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篇

发布时间:2022-08-17 09:05:05 来源:网友投稿

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篇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XXX区文广新局 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 应 急 预 案 一、总则(一) 目的及依据 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篇,供大家参考。

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篇

篇一: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XX 区文广新局

 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

 应

 急

 预

 案

  一、总则 ( 一 )

 目的及依据

 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迅速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和影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XX 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 政发[2015]13 号)、《XX 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 文办[2015]52 号)精神,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本预案。

 ( 二 )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公共文化场所和在公共文化场所举办或经文化行政部门审批的文化活动中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1、本预案所指公共文化场所,是本区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影(剧)院,以及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

 2、本预案所指文化活动,是在本预案所指的公共文化场所举办或经文化行政部门审批的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文化

 活动、演出活动、展览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

 3、本预案所指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火灾、建筑物坍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拥挤踩踏等事故灾难;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现场、馆藏文物等发生重大事故;爆炸、恐怖袭击等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 三 )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加大宣传普及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安全知识的力度,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细致排查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中各类突发事件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

 2、依法管理: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的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3、属地负责:按照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条块结合的文化管理体制,处置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负总责;文化行政部门配合政府处置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

 4、快速反应:局直属各单位、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应相应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

 进入应急状态,启动预案,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果断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将危害与损失降到最底程度。

 二、应急组织机构体系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是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处置的决策领导机构。

 ( 一 )

 区文化广电新闻 出版局应急指挥部

 区文广新局设立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区文广新局局长担任,各分管副局长任副总指挥,局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

 1、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指挥、协调本系统各有关单位参与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

 (2)制定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指导方针,决定或与有关方面共同研究信息发布的时间、方式等。

 (3)加强与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报告、通报有关情况和信息。

 (4)研究解决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

 2、相关科室的工作 (1)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牵头,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配合,负责研究处置营业性演出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发生在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的突发事件。

 (2)文化科负责处置图书馆、文化馆(站)、影(剧)院和社会文化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牵头研究处置博物馆、书画馆等场所和大型展览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现场、馆藏文物等发生的突发事件。

 (3)局办公室负责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置中的后勤服务工作。

 3、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区文广新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由局办公室承担。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措施的具体执行、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及处置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

 ( 二 )

 各直属单位应急指挥机构

 各直属单位比照区文广新局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 一 )

 预防预警信息

 局直属各单位和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注意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公共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 二 )

 预防预警行动

 1、区文广新局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各

 类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加强事前的监督检查。定期演练各种应急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救援力量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2、公共文化场所应制定必要的日常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安全责任制度。强化日常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3、大型文化活动的主办单位必须在举办文化活动之前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报当地公安部门登记备案。

 4、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对文化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检查,并负责当地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的治安管理工作。

 5、大型文化活动的主办单位和场地出租单位共同负责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安全保卫责任制度;负责事前安全保卫工作宣传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负责协助公安机关对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负责采取必要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 三 )

 预警支持系统

 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应严格核定人员容量,加强对现场人员流动的监控;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技术预防设备,配备预警通讯和广播设备,预留公安、消防、救护及人员疏散的场地和通道;确保安全工作人员数量,明确其任务分配

 和识别标志;在售票处、出入口和主要通道设专人负责疏导工作。

 四、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应急响应 ( 一 )

 应急预案启动

 1、Ⅰ、Ⅱ、Ⅲ级突发事件响应,由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区文广新局在迅速核实情况后,启动本预案,并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的情况及时上报市文广新局,配合区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Ⅳ级突发事件响应,由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区文广新局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的情况及时上报市文广新局。

 ( 二 )

 信息报送

 1、基本原则 (1)迅速 突发事件发生后,区文广新局接报后应及时向区人民政

 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 2小时。

 (2)真实 报送信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

 (3)全面 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提供信息,喜忧兼报。要防止片面性,避免断章取之,更不能对上报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

 2、报送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2)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的估计。

 (3)事件原因分析。

 (4)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

 (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3、报送形式 突发事件信息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报送书面报告,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可采用音像摄录的形式。

 ( 三 )

 指挥和处置

 1、区文广新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的建议。

 2、本系统各有关单位应主动参与现场应急工作,在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参与人员抢救和现场抢险,并随时报告应急处置的情况。

 3、局机关各科室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分类,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投入到应急工作中。

 ( 四 )

 信息发布

 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向社会客观、准确、全面、及时地发布信息。

 六、后期处理 (一)区文广新局应协助开展突发事件伤亡群众的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协助处理好突发事件的经济补偿,协助组织对突发事件的社会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

 (二)事件处理结束后,区文广新局及时起草报告报区人民政府和市文广新局。

 (三)根据事件暴露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修改或补充的意见。

 (四)奖惩有关人员。

 七、应急保障 ( 一 )

 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报送设施性能完好,并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

 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 二 )

 经费保障

 预防和处置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分级负担原则,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 三 )

 物资保障

 建立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物资放在交通便利、贮运安全的区域。

 ( 四 )

 技术保障

 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的投入,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应急处置的技术水平。

 ( 五 )

 人员保障

 本系统各单位应组建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队伍,根据突发事件具体情况,在应急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

 八、监督管理 ( 一 )

 宣传与培训

 加强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预案的普及工作,公布应急指挥部和接警电话,宣传突发事件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依靠广大群众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

 生和减轻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加强对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人员消防、卫生、治安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培训;积极组织突发事件预备队进行技能培训,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定期进行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 二 )

 责任与奖励

 对在突发事件预案和处置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附则 本预案由区文广新局定期进行复审和修订。

 本预案由区文广新局制定并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 2017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

篇二: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镇文化节活动应急预案

 一年一度的 XX 文化节活动期间场面热闹,来往人多,为迅速处置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有效预防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场所的安全为目标,确保活动期间来往群众安全、顺畅、文明、有序,杜绝各种安全隐患,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二、防范时间和区域

 每年 XX 文化节活动期间(时间持续大体上为一周),民间信士来往活动高峰期内每天人员可达上千人,此期间为本应急预案启动时间,防范重点区域为闽白沿线主要上山路段及 XX 附近。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总指挥部:

 总指挥:XXX

 副总指挥:XXX、XXX、XXX

 成员:XXX、XXX、XXX

 职责:负责整个活动期间的统指挥、协调,安全防范工

  作的整体部署和应急事件的处理。

 四、下设机构及职责

 (一)交通疏导指挥组

 负责人:XX、XX

 成员单位:XXX、XXX

 职责:负责活动期间交通秩序的维持,在重要路段合理安排人员,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交通疏导与管制,保证交通安全、畅通。

 (二)治安安全监督组

 负责人:XX、XX

 成员单位:XXX、XXX

 职责:负责处理活动区域内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行窃等扰乱治安的行为,负责检查并综合管理人员集中地点的安全工作,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和监督检查事故隐患及整改等工作。

 (三)卫生防疫组

 负责人:XX

 成员单位:XXX、XXX

 职责:做好活动期间的卫生防疫和救援准备工作,一旦发生事故,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抢救可能出现的伤员并护送至医院。

 (四)森林防火组

  负责人:XX、XX

 成员单位:XXX、XXX

 职责:负责活动期间 XX 周边及闽白沿线的森林防火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明确责任制,设固定检查执勤岗和流动检查执勤哨。

 (五)食品安全组

 负责人:XX、XX

 成员单位:XXX、XXX

 职责:负责活动期间 XX 食堂用餐环境及食品卫生的安全检查。

 (六)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XX、XX

 成员单位:XXX、XXX

 职责:负责突发事件发生的应急设备、物资、车辆调度、应急抢险人员通知、抢险等后勤保障工作。

 五、主要应急措施

 (一)活动现场出现人员车辆严重拥挤、堵塞现象时:

 1.现场工作人员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2.公安、交管人员及时指挥疏导车辆和人流。

 3.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

 4.通过广播宣传疏导群众,保持现场秩序。

 5.必要时可采取临时管制措施,设立临时停车站点。

  以上事项主要由交通疏导组负责。

 (二)发现火灾险情或突发火情时:

 1.现场工作人员就近利用灭火机具进行扑救。

 2.消防人员迅速进入现场扑救。

 3.迅速向总指挥部报告。

 4.紧急疏散群众,将人员转移至空旷地带,远离危险源,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撤离危险场所、区域时要保持冷静,不拥挤,按照提示牌选择最近、最畅通的出口撤离。

 以上事项主要由森林防火组、治安安全监督组、XX 管委会共同负责。

 (三)出现突发卫生事故或人员出现伤情时:

 1.救护人员迅速到达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2.迅速向总指挥部报告。

 3.维护现场秩序,做好引导宣传工作,稳定人心,维持秩序。

 4.公安、交管部门及时疏导各种车辆,保证救援通道畅通。

 以上事项由卫生防疫组、交通疏导组、后勤保障组共同负责。

 (四)突然发生矛盾纠纷时:

 处置原则:及时化解、协调处理,避免不良影响。

 I.参加活动的群众之间发生纠纷和矛盾时,现场工作人

  员应及时劝解,化解矛盾;必要时,请公安协助解决。

 2.工作人员同往来群众纠纷和矛盾时,接待人员要态度平和,保持冷静,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矛盾冲突;必要时,请公安协助解决。

 六、具体工作要求

 1.各小组负责人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察看,熟悉场所,依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预防事故发生。

 2.活动期间,各小组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小组负责人和总指挥部成员要快速赶到事发现场,指挥事件处理工作;现场工作人员要沉着应战,服从领导统指挥。

 4.要及时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正常进行。

 5.相关人员要保障通讯畅通,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确保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6.遇有突发事件,工作人员应逐级报告,不得擅自越级上报,应由总指挥部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杜绝违规行为。

 七、其它事项

 其它未尽事宜,参照有关文件进行处理。

篇三: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场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总则

 1、目的

 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及时有效处置大型体育赛事或群众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福州市体育局下属体育场馆举行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

 3、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体育场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为市体育局局长,成员由各体育场馆负责人组成。

 2、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事件的处置工作

 (2)确定本单位各部门职责及具体分工。

 (3)研究制定事件处置措施,组织、协调、监督,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 为了使安全生产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现成立花园体育文化中心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组

 长:

 电话:

 副组长:

 电话:

  副组长:

 电话:

 副组长:

 电话:

  成

 员:

 (二)人员分工 1、组长总体负责花园体育文化中心的应急工作; 2、副组长负责场馆的应急工作; 3、副组长负责游泳场的应急工作; 4、副组长负责应急工作的总联络。

 5、成员***具体落实各项工作; 6、***主要负责游泳场的应急工作; 7、***主要负责各场馆的应急工作。

 四、应急响应(处置)1、分级响应

 各类应急预案启动后,体育场馆全体工作人员应迅速赶赴现场,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应及时向上级提出建议。

 2、信息报送

 较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局机关和直属单位要立即报告局主要领导。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指挥和控制

 (1)统一指挥

 大型体育赛事或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与控制工作要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明确本单位工作任务,认真执行报告、请示制度和预案确定的决策程序。

 (2)现场指挥

 体育场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现场组织指挥。主要任务是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要求,制订抢险救灾方案组织人员展开应

 急救援,防止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应急保障,及时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3)应急负责人及职责

 事发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应急负责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负责人须向举办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经举办地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工作的部门授权,被授权人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应急保障和应急处置工作。

 五、后期处貍

 1、善后处理

 根据事件特点确定善后工作程序,成立善后工作小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善后工作小组专职处理人员安置与补偿、污染物的清理、社会救助物资的管理与监督、应急人员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等善后工作事项。

 2、调查与评估

 在突发公共事件结束的同时,事发单位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调查,对事件的起因、

 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形成书面报告报上级领导机关。

 3、总结报告

 事发单位应在应急工作结束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形成总结报告,全面查清事件起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体育赛事场馆应急预案

 预案一 :

 成人观众走散请求寻人

 风险描述 成人观众走散请求寻人 风险等级

 主责部门 观众服务领域 配合部门 安保领域 赛前预防工作 赛前宣传和安检/检票区扩声系统设备中,应建议观众在进入场馆时与同伴约定一个集合地方(例如:观众服务信息亭),以防走散; 场景一:

 在场馆中,由于观众多,发生成人观众(有独立行为能力)走散的情况,观众请求协助寻找或广播寻人。

 行 动 最初/ / 紧急的反应步骤

 采取行动的业务口/个人 工作人员接到寻人请求,应请就近的运行主管或助理接待观众; 观服工作人员 沟通与联络

  运行主管/助理应首先安抚观众,了解实际情况,对事件性质做出判断,确认为成人观众走散事件。

 运行主管/助理 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或进一步行动

  1)运行主管/助理向信息通报中心询问,是否接到此类报告,说明寻人观众及其走散同伴的姓名; 运行主管/助理 2)若信息通报中心尚未接到报告,可告知观众场馆内暂不能使用广播寻人,并提出解决建议:

 A. 在走散地点等待15分钟; B. 若未等到,建议观众在比赛结束后前往场馆出口处等候,并向观众说明:比赛结束后,场馆会清场,全部观众都必须从出口离开场馆。如果场馆有两个出口,届时观众可请求附近工作人员使用集群电话确认另一出口是否有走散同伴在等候; C. 在场馆群公共区:若未等到,建议观众前往约定的集合地点等候。

 运行主管/助理 3、注意 所有此类问题的处理都必须严格遵守上述步骤,方能确保走散观众最终能够会合。

 备注

 预案二:发现可疑物品

 风险描述 发现可疑物品 风险等级

 主责部门 观众服务领域、安保领域 配合部门 场馆管理,媒体运行 赛前预防工作 在观众服务的宣教及公共信息发布工作中,加强对观赛规则的宣传教育,使观众在观赛时不携带与观赛无关的物品 主责单位:观众服务领域 赛时 场景一:安保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安检政策和程序,加强对观众随身物品的检查,防止禁限物品带入场馆。

 主责单位:安保领域

  配合单位:观众服务领域 场景二:观众服务工作人员在场馆中发现观众遗留的包裹或无人看管的物品时,应首先判断是否为可疑物品。

 注意:无人看管物品并不一定是可疑物品(观众最容易遗失的物品通常包括太阳镜、手机、照相机、钱包、衣服、雨伞等),可依据以下三点进行判断:

 (1)其是否被藏匿?(2)其是否明显值得怀疑?(3)其在所辖区域是否具有典型特征? 若上述三点有任何疑问,均应视为可疑物品。(评估期间不要触碰该物品)

 主责单位:观众服务领域 场景三:观众服务工作人员一经判定某物品或包裹为可疑物品 主责单位:观众服务领域 行 动 最初/ / 紧急的反应步骤

 采取行动的业务口/个人 立刻请就近安保领域工作人员前来查看; 观服工作人员 沟通与联络

  联络运行助理。运行助理应指派专人在该物品附近监控并禁止他人接触,避免该物品发生倾斜或移动;报告运行主管,并由其报告观众服务经理; 观服工作人员、运行助理 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或进一步行动

  使周围人员与该物品保持至少25米距离; 同上 不能在该物品附近使用手机或集群电话; 同上 报告该物品情况时应准确描述其放置地点和基本特征。

 同上

 场景四:安保人员对该物品进行查验 主责单位:安保领域

 配合单位:观众服务领域 行 动 最初/紧急的反应步骤

 如判定该物品并非可疑物品,则由观众服务工作人员依照拾获物品上缴程序处理; 观服工作人员 如判定该物品属于可疑物品,由安保领域处理,观众服务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其工作。

 安保人员、观服工作人员 备注

 预案三:恶劣天气应对

 风 险 描述 恶劣天气应对 风 险 等级

 主 责 部门 场馆管理部门、观众服务领域 配 合 部门 气象部门、体育竞赛领域 赛前预防工作

 1)场馆管理部门和当地气象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气象部门在赛时提供气象预报,尤其是在可能出现恶劣天气时,气象部门定时通报恶劣天气发生情况。

 2)场馆管理部门及时通知各领域做好应对;观众服务领域密切关注次日天气预报,一旦有雨,次日即在安检/检票区向观众发放雨衣。

 赛时 场景一、二:天降小雨、中雨,竞赛继续进行,但是对观众观赛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或者天降大雨或暴雨,竞赛继续进行,但是对观众的观赛造成重大的影响。

  主责单位:观众服务领域

 资源需求:雨衣 行 动 最初/ / 紧急的反应步骤

 采 取 行 动的业务口/个人 观众服务领域在关键区域部署工作人员监控看台情况,并提示观众雨天路滑; 观服工作人员 沟通与联络

 如果比赛临近结束,及时联络交通部门,确保公交车辆能够准时到达;通过体育展示的公共广播系统,提示观众雨天路滑,要求遵循工作人员的引导,有序退场; 观服工作人员 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或进一步行动

  组织工作人员疏导观众有序退场,在场馆出口发放雨衣(待定),并在关键区域部署工作人员监控情况,并提示观众注意安全。

 观服工作人员

 场景三:天降冰雹或者暴雨,竞赛暂停,对观众的观赛造成重大影响。

 主责单位:观众服务领域

 配合单位:体育竞赛领域

 资源需求:雨衣 行 动 沟通与联络

 采 取 行 动的业务口/个人 观服经理及时联系竞赛部门,核实比赛是否继续进行:

 观 众 服 务经理 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或进一步行动

  A. 如果比赛将在雨势稍减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的,观服经理根据赛前确定的可供观众避雨的场所,指挥观众服务人员引导观众就近避雨,并向观众发放雨衣(待定); 观 众 服 务经理 B. 通过扩音系统和小区短信等方式对观众避雨和比赛暂停给予提示。

 广播员 备注 观众服务经理及时联系场馆管理及竞赛部门,了解后续的比赛安排,及时对观众做好解释工作,同时提醒观众留意比赛情况。

 预案四:注册人员带无票无证人员进入场馆

 风险描述 注册人员带无票无证人员进入场馆 风险等级

 主责部门 观众服务领域、安保领域 场景:观众服务人员发现注册人员带无票无证人员企图强行进入场馆 赛前预防工作 (1)赛前:观众服务通过观众宣教工作宣传持票观赛的目的意义及无票观众禁止进入场馆观看比赛的要求。

 (2)赛前:观众服务通过向场馆管理提出可能出现注册人员带无票无证人员进入场馆的现象及解决办法,请求场馆管理出台管理办法或意见。

 赛

 时 主责单位:观众服务领域

  配合单位:安保领域 行 动 最初/ / 紧急的反应步骤

 采取行动的业务口或个人 观众服务人员立即进行制止,并要求对方去售票亭购票观赛,在阻拦无效时应使该观众始终保持在自己视线范围内,并记下其体貌特征(不采取直接行动)。

 观众服务人员 沟通与联络

 观众服务人员在第一时间报告身边安保人员,如周围无安保人员,应尽快找到运行助理或身边其他有集群电话的人员,通过信息通报中心呼叫安保领域。

 观众服务人员、安保人员、运行助理

 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或进一步行动

 安保人员出面按相关程序解决该问题,如有需要,观众服务工作人员给予配合。

 安保人员 备 注 注意:遇见强行闯入的情况,观众服务人员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记下注册人员证件信息和体貌特征,同时保持其在视线之内,及时通知安保人员处理。

 主责单位:安保领域 配合单位:观众服务领域

 预案五:高峰期间入场与退场观众数量巨大、流线交叉

 风险描述 高峰期间入场与退场观众数量巨大、流线交叉 风险等级

 主责部门 观众服务领域 配合部门 安保领域 场景描述 在观众入场与退场的高峰期间,观众数量巨大,超过了场馆正常的容纳能力,大量观众排队、拥堵,引起观众情绪焦躁。

 赛前预防工作 (1)赛前:观众服务观众宣教及公共信息发布工作中,加强对观赛规则的宣传教育,使观众在观赛时不携带与观赛无关的物品,以免在赛时引起安检口观众人数挤压,观众排队时间过长。

 (2)赛前:观众服务经理根据赛事情况,对该场馆或场馆群观众到达人数预先做出评估,落实重点工作区域人员点计划。

 (3)赛前:与场馆管理领域落实场馆对于退场时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措施的政策,比如:在某些热门赛事,在观众退场前提前关闭或延长部分售卖点与餐饮点,减轻出入口压力。

 赛时措施 (1)赛时:安检缓冲区运行助理随时监控观众人流情况,并向主管汇报,在观众达到高峰时段,如有困难,可要求支援。比赛结束后,座席服务员加入引导员行列,引导观众保持良好的秩序,快速离开。

 (2)赛时:观众主管在观众入退场期间使用集群电话随时监控观众出入情况,如果出口压力过大的情况出现,可请示观众服务经理采取一定的分流措施,减轻工作人员压力。比如:调度吉祥物表演人员。

 预案六:观众不服从管理

 风险描述 观众不服从管理

 风险等级

 主责部门 观众服务领域 配合部门 安保领域 场景描述 在赛时,由于观众违反场馆规则、观众对场馆环境的不了解以及对于亚运会场馆相关规定的不熟悉,从而形成对一些问题的片面理解,导致观众服务工作人员在对观众进行引导及管理时,出现观众不配合的工作情况。

 应对原则 观众服务工作人员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与观众发生正面的冲突,更不能出现争执情况 场景一:观众简单抱怨、对运行无影响(观众不情愿配合工作人员,并出现言语抱怨情况)

 行动 最初/ 紧急的反应步骤 采取行动的业务口/个人 观众服务工作人员对观众所作不当行为进行劝阻或制止,志愿者到达场馆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观众服务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及安抚工作,并感谢对方配合工作

 场景二:观众大声抱怨,影响其他观众观赛或影响正常运行时,观众极不情愿配合工作人员,并质疑场馆相关规定,大声吵闹,影响其他观众观赛及正常赛场秩序 行动 最初/ 紧急的反应步骤 采取行动的业务口/个人 观众服务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制止并进行安抚和解释

 沟通和联络

 如果有必要,根据观众的抱怨与投诉实际情况,可以按照抱怨与投诉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场景三:观众态度恶劣、意欲动手,严重影响其他观众及场馆正常运行 行动 初 初/ 紧急的反应步骤

 采取行动的业务口/个人 观众服务工作人员通过集群电话或运行助理及时报告安保领域,由安保领域处理观众服务工作人员通过集群电话或运行助理及时报告安保领域,由安保领域处理

 沟通和联络

  观众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安保领域做好相关工作

 预案七:观众突发伤病事件

 风险...

篇四: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东湖区承办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 案 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及时、有效处置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遵循居安思危、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指导方针,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大型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南昌市大型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东湖区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组织委员会

  1、组织委员会

 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举行前,在区政府和教体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组委会主任为东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琰,执行主任为东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邓越峰、东湖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储符平,副主任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光辉、副局长何景峰、舒小红和纪委书记胡薇,具体负责赛事及活动的管理。

  组委会具体负责本次活动应急工作预案的制定、预防预警信息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信息的上传和发布,调查、评估突发事件原因,汇总应急工作情况,整合资源,协调工作进程,授权现场指挥机构进行应急处置工作,按照

 上级领导机构规定的统一口径,发布新闻。

  2、领导小组

 在东湖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东湖区教育体育局成立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教体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区教体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组织、领导、指挥本级应急预案的运行及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协调、研究、解决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向区政府报告情况;配合区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发布。

  区教体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储符平,副组长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光辉、副局长何景峰、舒小红和纪委书记胡薇,成员由事件涉及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室负责人组成。

  3、领导小组下设机构

 教体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机构、救援和保障机构 2 个小组,具体职责为:

 现场指挥机构具体负责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信息的采集和传送;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快速处置和控制突发的公共事件;及时向组委会和区政府报告情况,并根据事件态势,提出解决方案和需要使用的资源等。

  救援和保障机构根据应急工作任务要求,针对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中可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应急工作预案,调配可用资源,提供应急保障,落实救援措施,全力配合组委会和现场指挥机构的工作,迅速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保障工作。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1、预防预警

  安全保卫

  安全保卫

  组委会下设安全保卫组,安全保卫组在组委会授权下具体履行安全保卫职责,负责制定和部署安保方案、应急预案,落实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措施。局教体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为安全保卫工作第一责任人。

  信息员

 根据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特点在保卫、消防、交通、公共卫生、场地设施安全等方面分别确定专职信息工作人员,信息员负责相应领域内预警信息的采集和汇报。

  信息报送

 预警信息按应急工作组织程序逐级汇报,报送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真实,保障应急工作信息在应急体系和指挥机构中正常运转,对重要的突发事件信息要随时报告,区教体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接报后要及时报告区政府。

  2、预防预警行动

  行动重点

  行动重点

 防范大规模观众骚乱、人员踩踏伤亡、爆炸、火灾、建筑物倒塌是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预防与应急工作的重点。

  场所设施

 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场所接纳人员不得超出该场所设计或有关部门核准的人员容量,场地、建筑、通道、设施、环境必须符合国家公安、消防、卫生有关安全要求,保证人员紧急疏散和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

  协调运行

 根据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及特点,组委会组织协调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对各项应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障应急组织人员到位、措施有利、救援物资充足。

  3、应急响应

  等级分类

  等级分类

 根据本预案适用范围,按可能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和危害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等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Ⅰ级:出现大规模人员踩踏、爆炸、火灾、造成死亡 30 人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事件,组委会须立即向区人民政府和区教体局报告,区教体局应迅速核实情况,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将处置情况上报区人民政府,由区人民政府启动相应预案。

  Ⅱ级: 出现大规模人员踩踏、爆炸、火灾、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的,组委会立即向区人民政府和区教体局报告,区教体局应迅速核实情况,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将处置情况上报区人民政府,由区人民政府启动相应预案。

  Ⅲ级:出现群体性骚乱事件、10 人以下人员伤亡等较大事件,组委会迅速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并立即向区人民政府和上级体育主管部门报告,区教体局应当掌握信息、了解处置情况。

  Ⅳ级:出现人员受伤、被困或 20 人以上食物中毒等事件,组委会及时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并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和上级体育主管部门汇报,在区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处置工作。

  响应程序

 大型体育赛事或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程序,按逐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各级响应要做到组织严密、快速反应、措施果断、稳妥处置。

  在应急响应的同时,要注意突发公共事件可能产生的关联事件,并争取提前对涉及领域和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以避免次生、衍生突发事件的出现。

 建立完备的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应急工作组织机构、指挥系统、通讯系统等相关资料,内容包括:组委会组织机构名单、值班联系电话;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联系电话;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主要项目管理机构应急咨询服务电话;体育场馆简介、平面布置图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简图;人员疏散和逃生路线、安全导向标志;消防设施配置图;相邻环境、周边地区单位、住宅、附近交通道路图示等。

 医疗卫生

 在举办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前,区教体主动与区卫生主管部门联系,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制定医疗卫生保障方案,落实卫生医疗具体措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医疗救治和卫生应急处理,保障活动期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安全防护

 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中突发公共事件时,现场指挥机构要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反应,准确判断事件性质,确定危险目标和区域,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迅速设立隔离区(带),部署和实施应急保障方案,采取果断安全措施,对在危险区域的人员及重要物资进行紧急施救。

  群众人身安全

 处置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中突发公共事件,首先要保证群众的人身安全。疏散现场群众要按照预案规定的安全方式、方法、路线进行,要有专人指挥和引导,积极维护和保障现场秩序。对身处危险区域的人员须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实施救援同时要注意掌握现场人员情况、及时清点人数,防止遗漏。

  应急人员安全

 按照应急预案任务分工,应急工作人员进入和离开事件现场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应急处置程序,服从现场指挥调动,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工作,避免或减少应急工作人员出现伤亡事故。在有火灾、爆炸的现场环境区域,须有安全保护措施,应急工作人员防护装备和器材应达到防火、防爆、防毒、防化安全要求。

  调查与评估

 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调查与检测、损失与影响、应急处置效果的评估工作是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既定程序。组委会负责调查评估的组织机构在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公安、司法勘查认定和专业部门技术鉴定,综合事件的起因、发生及终止情况,做出客观、真实、全面的调查评估报告。

  新闻发布

 有全区性影响的重大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委宣部和区教体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发布。

 4、应急保障

  障 基础保障

 组委会应与财政、气象、通信、电力、供水等保障部门协调确定应急工作基础保障方案,为应急处置工作所需资金须列入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经费预算,明确和落实应急工作专项保障资金,建立严格的应急保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审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应急工作专项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管工作。

 障 救援保障 组委会与财政、公安、武警、交通、消防、气象、卫生防疫等部门协调确定救援工作保障方案,根据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的特点确定所需的人员、设备、物品、交通运输工具,落实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应急处置保障措施。

 障 技术保障 区教体局根据蒙牛《城市之间》全国 113 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需要成立专家组或咨询组。

 训 交流、培训 (1)公众信息交流 组委会应在最大限度上公布有关信息,包括接警电话、相关责任部门名单、应急法律法规、防险避灾和自救互救常识等。

 (2)培训、演练 组委会应根据常见和可能突发的事件性质特点确定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地演练,提高协调配合、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技能和整体作战水平。

  5 、后期处置 置 善后处置

 组委会应根据事件特点确定善后工作程序,成立善后工作小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善后工作小组专职处理人员安置与补偿、污染物的清理、社会救助物资的管理与监督、应急人员和受灾人员保障理赔等善后工作事项。

 告 总结报告 组委会应在应急工作结束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形成总结报告,全面查清事件起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6、预案的解释 6、预案的解释

 本预案由区教体局负责解释,报区政府备案。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东湖区教育体育局

 二 00 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警 1、预防预警

  区应急委员会 区教体局突发公共事 区教体局 信息分析与上传 工作指示 新 闻

 发 布

  2、应急反应 2、应急反应

  3、区教体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3、区教体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储符平(区教体局局长)

 副组长:陈光辉(区教体局副局长)

 联系电话:8603866

 13907919766

  联系电话:8605318

 13807092128 副组长:何景峰(区教体局副局长)副组长:舒小红(区教体局副局长)

 联系电话:8600878

 13607918531

 联系电话:8601328

 13907917727 副组长:胡

 薇(区教体局纪委书记)

 联系电话:8601878

 13879156866 成

 员:

 组委会区教体局突发公共事 件应急领导小组 区教体局 组委会 (活动组织机构)

 救援和

 保障机构现场指挥机构 工作 指示 新 闻

 发 布集中力量 调用资源信息采集与上传 信息分析 情况报告 协调资源 下达指示 上报信息 建议、请示 财政、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组织实施 现场处置

 陶永红(区教体局办公室主任)

  杜小勇(区教体局体卫艺科科长)

 联系电话:8609537

 13077999191

 联系电话:8606313

 13870622700 王小琏(区教体局督导室副主任)

  王淑良(区教体局财务科科长)

 联系电话:8607375

 13979116520

 联系电话:8609685

 13007280293 吴正球(区教体局基建科科长)

  陈新宪(区教体局勤工办主任)

 联系电话:8609397

 13317912830

 联系电话:6734725

 13007280291 肖

 莹(区教体局办公室副主任)

  黄林(区教体局教育工会副**)

 联系电话:8609293

 13064114616

 联系电话:8607793

 13007218487 4 、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小分队

 队 长:陶永红

 队 员:赛事活动工作人员 5、安全保卫小组

 八一公园保安 6 人 6、医疗急救组

 第八医院医护人员 2 名

篇五: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ldquo;幸福廊坊” 文化艺术节广场文化活动 应急预案 一、 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广场文化演出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最大限度地避免与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危害和影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广场文化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二、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幸福廊坊” 文化艺术节广场文化活动中突发事件的预防、 预警、 应急准备、 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等。

 活动包括:

 2月 14日(正月 十二)“民风古韵” 非遗展演、 2月15日(正月 十三)“时尚盛典” 音乐专场、 2月 16日(正月 十四)“唱响红歌” 群众歌咏活动。

  三、 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 统一指挥、 分工负责、 反应灵敏、 协调有序、 运转高效、 有效处置的原则。

  四、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

 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市文化局、 文化公园管理处、 时代广场管理处有关人员组成。

  组    长:

 李永生 副组长:

 彭智宏、 程济源、 侯波 

 成   员:

 各演出活动工作组员及管理处安保人员 (二)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 按《预案》 要求进入指定位置, 进行现场组织指挥,领导工作。

 总指挥发布救灾、 人员疏散、 暂停演出活动、 应急终止、 恢复演出等命令及对外信息发布; 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职责分工, 立即进入应急状态。

  2、 负责协调现场公安人员, 并组织工作人员和安保人员进行现场警戒、 治安保卫、 道路管制、 火灾扑救及内外联络等;配合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3、 发现火情范围不大的小火, 立即使用附近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并及时向安全及风险管理部报告现场情况, 如发现火情蔓延, 难以扑救, 应拉响警报, 拨打 119向当地消防部门求援并迅速切断电源; 注意保护、 隔离其他区域。

  4、 发现踩踏、 斗殴等事件及时向公安机关等主管部门报告现场情况, 利用广播、 喊话稳定人员情绪, 维持秩序, 由现场保安将人群从演出场地迅速向周围安全地带转移疏散。

  5、 安排人员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6、 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三)

 突发事件发生后, 现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 防范胜于救灾"的原则, 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并在第一时间内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五、 预测预警与报告

 (一)

 信息监测与报告。

 应通过监测和利用公众信息收集本活动中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信息, 并做好分析研判, 及时准确报告。

  (二)

 预警。

 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征兆或突发事件有扩大迹象时,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应通过分析、 研判, 做出预警, 并逐层上报。

  六、 安全管理 1、 活动精心组织, 严格把关。

 演员在演出结束后立即返回工作区域, 避免和观众近距离接触。

  2、 演员在进场后一律进入工作区域, 严禁在场外逗留。

  3、 切实加强活动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

  (1)

 活动开始前认真检查场地和设备设施的安全情况;维持好现场秩序。

  (2)

 加强场内安全保卫工作。

 对现场秩序混乱, 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紧急情况和其他突发事件, 及时进行有效处置, 依法防范和处置演出活动期间的违法犯罪活动, 确保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

  七、 常见应急处置 1、 遇到临时停电, 应立即检查并及时恢复供电。

  2、 遇到群众受伤、 晕倒等特殊情况, 立即报告现场总指挥, 积极进行救治。

  3、 遇到不明人员滋事, 先对其进行教育并劝其离开现场,

 必要时对其进行控制或报警 110。

  4 、 遇到特殊情况, 应立即疏散人群到安全地带。

  八、《应急预案》 的维护 加强《预案》 的跟踪管理, 适时对有关措施进行检测、 修订、 调整, 使其更加适应突发时的救援实际。

     廊坊市文化局 2011年 1月 25日 

篇六: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市 文化和旅游突发 事件

 应急预案 解读文旅发展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全

 预案编制背景 2020年12月17日,市人民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的通知》(并政办函〔2020〕27号),文件要求2021年8月底前完成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 我局成立《预案》编制修订小组,在广泛调研,反复讨论,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的基础上,参照《山西省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太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编制形成了《太原市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送审稿)》应急预案是文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营

  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旅行社条例《导

  游人员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试行)》《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旅游安全管理办法》《山西省旅游条例》《山西省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太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

 01Part征求意见及吸收采纳情况15 家无意见1 1 家 意见未采纳(对未采纳原因已解读)BA《预案》完成后,在内部征求意见基础上,向市直有关部门33家单位征求了意见,15家单位无意见,17家单位意见予采纳,1家未采纳(对未采纳原因已解读)33 家17 家 意见予采纳

 Part行业安全风险 节假日期间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区安全风险 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风险 涉旅交通安全风险 游客滞留安全风险 文化活动场所风险 文化娱乐场所火灾风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服务质量与游客不文明行为等风险020604文旅如花,风险如刺

 0201应急资源调查基本情况应急管理机构 全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共有安全管理工作人员 50 人,其中市文旅局单设安全监管科 10 十个县区中有4 4 个区县单设安全管理科室;其他县区均由相关科室人员兼任,负责对辖区内文化经营单位和旅游企业进行安全监管 各县(市、区)文旅局均无专业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 截止 2020 年底,县级文旅部门共 10 个单位,已全部制定应急预案 但其应急预案内容并不规范,机构改革之后,县级文旅部门并未对文旅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甚至有些单位仍然沿用机构合并之前的应急预案 市级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尤为重要,能够更好的指导区县文旅部门编制文旅专项应急预案,同时与省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相衔接,为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应急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201应急资源调查基本情况应急救援装备 全市文旅系统共有应急救援车辆3 3 台(尖草坪区2 2 台,晋源区1 1 台),及一些基础性应急物资,如:移动电话、测温仪、灭火器、对讲机、呼吸器、应急灯、警戒带、防毒面具、防火服、灭火毯等应急救援队伍 市文旅行业未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市县各级文旅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工作主要依托于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自己互救及市县公安、消防、应急、卫生等部门的救援力量

  总体上,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每年举办全市文旅行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处置文化和旅游突发安全事件积累的经验 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应急救援队伍、应急装备、应急技术支撑等应急资源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深化责任落实、完善应急体系、加强能力建设,为全市文化和旅游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调查结论

 Part预案章节组成后期处置应急保障应急指挥体系监测和预警总则预案章节组成附则附件应急处置

 Part

  --总则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救援第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及时报告、信息畅通;属地管理、就近处置;科学高效、依法规范的原则适用范围:适用于太原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分级注:

 1. 本预案所称的 “ 以上 ” 包括本数(级),所称的 “ 以下 ” 不包括本数(级);

 2. 满足条件之一即可判断级

 别 条

 件一般突发事件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造成10人以下重伤,或3人以下被困的突发事件;形成群体性事件,一次参与人数在3人以上、50人以下,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旅游者50人以下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其他涉及文化和旅游的一般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的突发事件;形成群体性事件,一次参与人数达到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旅游者50人以上、200人以下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其他涉及文化和旅游的较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被困的突发事件;形成群体性事件,一次参与人数达到100人以上、300人以下,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旅游者200人以上、500人以下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其他涉及文化和旅游的重大突发事件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造成100人以上重伤,或30人以上被困的突发事件;形成群体性事件,一次参与人数达到3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旅游者500人以上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其他涉及文化和旅游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Part应急组织体系 指

 挥

 长:市政府分管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副市长 副指挥长:市政府协管副秘书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太原警备区战备建设处处长 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了分级响应主体 重点明确了现场指挥部及其各组设置、人员组成和职责 —— 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应急保障组、社会稳定组、宣传报道组、人员安置组、专家指导组 市指挥部是应对 本行政区域较大文化旅游突发事件 的主体,负责指导县(市、区)应对本级行政区域一般文化旅游突发事件。

 跨市界的一般、较大文化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由市指挥部配合或组建联合应急指挥部,并负责与邻市进行协调

 应急处置流程

 02Part

  --新旧预案异同0 002本次 预案编制是 按照是政府有关通知和市领导批示指示精神,将文化领域突发事件纳入本预案,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大。

 预案编制结合 了《山西省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与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多次讨论研究编制而成。

 新编制的 《预案》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整体结构简洁明了,章节篇幅大幅减少,《预案》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篇七: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体性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1 1 、总则

 1.1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信访条例》、《辽宁省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 ** 管辖范围内发生的下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影响生产经营管理和两级机关正常办公秩序的群体性行为,以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

 1.3

 风险分析

  事业处及下属办公楼因为各种物业纠纷问题有被冲击的可能,出现群体性恶性事件。

 2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领导小组

 2.1.1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处长 副组长:副书记、副处长、副总监、副总师 成

 员:机关各科(部)室、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 2.1.2

 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事件的处置工作; (2)确定相关部门及单位的职责和具体分工; (3)研究制定事件处置措施,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及单位落实工作部署并加强监督; (4)研究解决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2.2

 应急救援办公室

 2.2.1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

 主

 任:书 记(兼)

 副主任:处长办公室主任、综治办主任、处“440”调度室主任 成

 员:由处长办公室、综治办和处调度室成员组成 联系方式:

 2.2.2

 应急办公室职责:

 (1)负责编制、修订事业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定期培训和演练工作。

 (2)负责检查指导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督促各基层单位组织开展突发事故现场处置综合演练。

 (3)参与突发问题的处理工作,按照预案开展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事件进展情况。

 2.3

 相关单位和部门职责

 (1)处长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各单位和部门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和应急预案的执行,接待群众上访,并加强督察督办工作。

 (2)城管综治办:负责联系派出所对在应急事件中发生的违法违纪、以及幕后策划人员的处置和侦查工作,组织保安人员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工作。

 (3)劳动人事科、党群工作部:负责协助参与处置人事干部制度改革,奖金分配、子女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引起的上访事件,党群工作部做好上访现场影像记录工作。

 (4)社会保险管理中心:负责协助参与员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职工福利引起的上访事件。

 (5)物业管理科、综合收费中心、经营计划科:负责协助参与处置因物业、440 维修服务、工程建设等引发的投诉、上访等群体性事件。

 (7)安全环保科:协助参与处置因质量管理、安全事故、环境保护及健康等问题引起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8)工会计生办:协助参与处置特困群体、大型文化活动和涉及员工合法权益的上访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9)纪检监察科:负责因各级管理部门违法违规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开展调查,并追究相关单位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10)财务资产科、企管法规科:负责协助参与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妥善处置提供法律支持。

 (11)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参与有关事件的处置工作。

 3 3 、事件分级

 3.1

 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Ⅰ级)(集团公司级)

 (1)一次参与人数 100 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2)发生冲击处机关等办公场所和要害部门,*******两级机关及其它场所的事件。

 (3)集体暴力抗法,聚众袭击保安、执勤民警或聚众殴斗、械斗等恶性事件。

 (4)阻断交通 8 小时以上,阻挠、阻碍事业处正常生产和物业服务,造成 24 小时以上停工事件。

 (5)造成 2 人(含 2 人)以上死亡或 5 人(含 5 人)以上受伤,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事件。

 (6)参与人数在 20 人以上,或造成较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

 (7)出现跨地区或跨行业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互动性连锁反应。

 (8)其它视情节需要作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3.2

 重大群体性事件(Ⅱ级)(油田公司级)

 (1)参与人数在 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影响较大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罢工等,或人数不多但涉及面较广和有可能进京的非法集会和集体上访事件。

 (2)造成 1 人死亡,或 5 人以下受伤的群体性事件。

 (3)聚众阻断交通 7 小时以下的,或阻挠、妨碍建设工程造成 24小时以下停产的事件。

 (4)油田局域网上或家属区出现大范围串联、煽动和蛊惑信息,聚集规模迅速扩大并出现多个生活小区串联聚集的群体性事件。

 (5)参与人数在 10 人以上,20 人以下,或造成较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

 (6)已引发跨地区、跨行业的影响社会的连锁反应。

 (7)其它视情节需要作为重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3.3

 较重大群体性事件(Ⅲ级)(事业处级)

 (1)参与人数在 20 人以上,50 人以下,影响地区稳定的事件。

 (2)在矿区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在 20 人以上、50 人以下,参与人员有明显过激行为的群体性事件。

 (3)集体罢工并造成一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4)其它视情节需要作为较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3.4 一般群体性事件(Ⅳ级)(科级单位级)

 (1)参与人数在 5 人以上、20 人以下,影响地区稳定的事件。

 (2)在事业处大型文体、庆典活动和重要会议期间聚众滋事或骚乱事件。

 (3)各种非法组织和邪教等组织的规模性集会事件。

 (4)其它视情节需要作为一般性群体事件对待的事件。

 4 4 、预警和准备

 4.1

 预警

 (1)事业处信访办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收集制度,利用社会调查、网络邮箱、信息联络员等途径,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并通过综合分析和判断,对各种不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趋势特别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进行提前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根据分析结果向各单位和部门发布预警,提前准备,分路做好人员、车辆、物资、安全等各项工作。

 (3)通过电视、报纸、会议等形式向群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平息谣传,尽量将群体性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4.2

 应急准备

 (1)对可能发生的 5 人以上规模到事业处机关上访并表现出过激言行、到上级部门上访可能性较大的现象。事业处信访办要在获知情况的第一时间及时通知事业处领导班子,并通知相关基层单位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综治办等相关部门,做好到事发前及时分散劝阻工作。

 (2)对可能发生具有一定规模的封堵交通或冲击机关办公楼等非法活动。由事业处信访办在第一时间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范。具体处置方法与第一条相同。

 (3)对发现有人进行串联、组织、煽动或带头集资等活动,可能引发群体事件的。由事业处信访办上报事业处领导班子后,通知各基层单位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发动全体信息员深入员工群众之中进行走访调查,做好疏导劝解工作。要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及时,并及时与各相关单位沟通,及时启动联动机制进行协助工作。需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的必须及时沟通各项情况,以便对发生的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

 (4)对有外来人员插手油田内的热点、难点问题,企图激化矛盾,制造混乱,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由事业处信访办上报事业处领导班子和上级信访部门,并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各种防范工作。

 (5)对在重大会议、文体活动期间可能发生群众性事件,以及个人

 行为突发事件。各单位要在活动开始前就认真做好重点人员及各种情况的防范工作,在活动期间各单位主管领导要亲到现场,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由信访部门和治安管理部门协调事前做好防范预案,在发生情况时,按照预案执行。

 5 5 、信息报告

 5.1

 报告程序

 (1)发生Ⅰ、Ⅱ级群体性事件时,由事业处应急领导小组上报油田公司领导和信访稳定办公室,以及相关部门。

 (2)信息收集和报送要做到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对各基层单位上报的信息信访办要派人及时赴现场进行核实并续报有关信息。

 5.2

 报告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情况;(2)事件的经过、参与人员数量和估计的人员伤亡数、财务损失情况;(3)事件发生原因分析;(4)事件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5)事件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6)其它需要报告的事项。

 6 6 、应急响应程序

 发生Ⅰ、Ⅱ级群体性事件时,由事业处应急领导小组及时报请油田公司领导、上级信访及有关部门并启动预案做好前期处置工作。在发生Ⅲ、Ⅳ级群体性事件时由事业处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紧急预案。

 (1)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在接到报告 15 分钟内赶到现场,收集现场情况,通知相关单位和部门迅速抵达现场,综治办组织保安,协助公安部门进行现场警戒、疏散救护等基础处置工作。

 (2)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责任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一是重点做好群体性事件挑头人、组织者的宣传工作。多策并举,全面策

 反重点人物,转化其思想,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站到正确的立场上来,并自觉做其他人员的思想工作。二是认真开展对不明真相、被误导的参与群众的宣传工作。对因群众不明真相引发的群体事件,通过做宣传工作,积极引导群众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解决矛盾。三是认真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为了防止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维权等旗号,炒作群体性事件,误导社会舆论,要积极组织有关部门澄清事实,讲明真相,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分清是非,营造健康的正面舆论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看待群体性事件,并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热情,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四是认真做好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后勤工作,防止灾害扩大。

 (3)经过做工作,有效制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宣告应急结束。对事件未得到有效解决且有上升扩大势头的,应当宣告事件升级,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请求援助。

 7 7 、应对措施

 (1)一旦发生上述或其他需要紧急处理的上访事件时,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在接到通知后 20 分钟内赶到事发现场。

 (2)对于发生的可预知的上访事件,首先由信访办负责通知事业处领导并择机向上级信访部门汇报,同时办公室其他成员分别负责通知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具体分工:由信访办和综治办以及联动机构进行联系,办公室的其他成员分别通知有关基层单位,待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齐后,由信访办主持相关会议,并听取主管领导的工作安排,如没有时间可在电话通知中直接按主管领导要求进行相关安排。

 (3)对于突发的群体性信访事件,首先,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尽最大努力稳定局面并努力将上访人群引导到指定场所,同时由信访办上报事业处主管领导,待弄清事件起因后作出相关的处理决定,对于有可能产生越级上访的,要及时弄清上访人员身份,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其所在单位,

 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地点进行劝解工作。

 (4)事件涉及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迅速赶到现场做好组织疏导、劝解工作,直接与群众代表对话,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表态解决的,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公开承认错误;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讲清道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引导和教育群众知法守法。

 (5)综治办根据现场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组织保安队,并联系公安部门维护好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依法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控制现场事态发展;保护好机关和重点单位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守护好要害单位,防止极少数人趁机滋事、制造事端;采取公开的、秘密的手段展开调查,收集并固定事件发生现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证据;适时采取措施,控制局势恢复正常秩序,在采取措施前,要向现场人员明示告知;对事件中的违法犯罪人员及插手事件的敌对分子要依法打击处理;需要向上请示增加警力人员的,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可向上级公安部门提出申请。

 (6)各项处置保障措施参照《** 群体性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执行。

 8 8 、应急终止

 当群体性事件平息后,人员得到妥善处理,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下达应急行动终止,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后期处置。

 有关单位和相关部门要继续做好群众工作,对承诺的解决问题,必须尽快兑现,消除可能导致事件反复的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做好化解工作,并加强跟踪和督察,防止事件反复。

 事业处信访办做好事件的总结、调查及损失评估工作,并形成专门报告上报。各相关单位要根据事件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9 9 、考核办法

 (1)各单位在接到信访办通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到通知地点执行任务,对于未按通知时间赶到的单位视情节给与口头批评或通报批评,造成后果的上报事业处领导班子研究并给与相应处分。

 (2)对于执行预案不利,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并参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给与处分。

篇八: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简本)

 1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体系,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和促进我省社会政治稳定及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我省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我省应急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资准备等各项准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快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采

 取果断措施,组织救援,控制事态扩大蔓延,把事件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分级处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驻地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由其负责事件的先期处置,其主管部门负责事件的应急指挥工作;事发地人民政府在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参与先期处置和应急指挥工作。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资源整合,协同应对。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要明确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牵头部门及其职责和权限,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军队、武警部队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充分发挥民兵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以及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发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1.4

 应急预案体系

  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省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省人民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

  (3)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4)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5)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各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6)山西省大型活动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各类预案应当因地制宜,由制定单位及时修订、补充、完善。

  1.5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或可以预见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2 2

 突发公共事件类别、级别划分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1

  突发公共事件类别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和群众性活动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2.2

 突发公共事件级别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级别的划分标准分为 4 级,分别是: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

  以上四个等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标准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3 3

 组织体系

  3.1

 领导机构

  省人民政府是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在省长领导下,通过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3.2

 办事机构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是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常设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应急办),负责省人民政府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3

 专项工作机构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经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的省突发公共事件各相关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委员会是省人民政府处置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工作机构,对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协调。

  3.4

 市、县机构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3.5

 专家组

  省人民政府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4 4

 运行机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要组织有关部门,整合各有关方面资源,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加强城市应急中心建设,建立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提高农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大中城市要充分发挥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协助周边地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1

 预测与预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在平时就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库,建立和完善数据监测,信息收集、分析、交流和预测制度,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监测与预测工作,对各类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因素进行研判,开展预测工作,进行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

  突发公共事件监测机构和有关单位预测出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或专项工作机构报告。事发地人民政府或专项工作机构接报后,应立即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复核确认,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事态严重时,应当在2 小时内向上级人民政府直至省人民政府和专项工作机构报告。省人民政府对特别严重的预警,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在对突发公共事件预测的基础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发生、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害程度,按照各自的职责,及时作出必要的预警。

  根据国务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划分标准和预警要求,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进行预警。

 预警公告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类别、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以通过广播、电视、通信网络、报刊、宣传车、警报器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4.2

 应急处置

  4.2.1

 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3 小时,同时向有关地区和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省应急办组织协调各专项工作机构及相关部门构建统一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信息采集制度,确保各专项工作机构之间信息畅通,实现资源共享。

 4.2.2

 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在向上级政府报告的同时,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驻地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在其管辖范围内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应在首先报告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通报情况,并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情况严重,需要地方人民政府救助的,事发地人民政府要给予积极救助。

  4.2.3

 应急响应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类别、级别,省人民政府负责全省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处置工作,各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本级行政区域内的Ⅲ级(较大)、Ⅳ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处置工作和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现场救援和善后工作。

  Ⅰ级(特别重大)事件,省长和分管副省长要立即赶赴现场亲自指挥、部署抢险工作。

  Ⅱ级(重大)事件,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和危害的,分管副省长要立即赶赴现场亲自部署抢险工作。

  Ⅲ级、Ⅳ级应急:

  Ⅲ级(较大)、Ⅳ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市、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制相应启动。县(市、区)应急管理办公室、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作出相应的反应。

  驻地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按国务院及其部门规定,应急指挥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按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分别由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参与应急指挥工作。

 省属企事业单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事发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参与应急指挥工作。

 4.2.4

 扩大应急

  突发公共事件有扩大趋势或影响其他地域、其他领域,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处置和应对时,省人民政府应当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广泛动员,需要国家或其他省份提供援助的,上报国务院或国务院应急领导机构请求支援。

 4.2.5

 指挥与协调

  需要省人民政府处置的,由省人民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省人民政府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需要国务院处置的,省人民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省人民政府工作组在国务院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国务院工作组统一指挥和指导下开展工作。

  需要省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省应急办统一指挥,该类突发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驻地单位等予以协助。

  应急、恢复与减灾行动可同时进行。

  4.2.6

 应急联动

  省、市、县(市、区)建立应急机构与行政区域内中央有关单位、军队、武警等方面的应急联动机制。

  应急联动分工如下:

 (1)抢险救援组:由省军区、公安、武警、安监、矿山、地震专业抢险队等部门组成,负责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组织动员居民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2)工程抢险组:由省交通、电力、水利、建设、通讯、铁路等部门组成,负责重大工程、交通枢纽和生命线工程的抢险救灾。

  (3)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由省卫生、医药、畜牧等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心理救助和人畜间疫情控制工作。

  (4)交通保障组:由省公安、交通、民航、铁路等部门组成,负责公路、铁路、空中交通或水上交通保障工作,确保运输畅通。

  (5)治安警戒组:由省公安、武警负责,实施现场警戒,维护治安秩序。

  (6)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省民政、公安、建设、人防等部门组成,负责人员紧急疏散和安置工作。

  (7)社会动员组: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动员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志愿人员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8)物资和经费保障组:由省发展改革委、经委、财政、民政、粮食、商务等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应急物资资源储备,调集、征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

 (9)应急通信组:由省信息办、通信管理、党政专用通信局、人防、广电等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组成,负责现...

推荐访问:大型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文化活动 突发 事件应急预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