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区域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协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27 12:55:05 来源:网友投稿

马 琪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商贸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以政府为依托开发农村旅游业,打造区域乡村旅游业。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也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在区域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将生态文明发展作为发展路线,生态文明建设也为乡村旅游培育并创造旅游景点,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两者相互融合。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有着广阔的乡村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且在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将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的美化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步。区域农村旅游的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农村旅游更快更好发展,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推进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迁移至城市,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生活节奏过快,精神压力增加,回归乡村成为一种可以感到放松的方式。在农村这种氛围中,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风情、风俗,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的人甚至会忆起儿时。开发区域乡村经济主要可以把当地特有的风俗以及风光作为“抓手”,根据这些制定一些体验环节,让游客参与到其中,例如渔业、农业以及畜牧业等,体验后让游客更深层次了解当地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认识自然、适应自然、运用自然并对自然进行的活动,从而在这些活动中建立正确的生产生活方式[1]。

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也要求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的居住地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共创生态文明新时代。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相结合,使之平衡共促进,做好区域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区域乡村经济发展,形成独特的乡村品牌效应。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石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绿色发展,促进区域乡村可持续发展。在区域乡村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圈,倡导游客在游玩时进行低碳绿色消费,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村环境的美化也给区域乡村发展带来更多机会,青山绿水给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于一些荒地、荒山进行恢复,进行绿化种植,不仅优化了乡村环境也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二)区域乡村旅游开发反作用于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在倡导大力发展区域乡村旅游业时一定要将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合理有效处理污染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政府在对农村环境进行整改时要对其适当地进行包装和完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美化程度,吸引游客前往体验,所以说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其作用,可将乡村生态成果进行展示,让游客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使游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环境从小做起。

区域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两者在理论上是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两者性质上存在本质区别,具体问题如下。

(一)区域乡村旅游发展侧重市场效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企业对于乡村旅游发展这一块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为将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从而将游客的需求作为旅游发展标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部分企业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忽视生态环境建设,随意破坏环境、滥用环境,甚至有的企业为将开发效果达到更好,让乡村居民搬出村庄,在开发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有的甚至强制征用土地,与农民发生纠纷,不仅不利于乡村旅游绿色健康发展,也会让企业名誉受损。在对某一乡村进行开发时不仅是开发本地,而且对其周边环境也造成破坏,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乡村文化特色,失去特有的文化色彩,对于游客来说也只能是“到此一游”。

(二)生态文明建设侧重于社会效应

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关注的是社会效益,尽可能地减少对资源的浪费,重视环境保护。提升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合理利用资源的思想,对于这一思想,政府作为主导,应发挥带领作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周边环境的破坏,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对国土空间进行合理利用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但关注点不能只停留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这样会影响区域乡村旅游发展[3]。

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虽然部分资源可得到有效利用,但某些旅游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受到阻碍。对于乡村地区本身就存在的旅游特色应进行保护并美化,要充分认识其开发价值,如国家森林公园、古建筑、古民俗等,让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找到着力点,不能一味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只是政府重视的问题,企业的责任也是一样的。

(三)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全球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重要性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全球旅游是旅游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且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大部分地区开始开发乡村旅游业,强调产业一体化发展、环境的整体建设以及景观的整体建设、全社会共同建设以及各部门对旅游业发展的共同努力。

旅游业从以前的单一模式发生转变,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从以前主要领导者为企业转变为政府领导。在全球旅游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全球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重要性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全球旅游业的发展主要综合了相关旅游部门、项目、资源以及整个行业的整合,所以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才能实现区域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一)战略定位及目标

任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若想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就要寻找乡村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点从而达到协调发展。生态经济是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在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要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平衡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所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就是经济与生态的发展,战略定位就是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将其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能只顾当前利益,对于其长远利益以及整体利益要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加适应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二)区域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

为促进区域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需将培育健康的生态文明系统作为重点工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开展重点工作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主要为培育健康的生态环境、创新持续共同发展模式、建立生态经济制度、推进乡村城镇化建设以及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推进两者协同发展。

1.培育健康的生态环境

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促进乡村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发展的核心部分,所以培育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存在污染的产业进行治理,提高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化生态环境;
其次,要提高对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好对再生资源的利用;
最后,要提升农民的生态文明素养,让农民在使用资源的时候会想到节约资源、再利用资源,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乡村进行清洁整理,建设文明乡镇,同时也要减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保证在原有基础上对环境进行保护美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机融合[4]。

2.创新持续共同发展模式

持续共同发展模式适用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其在许多乡村也得到成功示范,但其成功模式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乡村。所以创新持续共同发展模式一定要与乡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因境制宜,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创新持续共同发展模式可从若干生态经济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示范中进行分析并开展深入研究,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部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做到生态文明区域化,每个区域做到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可有效促进各区域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构建完整的生态链;
将企业或相关产业作为服务质量的纽带,将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业生活进行链接,构建农业建设循环体,促进生态经济循环发展;
最后要鼓励大家绿色出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从自己做起,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技术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3.建立生态经济制度

建立完善的生态经济制度可保证生态经济持续发展。要想建立生态经济制度需重构农村资源产权制度。目前,农村资源产权中产权关系不清晰,产权形式单一,容易产生产权问题冲突,导致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全然不考虑生态环境的突出作用。要重新构建新农村资源产权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分别不断完善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及环境产权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市场对资源的调节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也要重构基层财政运行模式,在实施旅游开发过程中保证政府履行自身职能,推进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开展。

4.推进乡村城镇化建设

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是推进乡村城镇化的手段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的乡村都要建设为城镇。对于农村原有的经济支柱要进行保留,开发旅游吸引游客,保证乡村经济来源多元化,所以需对当地的特色产业进行壮大,并培育新型产业,延伸产业链,让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要提高对农村生态管理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城乡区域协同发展,让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带动区域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共同发展进步,从而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目标。

5.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对生态农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需找到新的方法和路径,通过对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力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可促进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一)打造工业型新农村

工业型农村是将农村的工业发展作为主导,将工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发展农村工业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工业现代化。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工业型新农村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好的工业可以带动区域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在工业基础较为发达的地区打造工业型新农村可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打造农业型新农村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辽阔的乡村地区,农业一直是我国乡村区域发展的重点,随着农业现代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在乡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将生态纳入传统发展行业之中,促使农业转型发展[5]。打造农业型新农村可帮助游客更好地走进乡村,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人情,带动乡村旅游不断发展。

(三)打造特色产业型新农村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乡村的特色优势进行分析,围绕特色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打造特色型新农村。在这一模式中农民的身份也发生转变,不再是单一的从事劳动工作,可根据当地的特色优势开展相应的工作;
同时这种特色产业是经济市场发展的产物,也给农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
特色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延长产业链,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融合较为容易,生态文明对于特色产业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让这种模式更容易得以落实。

(四)打造服务型新农村

服务型新农村建设是建立在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之上的,通过对其赋予附加值让游客拥有很好的旅游体验,其赋予附加值主要可以有休闲、养生、生态等几方面,将依托城市发展,服务城市,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立脚点。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城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休闲放松方式。打造服务型新农村主要是通过利用乡村生活赋予的附加值吸引游客,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收入。这种模式具有投入少、污染低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可将其作为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首选模式。

(五)打造农庄经营模式的新农村

农庄经营模式主要是指居民充分利用家中庭院,利用周边资源打造生态农庄,吸引游客体验游玩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投资成本低、收益较多、见效较快,农民在这一模式中具有很好的主观能动性,将庭院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农庄,这种模式也是农民最容易接受的模式,可以让游客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当地的乡土人情,提高农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所以这一模式也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的。

(六)依靠政府打造新型农村

许多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成为发展旅游的重大阻力,这就需将政府作为依托力量,帮助贫困乡村旅游业发展。在这种模式中企业要发挥领头羊作用,做实事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但是该模式的实施需政府具有良好的财政力量支持,不适合大力推广。实施这种模式不论是前期规划还是后期实施,其都是具有科学合理性的,但这种模式无法很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导致乡村旅游发展滞缓,更别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区域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成为转型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对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并研究其内在联系,寻找更好的方式使二者协调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让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解放劳动力。在二者融合过程中需政府、企业以及农民共同参与,让各种模式得以落实,促使乡村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发展。

猜你喜欢文明区域旅游请文明演绎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分割区域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1年3期)2021-03-25漫说文明农村百事通(2020年11期)2020-06-27对不文明说“不”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42期)2017-06-06旅游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区域发展篇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1期)2017-02-05文明歌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5期)2016-05-14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区域民生周刊(2012年10期)2012-10-14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09年18期)2009-08-31

推荐访问:协同 文明建设 乡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