整性结构,包括4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具有典型的“起承转合”的特征,后两个乐句分别是前两个乐句的局部重复,构成*行乐段。该乐段的节奏紧凑,曲调轻快活泼,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乐段为非方整性结构,包括三个乐句,第一句与第二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三度、四度的跳进。第三乐句有两种不同形式:第一遍结束时,是第二乐句下三度自由模进的节奏变化。第二遍结束时,是第三乐句的局部重复。此乐段音调转为舒展,“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视唱、演唱和分析歌曲的能力,班中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班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积极提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理念,相信能在发扬个性,分享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教学目标: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钟》。通过聆听歌曲,引导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歌曲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甜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O X X节奏的掌握及歌曲的视唱练习。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具学具准备:钢琴、教材、打击乐、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导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范唱,引领学生分析歌曲、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观察、体验、模仿等方法掌握学习歌曲。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聆听音乐《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设计意图:通过有意识的安排师生间的互动,让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歌曲教学。初听歌曲,感受旋律。请你说一说歌曲的速度?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分析出音乐要素。

  欢快的朗读歌词,掌握难点。按节奏朗读歌词。讲解节奏难点:O X X加上旋律进行视唱。加上歌词演唱歌曲中的难点乐句。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视唱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掌握带休止的切分音的节奏型。

  下课的铃|声0|送来十分|钟0|来吧|来吧|大家来轻|松—|让那疲劳的|眼睛|看看蓝|天0|让那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 |

  下课的铃|声0|送来十分|钟0|来吧|来吧|大家来活|动— |让那握笔的|手指|摸摸皮|球0 |让那快活的|叫喊|冲出喉|咙— |

  踢毽子: X X | X X | ta ta ta ta跳绳: X X X X | X X X X | ti ti ti ti ti ti ti ti投篮球: X 0 | X 0 | ta空ta空溜溜球: 0 X X | 0 X X |

  复听歌曲,熟悉旋律。请你说一说歌曲两个乐段所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优美抒情。请你说一说歌曲两个乐段的演唱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非连音唱法。第二乐段是连音唱法。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更进一步的认知,而且对于歌曲的演唱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乐段第二乐段

  视唱练习。学生跟钢琴视唱旋律。分组练习。全体视唱。

  歌曲学习。学生跟钢琴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指导并进行范唱。全体学生演唱歌曲。歌曲处理。速度。情绪。声音。

  歌曲拓展。歌词创编。创编第一乐段的歌词并演唱。节奏创编。利用打击乐来为歌曲进行伴奏。欣赏歌曲《哦,十分钟》。设计意图:通过打击乐器的练习反馈,检验学生是否把音乐知识转化为实践表演能力。

  总结评价。学生谈知识的收获及情感的体验。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性的评价。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阅读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1)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洪河小学的肖丽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五单元《田野在召唤》第一课时。

  一、紧扣内容说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效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歌曲采用的是大调试,旋律前半部分紧凑后半部分宽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得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半拍休止的运用,使得全曲显得生气勃勃。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效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处在本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前我们已经简单学习过双声部的歌,并且也学过竖笛吹奏双声部旋律,为这一课双声部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课也为我们后面学习较难的合唱曲《铃儿响叮当》做了很好的铺垫,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教学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在合作与共处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掌握孩子特点是学习的关键,五年级的孩子处于小学高段,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视唱和合唱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所以我采用了多媒体动静结合、神情兼备来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少部分音乐后进生窗体底端,我们老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音乐素质得以提高。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引导他们采用了体验、想象、对比、模唱、讨论等学习方法。使学生把一些枯燥难懂的演唱方法、音乐知识点牢固的记在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在愉快的歌唱。

  三、分析学情说目标:

  依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所以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音乐新大纲指出,学歌不是目的,要把音乐知识、情感、审美渗透到音乐中去,因此我确立了

  本课重点: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本课难点:

  是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四、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五、按照流程说策略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于是我把这节课分成四个板块:情景导入、学习歌曲、处理歌曲、展示歌曲。

  第一板块:情景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针对这一点我创设了这个情景

  1、组织教学:

  我领着孩子们听音乐《田野在召唤》伴奏音乐律动进教室。(播伴奏音乐)再通过音乐语言问好,创设出一种师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强大动力。

  2、课题导入:

  我再声情并茂引入:“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把我们的田野装扮得更加漂亮,看一群孩子正在放声歌唱,听听他们都在唱什么呢(播放歌曲田野在召唤、出示图片)当他们听到有阳光、绿树、小河这么优美的歌词的时候、再加上精心设计的田野风光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精神状态,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第二板块:学习歌曲

  1、首先初步感知歌曲:(播放音乐《田野在召唤》),让学生去听赏歌曲,在听的过程中,老师只是以“拍手”“打肩”“摇摆身体”等肢体语言提醒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活泼与欢快,给学生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

  2、老师在深情并茂的按节奏读歌词“(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再请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歌词: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解决歌中的基本节奏音型。(出示歌词)

  3、在学生已入情的前提下,我安排学生学唱:因为这是一首双声部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引导学生用“三步学唱法学习”即分声部学唱、分部分学唱、激情演唱。

  ①、分声部学唱:

  我把学生分成两组,用“啦”音跟唱,一组跟录音唱高声部,(啦啦啦啦啦…)一组跟琴唱低声部(啦0 啦0…)。为了避免相互影响我让他们小声轻声唱。弱起拍是这首歌的第一句很关键,为了使学生掌握,我引导孩子数节拍1234567(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让孩子把8改为唱,既形象又生动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弱起。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有的孩子一定把握不好,我让他们用手势解决(快快把路上)。为了唱好这首歌曲的八分休止符我让他们模仿小雨滴的声音(滴嗒嘀嗒),解决了这些知识后,再轻声填词。这样他们很快熟悉了歌曲。

  ②、加强后半部分学唱:

  由于歌曲后半部分旋律起伏学唱时出现音不自然、和谐、统一的问题。如果教师再进行教唱难免学生乏味,这时(我就播放课件音乐),让他们分组讨论自学解决,不懂的来问我。我看见有的同学出来范唱、有的同学讲解、有的在给其他同学评价。最后他们还分组展示让我当评委。本环节我放权给学生,就是让他们有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③、完整演唱:

  为了使学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我边放音乐边展示田野的图片(出示图片),来激发学生演唱歌曲的热情和自豪感。老师根据实际点评。如果演唱效果不佳,就再进行引导,让他们用轻快、活泼、有弹性、高位置来演唱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板块:处理歌曲

  1、情感处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所以我引导学生怀着真挚丰富的感情去演唱(同学们,想一想,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是用这种(当那春天充满阳光)声音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当那春天充满阳光)的声音去唱)同学肯定回答第二种。歌曲所唱到“梯里通巴”后面的高潮部分,,我引导孩子用畅快、挺拔的(梯里通巴)声音演唱,唱出他们欢畅愉快的心情

  2、声与字结合

  我在处理歌曲时将声与字结合起来,让他们带着气息高位置读歌词(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然后把声音带进去(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既有优美和谐的声音,又使歌词清新

  第四板块:展示歌曲

  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后,我将升华歌曲,于是我向学生挑战:如果我们要用这首歌去参加合唱比赛用什么形式最好,展示给老师看看。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时他们选了我担任伴奏,选了指挥、还有领唱,他们设计了齐唱、双声部合唱、为歌还加了肢体语言,然后再交换角色演唱,把本课推向高潮。这个环节我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创作。

  课堂小结

  在学生学习热情未退时,我通过与学生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使他们懂得了如何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八分休止符的灵活运用和弱起怎样解决。让学生懂得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吧,就这样踏着春天动人的旋律,我们的课在音乐声中结束。(播放音乐)

  小结: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些想法,还有很多不成熟、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为继续学习演唱*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的雄壮,唱出*人的自豪,唱出*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清新,用贴近语言的节奏、韵律发展而成。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

  二、学情分析

  本课正值十一国庆之际,所以学起这一课是学生自然会联系到国庆这一主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现有阶段的水*和能力。一年级大部分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从行为上看,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易激动、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对音乐等艺术,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从意志力上看,他们显露出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但在总体上说,其意志品质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够聆听短小的音乐,音乐材料要有趣,形象鲜明;达到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第一、在游戏中,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认识3/4拍。

  第二、以图形谱及节奏步伐等手段辅助教学,在舞蹈中进一步体会三拍子的特点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三、将音、画、文有机结合,表达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并且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

  难点:感受休止符并唱准休止符。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式。

  感受三拍子对歌曲的表现作用,创编动作,能较准确地表达其优美、欢快的情绪。体会休止符,能用清脆、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塑造的艺术形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黑板、大象脚印、大屏幕、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组织学生快乐地走进教室。选用歌曲《苏珊娜》[设计意图:用此曲作为进教室的组织音乐,既可以创设愉快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为学习这首创作儿童歌曲作好铺垫。]

  二、基本练习:

  1、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发声练习。[设计意图:发声练习从二拍子入手,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在演唱中自然过渡到三拍子的练习,初步体会节拍给旋律带来的变化。]

  2、创设情境,小导游领着大家来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地,来进行音乐游戏。听辨感受二拍子、三拍子节奏的不同强弱特点。[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将视听、动静、音乐、舞蹈有机结合,于音乐听赏中感受,于创编中表现,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深入浅出,顺利解决。]

  2、音乐游戏;复习巩固休止符。

  三、新授:

  1、导课:(少数民族孩子同唱一首歌)

  2、学唱歌曲:(听唱法教学)

  (1)师:谈谈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

  (2)师: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给歌曲起个名字(掀起小高潮)

  (3)师:歌曲中有一个很特别的音符0请找一找它出现了几次。

  (4)师:跟着音乐走,当出现0的时候请点头示意。

  (5)师:和老师一起和着音乐做律动。并且轻声地用lu唱一唱(感受3拍子的强弱)

  (6)请学生自己朗读歌词

  (7)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8)轻声的和老师齐唱一遍。(老师大声学生小声)

  (9)听琴慢速唱一遍,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难点休止符)

  (10)听范唱找一找歌唱的感觉。

  (11)跟范唱演唱。

  (12)歌曲处理:跟着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载歌载舞的表演,边表演边带出演唱的感觉。

  3、拓展:将自己的名字加在歌曲中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表演。全班分为六组,讨论歌曲第一句的创编,可以是同学的名字,也可以是朋友、家人的名字。分组展示本组的编创成果,歌唱时合着音乐的节拍表演。

  四、教师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体会了祖国大团结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想同学们一定能将这喜悦之情蔓延出去,同时也期待着大家更加喜欢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2、载歌载舞走出教室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热情豪放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2.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教学,进行各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型的准确掌握。

  3.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呼唤出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这首歌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歌曲是三段体曲式,第一乐段为全曲主题部分,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奠定了歌曲的基础,主题是。第二乐段是由衬词构成的对比性段落,衬词鲜明地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三乐段,曲调高昂,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使全曲以肯定的语气结束,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歌曲导入

  1.欣赏歌曲《*人》。

  师:歌曲充满了作为*人的骄傲和自豪,2008奥运会刚刚过去,为了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努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深爱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同学们,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你们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汉族、苗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

  教师:五十六个民族生活的地区环境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各民族的歌舞音乐也不相同。如果所有民族聚集在一起肯定非常热闹。你们想想会是什么样的场面?用一句歌声来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情吧。

  2.学习谱例。

  教师弹,学生听,请学生回答:老师为什么选了这段音乐?(音符跳跃、节奏紧凑、有能够表现快乐气氛的休止符。)

  (1)放慢速度演唱,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2)教师将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提示学生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3)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4)指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并加上拍手,每小节四下。

  二、《爱我中华》歌曲学习

  师:是啊,五十六个民族在一起,如同五十六朵花,都竞相开放在祖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

  1.完整聆听并介绍歌曲。

  (1)教师连续播放各民族在一起画面。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3)复听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段落。

  2.学习第一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一乐段,找出旋律特点(重复旋律)、情绪特点(叙述性的语气)。

  (2)学生视唱,教师强调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音准。

  (3)轻声唱出歌词。

  3.学习第二乐段。

  (1)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边听边拍手,寻找出用“啦”唱过的旋律。

  (2)演唱衬词,指导学生唱准音准,并用热烈的情绪演唱。

  4.学习第三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三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三乐段,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心情。(表现了爱我中华的豪情。)

  (2)分析歌曲表现情绪的音乐要素。(音高:每一句开头都以歌曲中的音出现;节奏:重复的节奏型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最后以连续紧凑的八分音符将歌曲推向高潮。)

  (3)学生自己演唱、感受、讨论、分析歌曲倒数第二小节出现休止符的作用。(积蓄力量推向高潮。)

  (4)学生演唱。

  5.随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进行演唱

  1.按照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2.学生齐唱的部分,自己选择表现歌曲情绪的动作配合演唱,教师指导。

  3.全体完整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我们都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老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都已经了解,相信这首《爱我中华》一定会激发大家更多的爱国热情。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5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音乐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同学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同学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战略。

  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同学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同学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同学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规范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内容自身很美,给同学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保守、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协助同学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发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喜好,从而激发同学去表示音乐、发明音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考虑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局部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布置,使同学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发明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同学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同学很快就进入了实际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同学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同学听辨自身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同学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同学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接着我又引导同学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小朋友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示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

  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身的小手在电脑上,选择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通过这一局部的布置,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同学,又能让同学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发明才干。同学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接下去,我又让小朋友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发明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同学在键盘上敲出自身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时所发生的不同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溢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

  接着,我让同学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天性。让小朋友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同学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身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小朋友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

  最后,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同学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同学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同学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发明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小朋友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缺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珍贵意见。

  谢谢大家!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

  (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打击乐合奏。

  二、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歌曲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

  体验音乐,使他们再乐中学、学中乐、不但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能享受到成功创新及合作演奏的快乐!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打击乐合奏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过程(我将通过五个环节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个环节:听音乐进教室(播放音乐师解说:)伴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旋律走进教室,在这动听的乐曲声中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第二个环节新课导入(出示图片 播放音乐)

  师感情导入:同学们,看!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乌鸦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自己的病床上,小乌鸦正站在乌鸦妈妈的身旁,一口一口喂妈妈吃自己捉来的小虫子。)

  当学生聆听完老师的讲述后问:这幅图中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个什么故事?看到这幅画面

  你有什么感想?是呀!这真是一只爱妈妈的小乌鸦啊!板书课题

  第三个环节:学唱歌及表演唱

  1、学生回答完以后师说:“这是真是一只爱妈妈的小乌鸦。出示课题及歌词,师带着学生集体有感情的朗读。(乌鸦妈妈叫娃娃,乌鸦妈妈叫娃娃,妈妈老了不能飞,眼里含着泪花花想起妈妈喂过我,拍拍翅膀飞天下,捉来小虫我不吃,亲亲妈妈喂给她。)

  2、和学生聆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们一起来听。播放歌曲。用音乐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用乐曲使学生受到感染。

  第五个环节接下来是教师范唱。播放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通过我的这一段演唱,使学生生动的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这是一只多可爱的小乌鸦呀!让我们用歌声来讲讲这个故事吧!师教唱。然后在学生唱熟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拍手唱。

  (6)然后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看妈妈累了给妈妈倒水喝等,教育学生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一人演圈内的乌鸦妈妈,一人演小乌鸦,它在圈外自由地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五至八人组成圆圈似鸟窝,集体伴唱。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歌表演中,教师给每个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使他们获得快乐

  3、课堂小结。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认识了一只可爱的爱妈妈的小乌鸦。希望大家都能象小乌鸦一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7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人音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歌曲, 歌曲结构为两段体,2/4拍,曲调优美深情,以学生的角度歌颂了老师的辛勤奉献的品质,深切地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师情怀,能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具:多媒体,钢琴,笛子。

  说教法:

  结合教师自己专业上的优势和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手法:

  1 故事引入法。

  2、多媒体情景吸引法:

  3 现场表演法。

  4 层层设疑法。

  5 联想比喻法

  6 活动法。

  力求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学科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结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征,我运用故事导入:从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入手,在多媒体画面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讲述一个非常调皮,经常跟老师作对的学生小红的故事,讲到有一次当小红走过老师窗前,看到老师在辛勤地批改作业的情景,后来…..

  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学习这一首歌曲。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出问题考考学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音乐情绪。 教师用笛子吹奏两段曲子,让学生分辨哪个片段是欢快的,哪个片段是抒情,深情的?具体内容是:(拿出笛子) 在老师现场的精彩演奏下,学生热情高涨,都纷纷回答。

  三、歌曲教学:

  在刚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基础上,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怎样,歌曲可分几段?(鼓励学生主动回答老师再作点评。)

  让学生先跟着自己打节拍,按照节拍读歌词,(可分组读,教师指出比较难的节奏,多读几遍)

  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播放音乐,学生打着节奏,轻轻跟唱,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很多同学都已经基本会跟着唱了,为保护学生的嗓子,老师先带学生们练练声,为避免枯燥的练声方法:老师用各种动物的叫声来引导学生练声。(如大象“嗯,嗯,嗯. “小羊咩,咩。咩”)学生兴趣极高。

  这时,老师弹奏歌曲,鼓励学生跟着老师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学生互动:

  在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分组唱,轮唱,领唱,合唱,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让学生们把自己比作小红,看到老师如此辛勤地为同学们改作业。内心会怎样??

  鼓励同学们都用笔写一句想对老师说的话。让同学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感情。

  最后,让在学生深情的歌声中结束课堂。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为继续学习演唱*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的雄壮,唱出*人的自豪,唱出*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9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学唱《木瓜恰恰恰》。

  二、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课《木瓜恰恰恰》。《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稍快而热情的印尼歌曲。它优美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印尼人在卖水果的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本课安排二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目标:

  ①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②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重点难点:

  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教唱、练习、舞蹈等教学法,利用跳唱结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音乐表演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2、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练唱练跳的手段,让学生在跳与唱中感受叫卖调。通过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 设计流程: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导入新课、学习歌曲、歌表演这三部分组成。过程如下:

  首先导入新课:我是要谈话导入新课的,我是这样说的,大家好,见到你们,我很高兴。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完后大家和我一起动动脚,动动手,目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快乐。接着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跳一跳感受节奏。最后,切入课题。提问: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

  其次学习歌曲这里我共设计了三步:1、导入:教师: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34页的《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2、学习歌谱:①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②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并加以分析。③读节奏(一个切分音),④教唱第9乐句。3、学习歌词:①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②学唱歌曲,③指导学生唱好歌曲,④熟唱歌曲。

  三是歌表演:①练习恰恰恰舞步。②分组合乐练习。③小组评议

  最后是小结,鼓励学生今后要大胆地表演

  五、教学反思:《木瓜恰恰恰》作为一首充满印尼风味的作品,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深远,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演奏和创编。同时,这些特点也非常有利于检验师生互动情况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谈话、提问的形式导入课题,学生都能够认真地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了表现人们围坐在水果摊边,叫卖、选购、品尝、夸赞水果的热闹场面,很多学生还准备了真正的水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恰恰恰”处加入的拍手、拍腿、拍肩膀等动作,更是体现了歌曲本身轻松明快、活泼热情的特点。学生们的配合也真正调动了课堂气氛。因此,不难看出师生互动的程度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堂课,40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要有所授,学生应有所获。我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配合,它是由多种活动方式有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谁都知道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是指备课: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手段;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注重教学内容,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考虑到,然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就要看师生互动的效果了。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师方面讲,有讲述,有讲解,有板书,有分析,有提问,有范唱,有演示等等;从学生方面讲,有欣赏,有思考,有提问,有讨论,有回答,有模唱等等。如果课堂上能把这各个环节,非常流畅的,完整的,环环相扣的进行下来,那么就一定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也一定会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取得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究者、发现者、欣赏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是老师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配合老师的教。这就要求老师要能够及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该导向时导向,该启发时启发,该设疑时设疑,该鼓励时鼓励,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去思考,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增强师生的有效互动。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潜能是巨大的,在充分互动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常常会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见解,并从中体验到自我成功的乐趣。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清新,用贴近语言的节奏、韵律发展而成。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

  二、学情分析

  本课正值十一国庆之际,所以学起这一课是学生自然会联系到国庆这一主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现有阶段的水*和能力。一年级大部分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从行为上看,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易激动、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对音乐等艺术,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从意志力上看,他们显露出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但在总体上说,其意志品质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够聆听短小的音乐,音乐材料要有趣,形象鲜明;达到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第一、在游戏中,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认识3/4拍。

  第二、以图形谱及节奏步伐等手段辅助教学,在舞蹈中进一步体会三拍子的特点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三、将音、画、文有机结合,表达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并且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

  难点:感受休止符并唱准休止符。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式。

  感受三拍子对歌曲的表现作用,创编动作,能较准确地表达其优美、欢快的情绪。体会休止符,能用清脆、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塑造的艺术形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黑板、大象脚印、大屏幕、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组织学生快乐地走进教室。选用歌曲《苏珊娜》[设计意图:用此曲作为进教室的组织音乐,既可以创设愉快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为学习这首创作儿童歌曲作好铺垫。]

  二、基本练习:

  1、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发声练习。[设计意图:发声练习从二拍子入手,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在演唱中自然过渡到三拍子的练习,初步体会节拍给旋律带来的变化。]

  2、创设情境,小导游领着大家来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地,来进行音乐游戏。听辨感受二拍子、三拍子节奏的不同强弱特点。[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将视听、动静、音乐、舞蹈有机结合,于音乐听赏中感受,于创编中表现,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深入浅出,顺利解决。]

  2、音乐游戏;复习巩固休止符。

  三、新授:

  1、导课:(少数民族孩子同唱一首歌)

  2、学唱歌曲:(听唱法教学)

  (1)师:谈谈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

  (2)师: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给歌曲起个名字(掀起小高潮)

  (3)师:歌曲中有一个很特别的音符0请找一找它出现了几次。

  (4)师:跟着音乐走,当出现0的时候请点头示意。

  (5)师:和老师一起和着音乐做律动。并且轻声地用lu唱一唱(感受3拍子的强弱)

  (6)请学生自己朗读歌词

  (7)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8)轻声的.和老师齐唱一遍。(老师大声学生小声)

  (9)听琴慢速唱一遍,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难点休止符)

  (10)听范唱找一找歌唱的感觉。

  (11)跟范唱演唱。

  (12)歌曲处理:跟着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载歌载舞的表演,边表演边带出演唱的感觉。

  3、拓展:将自己的名字加在歌曲中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表演。全班分为六组,讨论歌曲第一句的创编,可以是同学的名字,也可以是朋友、家人的名字。分组展示本组的编创成果,歌唱时合着音乐的节拍表演。

  四、教师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体会了祖国大团结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想同学们一定能将这喜悦之情蔓延出去,同时也期待着大家更加喜欢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2、载歌载舞走出教室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2)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洪河小学的肖丽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五单元《田野在召唤》第一课时。

  一、紧扣内容说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效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歌曲采用的是大调试,旋律前半部分紧凑后半部分宽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得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半拍休止的运用,使得全曲显得生气勃勃。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效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处在本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前我们已经简单学习过双声部的歌,并且也学过竖笛吹奏双声部旋律,为这一课双声部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课也为我们后面学习较难的合唱曲《铃儿响叮当》做了很好的铺垫,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教学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在合作与共处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掌握孩子特点是学习的关键,五年级的孩子处于小学高段,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视唱和合唱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所以我采用了多媒体动静结合、神情兼备来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少部分音乐后进生窗体底端,我们老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音乐素质得以提高。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引导他们采用了体验、想象、对比、模唱、讨论等学习方法。使学生把一些枯燥难懂的演唱方法、音乐知识点牢固的记在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在愉快的歌唱。

  三、分析学情说目标:

  依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所以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音乐新大纲指出,学歌不是目的,要把音乐知识、情感、审美渗透到音乐中去,因此我确立了

  本课重点: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本课难点:

  是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四、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五、按照流程说策略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于是我把这节课分成四个板块:情景导入、学习歌曲、处理歌曲、展示歌曲。

  第一板块:情景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针对这一点我创设了这个情景

  1、组织教学:

  我领着孩子们听音乐《田野在召唤》伴奏音乐律动进教室。(播伴奏音乐)再通过音乐语言问好,创设出一种师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强大动力。

  2、课题导入:

  我再声情并茂引入:“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把我们的田野装扮得更加漂亮,看一群孩子正在放声歌唱,听听他们都在唱什么呢(播放歌曲田野在召唤、出示图片)当他们听到有阳光、绿树、小河这么优美的歌词的时候、再加上精心设计的田野风光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精神状态,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第二板块:学习歌曲

  1、首先初步感知歌曲:(播放音乐《田野在召唤》),让学生去听赏歌曲,在听的过程中,老师只是以“拍手”“打肩”“摇摆身体”等肢体语言提醒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活泼与欢快,给学生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

  2、老师在深情并茂的按节奏读歌词“(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再请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歌词: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解决歌中的基本节奏音型。(出示歌词)

  3、在学生已入情的前提下,我安排学生学唱:因为这是一首双声部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引导学生用“三步学唱法学习”即分声部学唱、分部分学唱、激情演唱。

  ①、分声部学唱:

  我把学生分成两组,用“啦”音跟唱,一组跟录音唱高声部,(啦啦啦啦啦…)一组跟琴唱低声部(啦0 啦0…)。为了避免相互影响我让他们小声轻声唱。弱起拍是这首歌的第一句很关键,为了使学生掌握,我引导孩子数节拍1234567(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让孩子把8改为唱,既形象又生动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弱起。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有的孩子一定把握不好,我让他们用手势解决(快快把路上)。为了唱好这首歌曲的八分休止符我让他们模仿小雨滴的声音(滴嗒嘀嗒),解决了这些知识后,再轻声填词。这样他们很快熟悉了歌曲。

  ②、加强后半部分学唱:

  由于歌曲后半部分旋律起伏学唱时出现音不自然、和谐、统一的问题。如果教师再进行教唱难免学生乏味,这时(我就播放课件音乐),让他们分组讨论自学解决,不懂的来问我。我看见有的同学出来范唱、有的同学讲解、有的在给其他同学评价。最后他们还分组展示让我当评委。本环节我放权给学生,就是让他们有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③、完整演唱:

  为了使学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我边放音乐边展示田野的图片(出示图片),来激发学生演唱歌曲的热情和自豪感。老师根据实际点评。如果演唱效果不佳,就再进行引导,让他们用轻快、活泼、有弹性、高位置来演唱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板块:处理歌曲

  1、情感处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所以我引导学生怀着真挚丰富的感情去演唱(同学们,想一想,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是用这种(当那春天充满阳光)声音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当那春天充满阳光)的声音去唱)同学肯定回答第二种。歌曲所唱到“梯里通巴”后面的高潮部分,,我引导孩子用畅快、挺拔的(梯里通巴)声音演唱,唱出他们欢畅愉快的心情

  2、声与字结合

  我在处理歌曲时将声与字结合起来,让他们带着气息高位置读歌词(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然后把声音带进去(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既有优美和谐的声音,又使歌词清新

  第四板块:展示歌曲

  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后,我将升华歌曲,于是我向学生挑战:如果我们要用这首歌去参加合唱比赛用什么形式最好,展示给老师看看。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时他们选了我担任伴奏,选了指挥、还有领唱,他们设计了齐唱、双声部合唱、为歌还加了肢体语言,然后再交换角色演唱,把本课推向高潮。这个环节我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创作。

  课堂小结

  在学生学习热情未退时,我通过与学生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使他们懂得了如何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八分休止符的灵活运用和弱起怎样解决。让学生懂得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吧,就这样踏着春天动人的旋律,我们的课在音乐声中结束。(播放音乐)

  小结: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些想法,还有很多不成熟、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为继续学习演唱*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的雄壮,唱出*人的自豪,唱出*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热情豪放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2.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教学,进行各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型的准确掌握。

  3.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呼唤出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这首歌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歌曲是三段体曲式,第一乐段为全曲主题部分,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奠定了歌曲的基础,主题是。第二乐段是由衬词构成的对比性段落,衬词鲜明地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三乐段,曲调高昂,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使全曲以肯定的语气结束,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歌曲导入

  1.欣赏歌曲《*人》。

  师:歌曲充满了作为*人的骄傲和自豪,2008奥运会刚刚过去,为了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努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深爱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同学们,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你们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汉族、苗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

  教师:五十六个民族生活的地区环境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各民族的歌舞音乐也不相同。如果所有民族聚集在一起肯定非常热闹。你们想想会是什么样的场面?用一句歌声来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情吧。

  2.学习谱例。

  教师弹,学生听,请学生回答:老师为什么选了这段音乐?(音符跳跃、节奏紧凑、有能够表现快乐气氛的休止符。)

  (1)放慢速度演唱,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2)教师将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提示学生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3)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4)指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并加上拍手,每小节四下。

  二、《爱我中华》歌曲学习

  师:是啊,五十六个民族在一起,如同五十六朵花,都竞相开放在祖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

  1.完整聆听并介绍歌曲。

  (1)教师连续播放各民族在一起画面。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3)复听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段落。

  2.学习第一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一乐段,找出旋律特点(重复旋律)、情绪特点(叙述性的语气)。

  (2)学生视唱,教师强调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音准。

  (3)轻声唱出歌词。

  3.学习第二乐段。

  (1)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边听边拍手,寻找出用“啦”唱过的旋律。

  (2)演唱衬词,指导学生唱准音准,并用热烈的情绪演唱。

  4.学习第三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三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三乐段,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心情。(表现了爱我中华的豪情。)

  (2)分析歌曲表现情绪的音乐要素。(音高:每一句开头都以歌曲中的音出现;节奏:重复的节奏型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最后以连续紧凑的八分音符将歌曲推向高潮。)

  (3)学生自己演唱、感受、讨论、分析歌曲倒数第二小节出现休止符的作用。(积蓄力量推向高潮。)

  (4)学生演唱。

  5.随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进行演唱

  1.按照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2.学生齐唱的部分,自己选择表现歌曲情绪的动作配合演唱,教师指导。

  3.全体完整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我们都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老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都已经了解,相信这首《爱我中华》一定会激发大家更多的爱国热情。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树叶儿飘飘》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前四节写景,描述树叶儿飘飘的情景。歌词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曲调以切分节奏描绘“飘飘”的动态,用模进表现荡高后飘落,然后节奏均匀地盘旋运动,归于主音。插入的“噢!噢”在高音区的属音上,孩子聪明的领悟引出因好奇产生的潜在疑问的回答。后五小节的旋律是从前面四小节变化出来的,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也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可见,本课在这单元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的。因此,创造音乐课堂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音乐新课标》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重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针对三年级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难点:

  2、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 兴趣引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和学生进行友好的问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创设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本课中我创设了燕子、蚂蚁、小鱼歌唱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 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和感受本课内容。如:我在欣赏歌曲时,以MTV动画的形式表现歌词的内容,帮助学生直观明了理解歌词。

  4、 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了解思考什么样的声音、情绪适合体现这首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5、 积极评价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贴五角星的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眼神、笑容、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2、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 听唱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总之,只有自己学会了,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教师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 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处理歌曲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

  3、创造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试。如:我在处理歌曲时,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声势动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对课的流程作简单的陈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采用了师生问好的形式,营造了一个和谐氛围,接着我又出示填字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

  1、欣赏歌曲,初步感受

  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画面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审美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这里,我播放歌曲MTV动画,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初步欣赏。

  2、师生问答,初学歌曲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我巧妙运用师生问答开始了新歌教学:燕子、蚂蚁、小鱼看到飘落的叶子,它们是怎么做的呢?你能用歌声来回答老师吗?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燕子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衔在嘴中。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落在草丛,蚂蚁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抬到洞中。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落在水中,小鱼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放在头顶。通过这一问答,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的第一部分。

  3、模唱歌曲,完整学歌

  当学生感知歌曲情绪后,引导学生用LU轻声哼唱歌曲第二部分,使学生熟悉旋律为加词学唱打下基础。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绪,给唱得好的一组贴五角星,增强小组合作精神,达到良好的效果。

  4、歌曲处理,丰富效果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接下来进入处理歌曲环节,在这里我采用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创造法等方法来处理歌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歌曲的体验中,对歌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准确地表达了歌曲情感,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回声处理歌曲,通过树叶儿“沙沙”声为歌曲伴奏,增加歌曲厚度,达到丰富歌曲的效果。

  (三)、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分组创新赞美秋天,比如:诗歌、散文、唱歌、乐器、舞蹈等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期中的乐趣。

  2、分组完成扮秋天:秋天的果树、秋天的天空、秋天的树林、秋天的田野,四幅秋景图。最后,在《树叶儿飘飘》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清新,用贴近语言的节奏、韵律发展而成。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

  二、学情分析

  本课正值十一国庆之际,所以学起这一课是学生自然会联系到国庆这一主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现有阶段的水*和能力。一年级大部分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从行为上看,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易激动、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对音乐等艺术,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从意志力上看,他们显露出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但在总体上说,其意志品质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够聆听短小的音乐,音乐材料要有趣,形象鲜明;达到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第一、在游戏中,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认识3/4拍。

  第二、以图形谱及节奏步伐等手段辅助教学,在舞蹈中进一步体会三拍子的特点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三、将音、画、文有机结合,表达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并且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

  难点:感受休止符并唱准休止符。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式。

  感受三拍子对歌曲的表现作用,创编动作,能较准确地表达其优美、欢快的情绪。体会休止符,能用清脆、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塑造的艺术形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黑板、大象脚印、大屏幕、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组织学生快乐地走进教室。选用歌曲《苏珊娜》[设计意图:用此曲作为进教室的组织音乐,既可以创设愉快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为学习这首创作儿童歌曲作好铺垫。]

  二、基本练习:

  1、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发声练习。[设计意图:发声练习从二拍子入手,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在演唱中自然过渡到三拍子的练习,初步体会节拍给旋律带来的变化。]

  2、创设情境,小导游领着大家来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地,来进行音乐游戏。听辨感受二拍子、三拍子节奏的不同强弱特点。[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将视听、动静、音乐、舞蹈有机结合,于音乐听赏中感受,于创编中表现,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深入浅出,顺利解决。]

  2、音乐游戏;复习巩固休止符。

  三、新授:

  1、导课:(少数民族孩子同唱一首歌)

  2、学唱歌曲:(听唱法教学)

  (1)师:谈谈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

  (2)师: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给歌曲起个名字(掀起小高潮)

  (3)师:歌曲中有一个很特别的音符0请找一找它出现了几次。

  (4)师:跟着音乐走,当出现0的时候请点头示意。

  (5)师:和老师一起和着音乐做律动。并且轻声地用lu唱一唱(感受3拍子的强弱)

  (6)请学生自己朗读歌词

  (7)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8)轻声的和老师齐唱一遍。(老师大声学生小声)

  (9)听琴慢速唱一遍,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难点休止符)

  (10)听范唱找一找歌唱的感觉。

  (11)跟范唱演唱。

  (12)歌曲处理:跟着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载歌载舞的表演,边表演边带出演唱的感觉。

  3、拓展:将自己的名字加在歌曲中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表演。全班分为六组,讨论歌曲第一句的创编,可以是同学的名字,也可以是朋友、家人的名字。分组展示本组的编创成果,歌唱时合着音乐的节拍表演。

  四、教师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体会了祖国大团结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想同学们一定能将这喜悦之情蔓延出去,同时也期待着大家更加喜欢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2、载歌载舞走出教室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6

  我说的课题湖北科学版小学音乐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我的说课分八个方面:

  一、 对教材的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流行于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为五声商调式,2∕4拍,一段体结构。旋律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有着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风格;歌词纯朴、简洁,特别是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 、教学目标

  1、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歌曲,能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

  2、 通过聆听,感受,品位不同版本的歌曲,使学生开阔视野,体验音乐的奇妙变化,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上波音,跨小节切分节奏的 准确把握。

  3、歌曲中的衬词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韵味。

  五、说教法

  我通过运用听唱法、谈话法,视唱法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等关系。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我歌曲内容

  七、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上波音,跨小节切分节奏的 准确把握。

  3、歌曲中的衬词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韵味。

  八、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已定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一)、导入歌曲

  1、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的特点,四川的风土人情,通过听两首不同版本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奇妙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一个设计引起学生对“四川风土人情”及学唱“四川民歌”的兴趣,采用视听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为下面的学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学唱歌曲

  这是音乐课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点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步奏来完成:

  1 、欣赏歌曲,感受风格

  2 、展示节奏难点与旋律难点进行视唱,填词练习解决难点

  3 、听琴慢速演唱歌曲

  4 、完整而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这一阶段中,我采用听唱与教唱相结合,先采用”启发,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歌曲的难点,然后进一步的去解决难点问题,到最后能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三)歌曲处理

  1 、让学生思考用不同的速度形式来

  2 、师展示五段歌曲的演唱形式,学生演唱

  3 、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唱完歌曲后,让学生自己想想怎样让五段歌曲不在单调,枯燥,抓住音乐的特点,“读”懂音乐,理解音乐,追求一个让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富有学习热情的音乐氛围,最后我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在笛声中下课)

  (四)歌曲拓展

  欣赏著名的导演王光利先生以这首为主题拍摄的公益片《太阳出来喜洋洋》。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7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音乐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同学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同学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战略。

  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同学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同学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同学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规范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内容自身很美,给同学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保守、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协助同学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发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喜好,从而激发同学去表示音乐、发明音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考虑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局部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布置,使同学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发明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同学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同学很快就进入了实际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同学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同学听辨自身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同学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同学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接着我又引导同学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小朋友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示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

  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身的小手在电脑上,选择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通过这一局部的布置,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同学,又能让同学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发明才干。同学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接下去,我又让小朋友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发明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同学在键盘上敲出自身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时所发生的不同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溢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

  接着,我让同学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天性。让小朋友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同学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身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小朋友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

  最后,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同学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同学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同学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发明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小朋友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缺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珍贵意见。

  谢谢大家!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为继续学习演唱*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的雄壮,唱出*人的自豪,唱出*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哦,十分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七册教材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一首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的大调歌曲,歌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

  第一乐段为方整性结构,包括4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具有典型的“起承转合”的特征,后两个乐句分别是前两个乐句的局部重复,构成*行乐段。该乐段的节奏紧凑,曲调轻快活泼,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乐段为非方整性结构,包括三个乐句,第一句与第二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三度、四度的跳进。第三乐句有两种不同形式:第一遍结束时,是第二乐句下三度自由模进的节奏变化。第二遍结束时,是第三乐句的局部重复。此乐段音调转为舒展,“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视唱、演唱和分析歌曲的能力,班中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班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积极提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理念,相信能在发扬个性,分享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教学目标: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钟》。通过聆听歌曲,引导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歌曲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甜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O X X节奏的掌握及歌曲的视唱练习。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具学具准备:钢琴、教材、打击乐、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导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范唱,引领学生分析歌曲、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观察、体验、模仿等方法掌握学习歌曲。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聆听音乐《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设计意图:通过有意识的安排师生间的互动,让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歌曲教学。初听歌曲,感受旋律。请你说一说歌曲的速度?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分析出音乐要素。

  欢快的朗读歌词,掌握难点。按节奏朗读歌词。讲解节奏难点:O X X加上旋律进行视唱。加上歌词演唱歌曲中的难点乐句。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视唱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掌握带休止的切分音的节奏型。

  下课的铃|声0|送来十分|钟0|来吧|来吧|大家来轻|松—|让那疲劳的|眼睛|看看蓝|天0|让那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 |

  下课的铃|声0|送来十分|钟0|来吧|来吧|大家来活|动— |让那握笔的|手指|摸摸皮|球0 |让那快活的|叫喊|冲出喉|咙— |

  踢毽子: X X | X X | ta ta ta ta跳绳: X X X X | X X X X | ti ti ti ti ti ti ti ti投篮球: X 0 | X 0 | ta空ta空溜溜球: 0 X X | 0 X X |

  复听歌曲,熟悉旋律。请你说一说歌曲两个乐段所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优美抒情。请你说一说歌曲两个乐段的演唱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非连音唱法。第二乐段是连音唱法。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更进一步的认知,而且对于歌曲的演唱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乐段第二乐段

  视唱练习。学生跟钢琴视唱旋律。分组练习。全体视唱。

  歌曲学习。学生跟钢琴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指导并进行范唱。全体学生演唱歌曲。歌曲处理。速度。情绪。声音。

  歌曲拓展。歌词创编。创编第一乐段的歌词并演唱。节奏创编。利用打击乐来为歌曲进行伴奏。欣赏歌曲《哦,十分钟》。设计意图:通过打击乐器的练习反馈,检验学生是否把音乐知识转化为实践表演能力。

  总结评价。学生谈知识的收获及情感的体验。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性的评价。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学唱《木瓜恰恰恰》。

  二、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课《木瓜恰恰恰》。《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稍快而热情的印尼歌曲。它优美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印尼人在卖水果的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本课安排二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目标:

  ①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②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重点难点:

  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教唱、练习、舞蹈等教学法,利用跳唱结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音乐表演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2、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练唱练跳的手段,让学生在跳与唱中感受叫卖调。通过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 设计流程: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导入新课、学习歌曲、歌表演这三部分组成。过程如下:

  首先导入新课:我是要谈话导入新课的,我是这样说的,大家好,见到你们,我很高兴。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完后大家和我一起动动脚,动动手,目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快乐。接着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跳一跳感受节奏。最后,切入课题。提问: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

  其次学习歌曲这里我共设计了三步:1、导入:教师: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34页的《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2、学习歌谱:①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②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并加以分析。③读节奏(一个切分音),④教唱第9乐句。3、学习歌词:①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②学唱歌曲,③指导学生唱好歌曲,④熟唱歌曲。

  三是歌表演:①练习恰恰恰舞步。②分组合乐练习。③小组评议

  最后是小结,鼓励学生今后要大胆地表演

  五、教学反思:《木瓜恰恰恰》作为一首充满印尼风味的作品,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深远,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演奏和创编。同时,这些特点也非常有利于检验师生互动情况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谈话、提问的形式导入课题,学生都能够认真地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了表现人们围坐在水果摊边,叫卖、选购、品尝、夸赞水果的热闹场面,很多学生还准备了真正的水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恰恰恰”处加入的拍手、拍腿、拍肩膀等动作,更是体现了歌曲本身轻松明快、活泼热情的特点。学生们的配合也真正调动了课堂气氛。因此,不难看出师生互动的程度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堂课,40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要有所授,学生应有所获。我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配合,它是由多种活动方式有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谁都知道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是指备课: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手段;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注重教学内容,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考虑到,然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就要看师生互动的效果了。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师方面讲,有讲述,有讲解,有板书,有分析,有提问,有范唱,有演示等等;从学生方面讲,有欣赏,有思考,有提问,有讨论,有回答,有模唱等等。如果课堂上能把这各个环节,非常流畅的,完整的,环环相扣的进行下来,那么就一定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也一定会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取得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究者、发现者、欣赏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是老师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配合老师的教。这就要求老师要能够及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该导向时导向,该启发时启发,该设疑时设疑,该鼓励时鼓励,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去思考,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增强师生的有效互动。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潜能是巨大的,在充分互动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常常会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见解,并从中体验到自我成功的乐趣。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3)

——小学优秀音乐说课稿

小学优秀音乐说课稿1

  一、设计说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卖报歌》曲调欢快活泼、形象单纯,唱起来朗朗上口。歌曲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纪相仿,所以整体比较贴近二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这单元在本册教材中是唯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课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心得节奏型出现,只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①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②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①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②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等关系,教师是*等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聆听法,创设教学情境。

  说明:放*,在听的过程中提出两个问题给同学们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介绍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说明:分别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让学生体验两首歌的情绪。

  小学音乐《卖报歌》说课稿

  3、讲故事,引出《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说明: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浓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做极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由于这首歌大部分同学以前听过所以这个环节只安排了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其实就是一个听唱教学的过程,最终目的是熟悉歌曲旋律,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跟唱后发现节奏问题,首先用“da”来慢读节奏,在把歌词带进去进行节奏念白,最终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唱完第一段后引导学生说出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引出第二段,这段就是后十六的节奏型再次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段的节奏问题有同学们自行突破。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用探索的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这是一个增趣的环节。让学生们通过触摸、试奏,自己总结出沙锤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法。通过学习使用打击乐器,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们分别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体验音乐,从而可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   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本节课安排了歌曲表演创作的环节,分三段,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创设“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情景,表现“小毛头”的心情。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启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在课堂上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创造、大胆唱、大胆演,鼓励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这个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五)教学评价

  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教学预设: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习,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那就是能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并且会用动作表现和歌曲情感来进行歌表演。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4)

——初中音乐说课稿10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并根据设计进行演唱。

  (2)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

  集体主义精神。用过对歌曲的.演唱抒发对祖*亲的热爱之情。

  (3)在分析处理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处理。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音乐水*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的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联想歌曲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2、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并为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3、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一) 热身活动

  根据歌曲特点我设计了一条三拍子的发声练习和一条二声部练习,目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演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做铺垫。

  (二)导入环节

  首先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会用大屏幕和音响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有关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随后我会让同学们说说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我会顺势总结出: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三)学习歌曲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首先聆听一遍整首歌曲,让他们能够初步感受歌曲的曲调和节奏。然后由我整体钢琴演奏一遍,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对这首歌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前面的两大板块的聆听,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将直接让学生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带歌词演唱,当然,可能会在个别细节方面唱的不到位。我会重点提示学生如果歌曲的结尾的气息不够,可以进行换气演唱。在学成歌曲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分组演唱本歌曲,同时在歌曲的曲调中再次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意境。

  (四)练习歌曲

  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歌曲的艺术处理:

  1 .欣赏合唱版《大海啊故乡》,并思考:

  (1)歌者是通过什么表达的这种情绪

  (2)歌曲的演唱形式

  启发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歌曲,为下一环节的艺术处理做好铺垫。

  2 .小组讨论并展示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为歌曲加二声部等,对歌曲进行处理。这一环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

  (三)、拓展欣赏

  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乡》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初中音乐说课稿2

  一、说内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

  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 ,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3、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4、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讲故事, 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 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谜导入歌曲

  一说到猜谜,学生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植物,我再介绍雪绒花的得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学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用“lu”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有不太顺的地方,老师拿节奏卡片指导练习八分休止符用“哒”演唱节奏,再让学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生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指导学生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4、拓展感受:

  学生唱好歌曲后我发给学生英语歌词,我用英语演唱歌曲,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英文发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学生产生也想用英语学唱歌曲的愿望,我给学生介绍汉语、英语发音的不同,英语里有些音要连读。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后。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中文和英语演唱《雪绒花》。

  5、欣赏电影歌曲片段

  学生已经学唱好歌曲后,我继续介绍在一次家庭音乐会上,玛丽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戏,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电影片断。(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这三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音乐课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愿同学们都能唱出歌曲中对祖国的爱。最后回到本课的重点《雪绒花》,学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们能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初中音乐说课稿3

  一、说理念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今普及音乐教育过程中,器乐教学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没有器乐教学的音乐教育绝对是不完整的教育。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很好的音乐实践,又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课旨在通过萨克斯管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教学实际,学生能力,我自选教材《萨克斯管演奏教程》,并精选入门小曲《摇篮曲》,作为学生演奏学习的曲目。这是一首具有摇篮曲风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体结构,旋律优美简单,全曲只有G、A、B三个音符,学生容易掌握。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萨克斯管及历史。

  (2)、能力目标: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信心陶冶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并演奏乐曲《摇篮曲》。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乐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轻松而美的声音。

  三、说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是学习管乐较佳时期,身体发育等已经具备学习条件,只是萨克斯管看似复杂,一般学生望而兴叹,认为挺难学,其实越复杂的乐器,越易上手。我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及学生实际设计如下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创造最佳心理状态,树立信心,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多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具体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探究发现法,(2)器乐讲解示范法,(3)实践练习法,(4)模仿、接龙,(5)欣赏体验等。

  2、学法

  (1)、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大胆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竞争,充分表现展示自我。

  (2)、注意与他人和教师沟通合作。

  (3)、注意养成良好的器乐学习习惯,慢练是学习最好的方法。慢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正确的"演奏。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

  首先,我用bβ高音萨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发学生对萨克斯管的兴趣及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 `认识了解萨克斯管(5分钟左右)

  1)、萨克斯管的简介(阿道夫—萨克斯的头像挂图)

  2)、萨克斯管的种类及音域(五种萨克斯管的挂图)

  3)、萨克斯管的构造(bE萨克斯管示范)

  (萨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体、下段管体、喇叭口、连动杆、弯勃、笛头、挂带。笛头又分为哨片、卡子、笛帽。)

  2。 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钟左右)(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吐奏与连奏等)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的示范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师生交流、互动,引导解决本堂课的重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既要讲清演奏要领,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3。 学习吹奏《摇篮曲》(15分钟左右)这是一个实践练习的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可以采取模仿接龙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的掌握乐曲的演奏。注意乐曲三拍子的律动,及连奏,尽量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尽可能的用美的声音去表现音乐。练习时可以分组合作探究与他人和教师沟通。

  4。 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并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课程进行到这里,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将得到更好的体现。这时可以进行生生评价、自我评价、教师将给与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励,表现特突出的,教师将赠与爵士名盘给与奖励。

  (三)拓展延伸

  欣赏爵士萨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鸡公鸡》,介绍萨克斯管演奏风格(古典与爵士),并介绍我国萨克斯管演奏现状及国际水*,激起学生努力学习并为我国管乐事业做出贡献。

  (四)结课

  同学们在《回家》的乐曲中走出教室。

  五、设计自我评价

  本节课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器乐教学课,就从萨克斯管那金灿灿的外型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满怀探究之情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另外,在我校,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一件初学乐器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不存在困难,并且在我校管乐学习氛围很好,学校有一百多人的管乐团,因此完成此节课的教学是可能的。

初中音乐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这是选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的知识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础上,改编后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水*,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及电子琴演奏技巧。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3.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电子琴演奏形式表现茉莉花,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

  教学难点之一是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难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我将采用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的原则,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

  由此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关的图片,从视觉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伴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歌曲茉莉花旋律,让学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 学唱新歌

  “ 同学们,茉莉花这样美,那描写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会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在空气中喷洒茉莉花香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随琴轻声哼唱旋律。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的是这两个地方(教师示范)。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创新 参与表现

  这一环节我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我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第一第二声部旋律,接着再让学生用电子琴弹奏各自的声部,让他们自主的练习。在练习之前我会先讲解弹奏这首歌曲时用到的指法(教师示范)。电子琴的难点在于节奏和音色的选配,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情绪等方面为歌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和音色,把节奏和音色都选好后进行合奏。 音乐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会提问: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的花朵时,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用边画边唱的形式,有的用优美的舞蹈表现歌曲,最后全班同学用电子琴边弹边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音乐声中,我的本堂音乐课也就轻松的完成了。

  (四)说教学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过听、说、唱、奏、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理解。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激动人心、奋发向上、慷慨激昂的进行曲,也是*的*,曲调线条流畅振奋人心,内容在本册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能为以后歌曲欣赏打下基础。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感受欣赏并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连贯歌唱并从中受到相应的思想教育,学习三连音。

  结合本课实际,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突出以上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学习团结斗争的民族精神。

  2、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红色音乐,了解*的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说教法

  根据胶南市音乐“‘双主’活版块”唱歌课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重点采用:激趣诱导、引导感受和体验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观看、聆听、演唱等一系列活动中促进学生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参与意识和群体意识。

  三、说学法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想以音乐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究、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讲求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渗透必要的音乐知识,为学生更好的欣赏、感受、表现音乐作理论上的储备。

  因此,在学法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等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胶南市音乐“‘双主’活版块”唱歌课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营造氛围。 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做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开始上课时我请学生欣赏《**真美丽》这首歌,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鲜艳的*升起时,都会放什么歌曲吗?学生回答,之后我揭示课题。一开始我并没有让学生聆听歌曲,而是让学生了解*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一定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引入本课内容,力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反复聆听,适度表现。 新课标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吴斌老师也曾经多次指出:真正的音乐是不用教的,是听出来的。本堂课上,我会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聆听音乐。并且每次都会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去听赏,避免学生因反复聆听带来的逆反心理。基于此,我将这个环节又分解为以下几个小环节: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个方面来感受歌曲的风格。

  (2)深入聆听,体会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组织学生聆听伴奏来朗读歌词,并展开简短讨论,让学生体会情感来实现本课的教学重点。

  (3)琴声引导学唱歌曲。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电子琴让学生跟琴声分句唱词,运用听唱法来完成歌曲的学唱,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最后完整的初唱全曲。

  (4)学生质疑,在学生学唱歌曲的同时,找出自己不会唱的小节,例:歌曲中反复出现的三连音和休止符以及歌曲开始的弱起,都将在这一环节中加以解决。

  通过第二环节的处理,让学生达到“唱会歌”的目的。

  3、艺术加工,陶冶情操。 “唱会歌”不一定要经过教学,但“唱好歌”必须经过教师的引导才能完成。借助上一环节中对《*》歌词的讨论理解,引导学生将歌曲要表达的情感自觉自信的表达出来。这其中包括对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以及进行曲的风格特点等进行处理。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达到“唱好歌”的目的。

  4、情感升华,陶冶情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借助前几环节的铺垫,学生基本能按照歌曲的要求来演唱歌曲,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奥运会上*体育健儿为祖国奋力夺冠,站在领奖台上,奏响《*》,看到*冉冉升起,进而想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正以无比坚定的步伐阔步前进。这样一来,在升华学生情感的同时,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高潮。

  最后,全体起立,多媒体播放*广场现场升旗仪式,伴随着嘹亮的*,在学生更富感召力的演唱声中,结束本课。同时也达到了音乐课的终极目标——“会唱歌”!

初中音乐说课稿6

  《十送红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十送红军》。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的省份。 导出课题《长江*》。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 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给未来一片绿色》说课稿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

  *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

  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7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牧歌》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首蒙古族的长调歌曲,《牧歌》全曲为D大调4/4拍二句类的一段体曲式结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而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二、说学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事这一时期的学生正直变声期,在教授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牧歌》的学习,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过聆听、教唱的方式,提升学生演唱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一段体曲式结构,以及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一段体曲式结构,并完整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学会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巩固提高,为歌曲创编节奏——课堂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运用情景导入的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所描绘的蒙古族的自然风光,顺势引入本课,同样描写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请学生初步聆听音乐。边聆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仔细聆听,互相讨论后得出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我会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

  接着,我会简单的介绍一下蒙古族长调,(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我会进行歌曲的范唱。在唱之前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歌曲中所描绘的景象是怎样的?它的节奏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通过学生的回答可知:歌曲中为我们描绘了蒙古草原的蓝天、白云以及羊群。通过这样的景象带给我们听者愉快的心情。我会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接下来,学唱之前,我会先让学生们进行发声练习(1 2 | 3 2 | 1 — ||并练习两组)以此来保护嗓子。而后我会通过先带领学生唱谱后唱词的方式来进行歌曲的教唱。在此我也会进行提问“这首歌是蒙古族民歌分类中的哪一个呢?”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会说属于以前学过的短调,有的可能会说不知道。借此我会顺势说出这是蒙古族的长调歌曲板书(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并带有独特的装饰音的音乐特点。这里也会简要复习短调的音乐特点,节奏整齐,结构规整,多为叙事性歌曲。并提醒学生长调短调的区分)。至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解决。这样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本节课,掌握长调的音乐特点,并学会区分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歌曲。

  最后通过对歌曲的整体感知与学唱学生们已经可以对歌曲进行完整的演唱。那么接下来,我会请学生们完整的演唱歌曲《牧歌》,在唱的时候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歌曲《牧歌》描绘了几个意境或形象呢?”这时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只有一个音乐形象。就此我会顺势说出本节课就是二句类的一段体曲式结构。板书(由一个乐段构成,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音乐形象,一种音乐意境)。这时通过刚才的聆听与学唱学生已经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并已经学会了歌曲。我会请学生带着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并顺势引导学生歌曲的情感是让学生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并产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这样设计不仅可以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更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根据新课标的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就显露无疑了。

  最后我会让学生有感情的完整的齐唱歌曲,并表达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法,这样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并提高了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会请学生分小组对节拍进行改编,从而改变歌曲的强弱。(歌曲原是4/4拍,在这里可以改成4/3或4/2拍)。而后我会对学生的改编进行评价。而在评价的时候,我会打破以往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编创的能力,并符合新课标评价的多元化。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增加学生的记忆。并进行情感升华,(请学生在课后自行分组共同为本节所学歌曲《牧歌》编个舞蹈,下节课互相分享)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使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建立起友谊。

初中音乐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

  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的省份。 导出课题《长江*》。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 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初中音乐说课稿9

  一、课题阐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下面就教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

  二、 教材分析

  《银屏之歌》所在的单元主要是影视音乐,把它纳入初一学生的音乐教材,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视剧,学会分析影视音乐在影视剧中作用,并感受音乐魅力. 表述对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的认识,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由于电影、电视、多媒体的普及. 学生看过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并对作品中的音乐非常熟悉,但对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很少去分析.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对本课中的音乐就乐曲风格、演唱方式等做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影视音乐的作用。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其中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是我的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对本课中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出影视音乐的作用应该是教学难点。

  五、学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 音乐这一艺术类别主要是通过听、唱的手段来感受内涵、体味情感,又加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听唱是学生感知的一种基本手段。

  2、对比分析,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探究现象,获得知识。

  3、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将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六、说教法

  同时,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得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我的教学方法是:

  1、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给学生视听结合,这样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影视音乐。

  2、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准备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相同的剧情体验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表演的作用。

  七、教学环节

  在对教材具体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制定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环节

  上课后,播放《好汉歌》

  歌曲录音,同时播放《红楼梦》中的影视片段,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们窃窃私语,偷笑,说是不是老师放错了,提出画面与音乐的不协调, 为什么不协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去探究:

  《好汉歌》 反应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红楼梦 》又应该用什么风格的音乐呢?

  这种设制悬念、层层引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亲生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的理念,也给予学生交流互动*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音乐在影视中,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感受体验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对剧情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选取了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来让学生做对比分析。

  教师先教唱电影插曲《雪绒花》,引导学生深情的演唱并用手势引导学生随旋律起伏作渐强减弱变化,使音乐更具感染力。接着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演唱,既能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又以唱歌作切入点让学生感悟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情感作用,更为下一步欣赏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作好铺垫。

  下一步欣赏《雪绒花》插曲一

  上校和他的孩子们,还有家庭教师自已一场家庭派对上演唱《雪绒花》请大家欣赏并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乐情绪上是怎样的?体现一种怎样的氛围,学生总结:优美。抒情很温馨的家庭氛围

  然后欣赏《雪绒花》插曲二

  创作环节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我从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创造的原则出发,分两步完成这一环节。

  第一步:音乐与画面

  听一段“日本鬼子进村”的音乐,请同学们想像场景

  生:大战在即,魔兽争霸等等

  提问:这段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什么的作用?

  学生总结: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音乐在影视剧中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们也来为影视剧配音吧。

  第二步:画面与音乐

  观看一段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画面片段,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发挥想像,对其进行音乐风格,旋律 速度力度方面的创编。

  这段画面开始猫在睡觉,老鼠悄悄地从猫身边走过,却不小心踩到了猫最后猫开始追逐老鼠的场面

  教师给出三段音乐进行选择:一原配音乐 二《野蜂飞舞》片段

  三《致爱丽丝》哪段更合适,说说为什么?

  最后欣赏原作,进一步感受主题影视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本环节活动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影视音乐的第三功能: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四)提升环节

  虽然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因年龄关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不够成熟,老师的提升是升华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音乐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总结影视音乐的作用:

  1、揭示主题思想,抒*怀

  2、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3、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4、说明影片的时间和环境

  5、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体会,去运用。

初中音乐说课稿10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菩提树》,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菩提树》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的一节欣赏课。作品为E调,3/4拍,情绪是抒情地,旋律性强,表达流浪者见到菩提树时,对过去甜蜜爱情的回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三连音,了解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掌握艺术歌曲的特征,感受作品中浓郁的德奥民歌风格,从而获得对艺术歌曲的喜爱,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菩提树》,体会对美好生活的回忆,感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唱、讨论、分析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艺术歌曲基本的创作技巧,提高对艺术歌曲的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正确掌握三连音。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注意三连音的节奏型;熟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难点是掌握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体会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试唱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谈话法的方式进行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舒伯特的肖像图,并提问:关于这个人大家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回答。我进行总结:这是西方音乐史上非常多产一位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他就是舒伯特。并顺势揭示课题《菩提树》。

  这样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导入课堂。

  第二环节是整体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完整播放歌曲《菩提树》,并提问听完作品后的感受;其次,我会提问学生简单的问题;然后,我会再次聆听歌曲;最后,我会将知识点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教师介绍舒伯特的生*,介绍生活背景和《菩提树》的创作背景;其次,我会播放《菩提树》,并询问作品的旋律特征,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总结:这是一首比较抒情、略带伤感的艺术歌曲,曲调质朴、旋律起伏有序,而且旋律中出现了三连音。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跟老师哼唱主题旋律。再次,我会播放钢琴版本的《菩提树》进行欣赏。再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讨论艺术歌曲的特征并总结艺术歌曲的旋律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歌词都是名人诗篇,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要求较高,伴奏一般都具有独立意义,地位很高,而且可以作为音乐会曲目单独演奏。最后,带着对作品的理解再次聆听艺术歌曲《菩提树》。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歌曲,是符合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播放舒伯特另外一首艺术歌曲《野玫瑰》,请学生聆听,并谈谈这两首歌曲的异同之处。并进行实践展评。

  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编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播放《菩提树》的音频,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呼吁学生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立足当下,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让学生聆听*作曲家赵元任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感受其中的意境。能将课堂上的知识点延伸到课堂之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5)

——中班优秀音乐说课稿3篇

中班优秀音乐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

  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大雨小雨》

  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

  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 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 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二、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

  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

  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 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 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 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 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对《大雨小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6)

——小学音乐《春天的旋律》的优秀说课稿

小学音乐《春天的旋律》的优秀说课稿1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同学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同学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战略。

  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同学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同学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同学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规范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内容自身很美,给同学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保守、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协助同学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发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喜好,从而激发同学去表示音乐、发明音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考虑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局部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布置,使同学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发明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同学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同学很快就进入了实际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同学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同学听辨自身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同学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同学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接着我又引导同学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小朋友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示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

  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身的小手在电脑上,选择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通过这一局部的布置,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同学,又能让同学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发明才干。同学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接下去,我又让小朋友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发明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同学在键盘上敲出自身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时所发生的不同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溢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

  接着,我让同学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天性。让小朋友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同学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身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小朋友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

  最后,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同学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同学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同学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发明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小朋友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缺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珍贵意见。

  谢谢大家!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7)

——小学音乐《火车开啦》说课稿

小学音乐《火车开啦》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唱歌综合课《火车开啦》,它是人音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游戏》当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火车开啦》是人音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课中的一首歌。《火车开啦》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匈牙利儿童歌曲。全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2/4拍,大调式,歌词简练通俗,采用模声手法,生动的模仿了火车开了的声音效果。通过学唱歌曲和学做“开火车”游戏,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协调性,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关注。

  2、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模拟声音、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现火车行驶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和火车“进站——出站——行驶”的速度和力度变化。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X—XXX三种音符时值的感受认识,并学会在音乐活动中加以运用。

  3)感受火车的音乐形象,能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会与人合作并从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4)能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火车开了》,并能够按歌曲节奏边唱边进行律动和表演。

  3、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火车开了》;音乐游戏《开火车》。

  4、教学难点:

  创编节奏,音乐律动。

  二、暗授学法自悟探究——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主动练习,听辩听唱,自创游戏等学习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精选教法激趣乐学——说教法

  我在课堂上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生动的情境启发诱导,自发的练习巩固基础,形象的演示点拨指导,自创的游戏灵活运用,从而创设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四、巧设程序培养能力——说过程

  1、创设情境兴趣引路

  课前,把教室的椅子摆成六组,教室中央摆放好节奏卡片。接着,播放模仿火车汽笛声音的音乐,请学生拍手进入教室,并在教室中央站好队。这时采用情境引路,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进教室的时候听的是跟什么有关的音乐啊?”引导学生回答是跟火车有关的音乐。接着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身份:“音乐火车站站长”,并请大家在站台上等候火车到站。“火车进站了”引导学生回答火车开来时的速度和力速是怎样的。然后邀请大家登上小火车出发,再次引导学生回答火车开走时以及在行驶当中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

  2、自主学习个个过关

  以上火车要检票为情境,我提出要求:“读对了‘车票’的节奏就可以上车了”。首先请同学相互之间读一读。然后,站长逐一检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过关。学生在争先上火车的心理中自发的想要练好节奏,避免了反复,枯燥的练习。

  3、节奏练习听辩为主

  火车行驶中同学们高兴级了,于是我继续引导:“小乘客们请看,乘务员给我们送来了四种水果,你们听一听,乘务员先拿来的是哪种水果?”我在读歌词的同时用手拍相应的节奏,学生通过听辩,熟悉节奏。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读一读。这个环节主要是在听辩的过程中学习歌曲的节奏,在此基础上熟悉歌词,并很好的学习歌曲。

  4、唱唱歌曲做做律动

  这是学唱歌曲的环节,避免了学习的单一,也为后面的律动游戏作好了铺垫。教师带领学生,说:“让我们一边唱,一边学小火车开动的样子吧!”整个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都贯穿律动。

  5、你言我语尽情唱游

  开火车的唱游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我不想手把手的教,而是想让孩子自己摸索出开好火车的方法。于是我说:“想把火车开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火车有好多车厢连在一起,怎么把它连起来怎么开,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学生们的方法可真多,有的建议拉着前面同学的衣服,有的说搭着前面同学的肩膀。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来演示,一起研究,大家一起决定什么动作比较好。最后,师生都认同右手搭在前面同学肩膀,左手做车轮滚动的样子。就这样,一列列小火车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很快就上路了。在唱游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是相互碰撞。这时音乐声停止,宣布:“现在发生了交通意外,请各辆小火车赶快回到自己的位置。”一起讨论怎样才能安全行驶,相互不让路,不喧哗。

  6、开动火车乐趣无限

  唱游结束后,我安排了一个游戏:在《火车波尔卡》的音乐声中,两列小火车在教室里自由行驶,音乐停下时到站请旅客上车,音乐开始后继续旅行,直到所有的乘客都上车。这个游戏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共同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学会礼让,安全驾驶。

  7、结束:评出最佳文明乘客,最佳小火车。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推荐访问:说课稿 小学 音乐 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分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