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10篇

发布时间:2022-08-23 14:05:04 来源:网友投稿

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10篇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中国动画电影镜像理论分析——以《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史谦孙亮(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10篇,供大家参考。

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10篇

篇一: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动画电影镜像理论分析— — 以 《 大圣归来 》 《 白蛇缘起 》 《 哪吒之魔童降世 》 为例史谦孙亮(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安徽芜湖 241000 ): 摘

  要 ] 面对中国在世界上的 “ 失语症 ” 现象 , 说好中国故事是一件迫切的任务 , 作为传播媒介的

 动画电影肩负了传播文化的重责 。

 本文以 《 大圣归来 》 《 白蛇缘起 》 《 哪吒之魔童降世 》 为案例 , 基于拉康镜

 像理论 , 在相对新异下的 “ 一次同化 ” 中从角色形象 、 景观符号 、 故事情节 ; 在文化认同下的 “ 二次同化 ”

 中从文本叙述 、 受众群体 、 产业链的视域做出分析 , 为说好中国故事 、 培养文化认同 、 建立文化自信 ,

 以期对国产动画后续创作与发展有所借鉴 。: 关

  键

  词 ] 中国动画电影 ; 镜像理论 ; 二次同化: 校级立项 ] 2019 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 “ " 一带一路 ’ 视域下中国动画跨文化传播研究 ” ( 项

 目编号 :

 2019kycx066 )

 阶段性成果 。[ 课题项目 ] 2018 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 “ 我国政策法规可视化传播的动画形式研

 究 ” ( 项目编号 :

 AHSKY2018D77 )

 阶段性成果 。沃尔纳 • 海森伯格曾指出 , 技术变革不只是

 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 而且会改变思维模式和评

 价模式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 , 人们获取知识了

 解信息的途径已经由视知觉转向视听结合 , 由抽

 象 、 理性逐渐过渡为直观 、 感性 。

 Z 世代下 , 伴随

 着受众群体消费习惯的养成 , 技术背后也促进着

 个体意识的不断发展 , 时空的分离与碎片化标志

 着脱域机制的形成 。

 如何在传播中使受众认识自

 我 , 强化文化认同感继而达到 “ 理念我 ” 和 “ 社会

 我 ” ” 的统一 , 值得深思 。

 “ 只有发展自己的民族风

 格 , 才能彻底摆脱西方的影响 , 在世界的长廊中

 占据一席之地 。

 。

 ” [ [ 2 ] ] 说好自己的故事才能尝试对外

 传播 , 在 “ 中国故事 ” 全新演绎的时代背景下 , 只

 有根植于文化母体借助于文化符号来打造出中国

 特有的动画形式和叙述方式 , 才能让动画电影走

 出国门 , 对外弘扬中国文化 。

 《 《 大圣归来 》 《 白蛇缘

 起 》 》 和 《 哪吒之魔童降世 》 》 在题材选定上都尝试 “ 旧

 瓶新装 ” ,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叙述自己的故事并且

 获得观众们的热议与好评 ; 在受众群体上也发生

 着转变 , 从幼儿为主到以青少年为导向的思维转

 变 ; 在叙述上开始尝试立足于文化母体 。

 影片中

 借助于符号形象与所表达的符号解释让观众在意

 指的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 , 继而带动动画产业链

 式消费 , 走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

 。一 、 相对新异下的 “ 一次同化 ”( 一 )

 角色形象的突破角色在动画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 ,

  也是展开情

 节发展的表演者 , 是性格与外形的统一 , 在影片

 中具有极高的辨识性 。

 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通过窥

 视角色的塑造与发展 , 经历着从 “ “ 理念我 ” ” 到 “ “ 镜像

 我 ” 的一次同化的过程 , “ “ 认出了自己 , 并发现自

 己的肢体原来是一个整体 ” , 达到自我意识与影视

 角色的镜像统一 。

 。经典 IP 有着独特的受众优势 , 但也极易陷入

 难以超越经典形象的困境 。

 女口 《 《 大闹天宫 》 中的 “ “ 孙

 悟空 ” ” 形象在后续的 《 《 金猴降妖 》 》 《 《 宝莲灯 》 》 等作品中

 难有突破 。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 “ “ S-AT-R ” 双向作

 DONGMANYANJIU

 动漫研究

  I

 121

 用公式 , 即 “ 主体将客体刺激纳入自身认知结构之

 内以扩展知识 , 然后才做出对客体的反应 ” 丿 3 * 受

 众对于外部刺激是根据自我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

 重构 ,

 外部刺激之下能否产生反应抑或是不反应 ,

 “ AT ” 是能否产生认同的关键阶段 。

 正是基于早期

 在观众脑中已有的定式化形象 , 依据经典 I 叙说

 新的故事 , 不同的造型和熟悉又陌生的情节让观

 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接受刺激并且依据已有的结

 构产生反应 。

 这种环境刺激下的能动反馈就是

 “ AT ” 阶段 , 观众伴随主观的判断并且依据情节的

 发展 , 在心理上最终达到 “ 顺应 ” 的程度 。首先 , 2015 年 《 大圣归来 》 率先开始尝试重构

 大圣形象 。

 造型上 , 影片中的大圣是一个中年大

 叔的形象 , 不再是一个筋斗翻上十万八千里 ;性

 格上 , 他也会有自己的无奈以及面对困难时摇摆

 不定 , 最终做出抉择 。

 但在影片的高潮最终打破

 束缚 , 回归观者记忆中的大圣 “ 身如玄铁 、 火眼金

 睛 … … 一个筋斗云啊就是十万八千里 ” ; 其次 ,后

 续的 《 白蛇缘起 》 打造出一个活泼生动的许宣 ,一

 改许仙 “ 书呆子 ” 的形象 , 从开片的陌生 , 不同的

 造型和性格 , 伴随着情节的发展 , 最终在小白通

 过发钗找回许宣记忆中说出 “ 一时欢情 , 我记了五

 百年 ” 达到顶峰 。

 这一刻观众逐渐认同新的情节和

 人物设定也在最后断桥中的相遇产生了 “ 顺应 ” ,

 让观众得到满足与喜悦 ; 最后 , 破 50 亿票房奇迹

 的 《 哪吒之魔童降世 》 , 影片一改哪吒可爱娃娃的

 形象设定 , 取而代之的是龇牙咧嘴 、 黑眼圈加上

 手插裤袋的小魔头 , 与翩翩君子的三太子形成了

 视觉反差 。

 其实魔丸和灵珠终究只是电影叙事的

 一个引子 , 能够让观众产生 “ 认同 ” 的是在观影中

 对哪吒的成长环境 、 与他人固有的偏见和副线敖

 丙在龙族重任 、 正义间的取舍 。

 随着情节的不断

 深入 、 矛盾的不断推进 , 让观众逐渐喜欢上了看

 似丑陋但天性率真 、 想获取他人关注且愿意帮助

 他人的哪吒 , 影片在哪吒化身三头六臂与三太子

 敖丙相抗衡时产生心理的 “ 顺应 ” 。

 结局二人联手

 对抗天劫 , 太乙真人利用法宝救下其魂魄 , 使得

 观众在新与旧中找到记忆的共通之处继而达到

 同情 。( 二 )

 景观符号的记忆一个民族文化记忆的传承 , 需要借助承载物 。

 “ 观者与其说是与再现之物 ( 即景观本身 )

 认同 , 不

 如说是与安排景观使其可见的那个东西认同 ,

 正

 I 电為亡皐 MO-ET/AT 期 E是那个东西迫使观者看到他所看到的东西 ” 。

 ⑷ 影

 片中的场景不仅是帮助推动事物发展的背景环境 、

 一个承载角色进行运动的空间 , 更是一种文化记

 忆的媒体 。

 这种记忆能够提供一个感性的依靠给

 没有此时的此地 , 并且可以让观者通过观看 , 把

 没有情感的场景中文化的痕迹或多或少地激发并

 且传递出来 , 在观看中唤起观众的集体无意识 。爱德华 - 霍尔在语境和意义中指出 “ 在人与外

 部世界之间设置一道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屏障 。

 因

 此文化以多种形态决定我们该注意什么 、 不注意

 什么 ” 。

 首先 , 《 大圣归来 》 中唐朝古城的青石小街

 加上皮影戏台下看戏观众的叫好声 , 皮影戏表演

 着 “ 大圣战天王 ” , 给观众带来一种异样的熟悉感 ;

 大圣在五行山的镜头给观众一种 “ 奇 ” “ 险 ” , 同时

 让观众在不同的动画情节下追寻到熟悉的符号 ;

 影片中小和尚江流儿同八戒 、 大圣在寻找老和尚

 的路途上 , 沿途的山水景观在音乐节奏的带动下

 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中 “ 游 ” 之乐 。

 动画高潮部

 分的混沌之战 , 选景在 “ 悬空寺 ” , 更给观众带来

 了 “ 险 ” 的刺激 , 在感官刺激中追寻文化记忆中的

 认同 ; 其次 , 《 白蛇缘起 0 结合多个地区风景 , 有

 广东洞天仙境 、 南京报恩寺 、 桂林山水 、 张家界

 森林公园等 , 这些景观成为特殊的文化表意符号 ,

 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影片能够通过移情和投

 射 , 更容易产生先验的移情和投射 , 从而产生认

 同心理 , “ 宝清坊 ” 更是打开了观众对 “ 妖世界 ” 的

 想象 , 极大满足了受众的窥视欲 。

 影片中多处出

 现带有道家意味的景观符号 , 正如许宣所说 “ 我什

 么都学学 , 医卜星相 、 奇门遁甲 、 五行八卦 , 什

 么都会点 ” 。

 观众对于传统文化都是有所了解 , 但

 又不是很了解 。

 在影像中不断出现的景观符号和

 蕴含含义的 ( 文化 )

 同时 , 这个有着特殊韵味的含

 义又反过来促使观者不断去反思和认同 。

 佛塔下

 的 “ 伏妖阵 ” 、 高潮时期太阴真君布下的 “ 困妖阵 ”

 以及许宣在**之时寻找 “ 生门 ” ,

 都让观众在景

 观符号中寻找到血脉中的文化传承 ; 最后 , 《 哪吒

 之魔童降世 》 主要分为陈塘关的人界与神界两个部

 分 , 剧中导演取景在四川乾元山 , 片中的 《 山河社

 稷图 》 在想象的世界中创造出一个世界的 “ 真 ” , 极

 大程度满足了中国人对精神世界的创造 、 想象与

 渴求 ; 具有趣味性的还有太乙真人带哪吒遨游仙

 境时展现出水与莲花的世界 , 符合了道家对 “ 水 ”

 具有生命的展现 , 大笔一挥 , 水中创造一条道路 、

 一个世界 。

 老子曾言 “ 上善若水 。

 水善利万物而不

 争 , 处众人之所恶 , 故几于道 ” $ )

 5 * 发展至全片的

 高潮 , 哪吒与敖丙由相斗转为携手对抗天雷 , 当

 二人双手相握 , 灵珠和魔丸的结合 , 两股力量交

 错间显示出的阴阳符号都让观众在无意识中引发

 对本民族文化记忆的认同 。( 三 )

 故事情节的重构影视观赏中 , 受众的心理在保守与求变中左

 右摆动 , 既希望求新求异又依靠于已有的记忆 、

 经验来进行选择和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期待 。

 “ 新东西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 而千篇一律 、 刻板

 的 、 多次重复的东西 , 就难以吸引人们的注

 意 。

 ” ⑷ “ 探索电影的创新度应与观众的欣赏心理保

 持在 " " 似与不似 ’ ’ 之间 … … 使影片具有 2 2 相对新异

 性 " " $ $ 实践证明 , 那种所谓 2 2 绝对新异性 " " 只能引起

 观众的反感和拒斥 。

 ” ⑴ 3 " 1《 大圣归来 》 一改传统故事情节中的 “ 神 ” 性 ,

 转为对 “ 人 ” 性的探寻 。

 影片尝试对大闹天宫后的

 情节进行了新编再造 , 重构了新故事 , 以山妖为

 引不断推动剧情发展 , 面对自身能力的封印 ,在

 危机到来的时刻 , 剧情矛盾点不断推动 , 展现出

 孙大圣逐渐从本我追寻到超我的一个过程 。

 当英

 雄退下光环 , 有的也只是 “ 人 ” 的普遍特性 。

 孙大

 圣在面对小女孩被混沌抓走 , 也曾经想过放弃 ,

 “ 大圣 , 我们快去救傻丫头吧 ”

 “ 我管不了 , 我都说

 了我管不了那孩子 ” 。

 在江流儿哭着独身去拯救小

 女孩时 , 大圣妄图破除封印而坠入河中 , 嘴里含

 杂着 “ 管不了 、 管不了 ” , 与之同时浮现出江流儿

 ( 一个虚影 )

 的呼唤 , 潜意识中做着斗争 。

 伴随着

 一个大圣娃娃坠入水中 , 大圣的手上前接住 , 使

 大圣认出了真实的自己 , 直视自身的恐惧 , 去面

 对险境 。

 影片的最后并没有同传统故事一般展现

 完美的结尾 , 江流儿最后还是牺牲了 , 但唤醒了

 大圣 , 使他最后突破自身的枷锁 。

 这种情节设置

 更加贴近当下的年轻受众 。

 Z 世代下 , 新生代逐渐

 走上社会 ,

 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压力以及自身能力

 不足等自我迷茫的阶段 。

 《 白蛇缘起 》 以一个全新

 的故事框架构造出许仙与白蛇的前世姻缘 , 在延

 续了白娘子和小青角色的同时打造出了不同于许

 仙的新形象 。

 故事以新异的时空背景捕蛇村为开

 篇 , 用倒叙回忆的手法讲述了二人从相知到相爱

 的故事 , 为爱牺牲的许宣毅然弃人成妖 , 面对人

 妖不能一起的质问 , 许宣说 “ 人间多是长了两条腿

 的恶人 , 多了条尾巴又怎样 ” 。

 人妖殊途下 , 人与

 妖的区别是什么 ? 太阴真君的邪恶和小白的善良

 引发观众思考 , 在许宣与小白的爱情中 , 许宣对

 爱情奋不顾身的态度也让观众满足了对爱情的期

 盼 , 符合了认知中许仙与白娘子的人与妖的爱情

 故事 。《 哪吒之魔童降世 》 重构了哪吒与三太子在人

 们心中的认知 :

 魔丸托生的哪吒 , 灵珠托生的敖

 丙 。

 这部电影大胆地对原著故事进行内容改编 ,

 不同于白蛇依托 T 讲述新故事 , 哪吒依旧保留了

 巡海夜叉 、 三太子 、 水淹陈塘关等主要角色与故

 事脉络 。

 全片以 “ 灵珠 ” 与 “ 魔丸 ” 为引 , “ 灵珠 ” 代

 表了善 , “ 魔丸 ” 代表了恶 , 当哪吒因申公豹的黑

 手成为 “ 魔丸 ” 降世 , 百姓由欢庆到知道哪吒是 “ 魔

 丸 ” 降世后的反差态度 ,

 使得新的哪吒闹海在基于

 传统故事的基础上 , 引发观众新的思考 。

 影片中

 哪吒处于一种不被认可的状态 , 孩童嬉闹的天性

 出现在哪吒身上就成了妖怪的凶邪 。

 哪吒与太乙

 真人在 《 山河社稷图 》 中修炼的过程也是哪吒成长

 的过程 , 从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 “ 灵珠 ” 转世时的

 惊讶 , 在得知自己替天行道的重任后开始学习仙

 术 , 学成后顽皮地私逃出 《 山河社稷图 》 到偶遇巡

 海夜叉追妖途中相遇小白龙 。

 至此全片面临新的

 矛盾点 , 三太子面临龙族的世代 “ 囚禁 ” , 要正名

 龙族就要直视哪吒犯下的恶行而不去阻止 , 利用

 天劫毁灭哪吒取得自己的名声 , 但这不符合 “ 灵

 珠 ” 的善 。

 当三太子执意去拯救李靖夫妇却意外暴

 露妖族身份时 , 为保龙族选择水淹陈塘关 , 行了

 大恶 , 矛盾当中使人感触善与恶 。

 全片不断强调

 歧视与固有偏见 , 如对镇压的龙族 、 申公豹等妖

 族的偏见抑或片中对魔丸降世的偏见 。

 该片在片

 尾引出具有高度的立意 “ 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

 己的命运 ,

 我也不知道 ,

 但我知道不认命就是哪

 吒的命 ” 。二 、 文化认同下的 “ 二次同化 ”( 一 )

 基于文化母体展开文本叙述2015 ...

篇二: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浅析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创作特色叶丽琴(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摘 要:2019 暑期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上映第一天就打破了《功夫熊猫 3》创下的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在后续放映中也收获较好的口碑。哪吒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其故事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大家都耳熟能详,在新世纪的今天,将哪吒的故事重现荧幕,观众却依然乐于买账观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影片别具一格的创作特色。关键词:《哪吒》;人物;视觉;叙事1 颠覆传统的人物形象影片对人物形象最大的颠覆显然在于主人公哪吒这个角色,尤其是他的外部形象,这一次被塑造成龇牙咧嘴、大黑眼圈的怪异小子,他爱恶作剧,与传统影视作品的哪吒形象有巨大差异。《哪吒》面部形象之所以由传统可爱的娃娃形象变为颇具丑恶之感的形象,其实与整部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有紧密的关联。影片中哪吒的角色设定是“魔丸”转世,他本身是有邪恶属性的魔物,在村民的眼中是“妖魔”,如果把他的形象设定为以往毫无丑恶之感的模样,很有可能使影片缺乏一种真实性,通过丑陋形象来表现哪吒天生的魔性,无疑是其暴戾脾性的点睛之笔。影片后半部分展现哪吒重情重义,敢于同命运作斗争,他在千钧一发之际以大局为重,拯救村民,前后所带来的反差给观众一种更加强烈的真实感,使原本相貌丑陋的哪吒在观众的心目中变得可爱,甚至是帅气。影片对李靖夫妇形象的刻画也做了颠覆性的改编。李靖夫人啃着鸡腿出场的画面,颇有当下“女汉子”的意味,不再是那个传统的依附于丈夫的形象,而是一个可以陪哪吒踢毽子的好母亲,也是可以穿上战袍战斗的女将。李靖也不再是冷血的父亲,而是可以为了哪吒纡尊降贵请求他人、牺牲自己的慈父。《哪吒》中,李靖夫妇变成了愿意理解孩子的好父母,默默守护在只有三年生命的哪吒身后,正是他们的爱让哪吒在最后恢复了理智,这使影片的立意又加深了一个层次。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太乙真人也一改传统意义上仙道风骨的形象,变成了一个骑着飞猪、说着一口川味普通话的大胖子,为整部影片带来了不少笑点。除了正面人物,该影片在反派角色的刻画上也是一反“套路”模式,以往的敖丙形象是被哪吒剥皮抽筋的恶人,在这里却被塑造成一位重情重义的正人君子,并且性格中透着现代男神的高冷气质,有强烈的正义感,这样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因其质朴纯良的性格圈粉无数,完全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反派角色。人物形象的设计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成功的角色塑造使《哪吒》给不少观众带来强烈的认同感。2 传统与创新并驾齐驱的视觉场景“可视性之所以被看重,是因为当今人类的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具象化了。” [1] 电影也不例外,它是视觉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与克拉考尔所认为的电影“物质现实复原”的本性不同,动画电影甚至在视觉上拥有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它的拍摄对象是绘制的图像而非客观世界的人和景物,可以是对物质现实各种各样的“变形”,这使动画电影的视觉呈现可以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深加工而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假定性。在新世纪,科技的发展使国产动画电影越发往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的路线发展,在审美上更加强调视觉化的效果。哪吒的故事是个古老的传说,将这个故事呈现在银幕上时,不可避免地会运用一些传统的视觉图像,因此,在对这类题材的 IP 进行改编时,稍有偏颇便会陷入老旧或者忽视传统的尴尬处境,《哪吒》恰恰突破了这种尴尬处境。作为首部 IMAX 国产动画,电影的每个画面都是精雕细琢的,其视觉场景的设计不仅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与当下的视觉科技有着较强的关联性。成片里使用了 1 000 多个特效镜头,占整部影片镜头的 80%,邀请了全国 20 多个特效团队协助完成,仅“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这个景的草图就做了 2 个月时间,总耗时 4个月。而结尾的几个大特效段落仅测试时间都在 3 个月左右[2] 。场景是整部动画影片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之一,既指动画影片的剧情得以展开的特定空间环境,还包括除角色之外所有具体物体的造型。《哪吒》中的场景设计一方面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同时也注重创新。首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现主要表现在太乙真人给哪吒修身养性的那幅“山河

 ▲THE FILM影 视98社稷图”,该图可谓是中国画的完美再现。在人物进入到图中的场景后,可以看到每片荷叶都是一个小世界,有雪山、荒漠,还有瀑布景观,影片导演饺子坦言这样的场景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的盆景艺术。其次,在取材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导演并没有止步于继承传统,更是迈出了创新的步伐,致力于制造出颇有奇观化特色的视觉场景,那只“指点江山笔”可以任意修改图中的世界,包裹冰山的火焰,超大体量的水体悬空而挂,等等。影片中传统与创新的并驾齐驱实现了传统艺术美与现代技术美的完美结合。3 映射现实的故事内核过去,动画作品更多是起到教育儿童的作用,而《哪吒》的主题立意却很大程度上能对当下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起到教育启发作用,影片的主题涉及亲情、友情、成长、教育等多个方面,并且都做到深入人心。导演饺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谈到该影片最大的主题,他在没有选定角色时就已经选好这部动画的主题是:“打破偏见,扭转命运”,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神话角色不计其数,饺子在经过筛选之后,认为哪吒作为一个少年英雄符合这一主题的形象设计需要,所以选择了这个故事。为更好地凸显故事的真实性,导演对哪吒这个角色进行了“去神化”处理,删掉传统神话中的一些老旧段落,从一些新视角来讲故事。例如,传统电影故事中的李靖是一个不相信儿子,因为外人言语可以逼死哪吒的父亲形象,但此番影片却塑造了一个严慈兼具的父亲形象,亲情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一个闪光点,尤其是哪吒与父亲隔空相望道别的那段戏非常动人。该影片中哪吒父母的形象设计与情感可以说是现代父母的一个缩影,他们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有时不得不表现出严厉和管教,这背后却隐含着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饺子导演也言明这段亲情故事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感谢父母对自己做动画的支持,如同哪吒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一样。“国产动画电影价值观表现的当代性,不仅仅体现在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也可取材于传统。当代性的体现不等于题材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与作品的当代话语精神相关联。” [3] ,即使《哪吒》取材于传统神话故事,但影片的故事内涵却映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与当代的话语精神息息相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似乎人人都可以是敖丙,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背负使命,更多的是在为别人而活,也可以是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了改变命运坚持自我、不信命。这种价值观不仅是培育青少年观众的精神土壤,同时也可以影响观影父母的教育观,突破了以往动画电影的受众局限性,给动画电影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4 极具现代审美趣味的叙事风格《哪吒》在处理角色关系的时候,明显植入了一些港片节奏和无厘头气质,对话幽默诙谐,接近喜剧片的创作思路,同时还有一些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该片的导演饺子扬言这一创作灵感来源于火锅哲学,他说,“火锅大家都喜欢吃,为什么不会嫌它串味儿了呢?在达到一个度,达到一个平衡的时候,自然而然能够出来好味道” [2] 。该片正是把握好了这种杂糅风格的度,观众在观看时由于影片风格多样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许多情节虽脑洞大开,极富创新性和趣味性,但却不会让人觉得离谱。比如,片中的太乙真人全程说着一口“川普”,给全片制造了不少笑料,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导演饺子来自四川,还有一点是他的团队考证后发现太乙真人与四川绵阳大有关系,“川普”给观众带来一种更为生活化的感受,让人觉得这不是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神话故事,为影片增添了一种亲切感。尤其是当太乙真人通过输入密码和指纹解锁的方式来解锁灵珠时,让人哭笑不得,仙人也操纵着具有现代科技即视感的东西,起到与当下现实生活呼应的效果,十分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5 结语“电影是超越现实的梦幻艺术,以其强烈震撼的视听体验吸引着全球广大观众,而以数字成像技术见长的动画则大大加强了电影的这一典型特性。” [4]奇幻的传统神话给了艺术家们无限的想象力,通过视听语言的形式,结合当下流行文化和人文精神,重新营造出独具魅力的银幕世界,对原著的主题、角色等大胆进行艺术重构,用更加符合现代语境的方式讲故事,既承袭传统文化,又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这是《哪吒》取得高票房的重要原因。参考文献:[1]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 . 什么是视觉文化 [M]// 陶东风 , 等编 . 文化研究 ( 第 3 辑 ). 天津 :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3.[2] 新京报 . 导演饺子:做《哪吒》没别的,就是死磕 [EB/OL].(2019-07-26)[2020-03-23].http://www.xinhuanet.com/ent/2019-07/26/c_1124799993.htm.[3] 张勤 . 国产动画电影的当代性研究 [J]. 当代电影 ,2018(1):155-158.[4] 张慧玲 .“动画 +”,中国影视动画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M].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269.

篇三: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技传播》2020·9(上)33科学普及实践作者简介 :靳璐 ,研究生在读 ,安徽大学 ,研究方向为新媒体。跨文化视角下的影片传播——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靳

 璐摘

 要

 2019 年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传统与创新的基础上传播中国的传统故事与文化符号 ,使“哪吒 IP”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艺术色彩。文章将《哪吒之魔童降世》置于跨文化传播的传播视域下进行解读 ,分析“哪吒”出海这一事件下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以及中国文化符号的创新与传播。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降世》;跨文化传播 ;文化创新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66-0033-02《哪吒之魔童降世》于 2019 年 7 月 26 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成为国产动画的一匹黑马 ,获得了观众对于优质国产动画的认可和支持。本文立足于《哪吒》“出海”的成功案例 ,探讨跨文化视角下中国文化的影片呈现 ,并由此分析影片的传播与策略。1

 基于中国本土的文化符号和影视文本1.1

 民族传统文本的改编与创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背景来源于中国明代古籍记载中的神话故事 ,影片虽取材于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 ,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与创新 ,打破了观众对于原有故事原型的认知 ,魔丸化身的人物起源一改神话故事中灵珠子转世的身世背景 ,在把握传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陌生化”处理 ,为故事重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吸引力。影片不单单是改变了哪吒的身世起源 ,神话故事中被哪吒打死的三太子敖丙被改编成了哪吒唯一的朋友 ,哪吒重生为莲花化身的情节被改编成魔丸如何在三年后的天劫中存活……不论是在故事整体走向还是在细节上 ,电影都进行了陌生化的处理与文化创新 ,塑造了全新的审美与文化体验。1.2

 创新中的文化符号体系《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创新故事与发展的同时 ,影片本身也囊括了深厚的文化素材与符号体系 ,高度的符号化创新强化了中国本土与文化表达。在人物设置上 ,哪吒和敖丙被设计为双生一体的设计 ,灵珠和魔丸各自代表着正义与邪恶。太乙真人被设置为类似于猪八戒的形象并与四川口音相结合 ,守卫结界的兽兵设计成类似于古文物中的青铜面具 ,符号化的结合衍生出了一个个新的鲜明的形象与 角色。影片在道具的选用上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元素。电影保留了传统神话文本中乾坤圈、混天绫等标志性符号 ,并将乾坤圈改编为压制哪吒魔性的法宝 ,这与紧箍咒颇为类似。山河社稷图是太乙真人教哪吒练功的场所 ,实际上出自小说《封神演义》,是女娲的法宝。此外 ,在场景和动画效果方面 ,一幅幅壮丽的场景都尽显大气的山河壮丽 ,山河社稷图里的山川、水源、莲花有着强烈的佛教含义。影片在配色上也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 ,哪吒火莲包冰柱、哪吒敖丙联手抵抗的雷球充满了粒子、电幅、闪电等多层丰富效果的叠加 ,通过各种符号呈现出动画的场景与意义。2

 超现实的魔幻题材与电影主题的聚焦2.1

 魔幻题材的可塑性魔幻题材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型 ,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可塑性。哪吒的故事来源于我国古代充满异域色彩的神话和小说 ,建立在魔幻基础上的创新能够带给观众更多的期待和超现实体验 ,也更易引起观众共鸣。在中国的魔幻电影中 ,魔幻与武侠的结合成为中国魔幻片经典的样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与敖丙身份的对立、申公豹对师门的背叛、师兄弟手足间的伤害都为电影蒙上了一层传统的武侠情结。故事的细节与发展走向都与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情节等相类似 ,同时 ,影片最后在处理哪吒和敖丙的关系上 ,展现出了温情的侠义精神。2.2

 鲜明的正义与英雄主义主题在影片中 ,哪吒担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 ,

 2020·9(上)《科技传播》34科学普及实践以顽强抵抗的方式誓死守护陈塘关 ,传递出“正义追究战胜邪恶”的普世价值观。在对抗邪恶、守护陈塘关的同时 ,真正的英雄主义在于哪吒勇于活出了自己。电影在对哪吒的塑造上做了“弧光”的转变,“所谓‘人物弧光’,就是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者变化” [1] ,影片改变了神话故事和小说中单纯、善良、活泼的性格 ,呈现了龇牙咧嘴、吊儿郎当并不时带有一丝妖魔之气的魔丸形象 ,他勇于突破了人们心中的成见 ,勇于主宰自己的命运 ,层层的铺垫与人物塑造让哪吒的角色更加饱满 ,鲜明突出地刻画了人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英雄主义”。2.3

 贯串在影片中的亲情与家庭伦理相较于神话故事中哪吒剔骨还父、剔肉还母与家庭的剧情 ,影片更加突出与彰显了亲情和家庭伦理。影片将故事聚焦在一个家庭 ,体现出家庭伦理的张力和选择。神话中严厉的父亲在电影中被刻画成教会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道理并试图用自己一命拯救哪吒一命的父爱形象 ,电影着力表现了哪吒命运的不公对个体造成的伤害 ,同时也呈现了亲情与家庭对哪吒带来的改变以及个体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与毅力 3

 跨文化视角下文化的呈现与传播3.1

 中国符号的西方呈现跨文化传播在编码阶段的一次编码和二次编码中 ,一次编码主要是生产本土文化观众可接受的信息 ,二次编码则是生产本土与他国文化观众都可以接受的信息 ,二次编码可以被认为是语言的转换与文化的对接[2] 。电影在紧抓中国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新的二次编码 ,这不仅体现在对民族传统文本的改编与创新 ,更加体现在创新中的文化符号体系。影片在走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 ,既要保持中国本土特色 ,又要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注重文化差异和语言的翻译。翻译实质是一种文化的信息传播,我们势必要把翻译过程视为一种跨文化传播过程并纳入传播学的框架[3] 。电影在传播过程中根据主题被翻译成了“I AM THE DESTINY”,电影的翻译被划分了美版和澳版 ,其中“去你个鸟命”在澳版被翻译成“去你的命吧”,在美版比较平和地翻译成了“忘记你的命运”,这也是基于美国严格的电影分级制度 ,重新建立起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相较于直接用西方观念解读中国文化、改造成西方故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改编不仅延续了中国观众易于接受的传统文化 ,而且将其重新赋予了符合时代的新内涵。霍尔的“高低文化语境”指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 ,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4] 。中国也是主要靠语境传递意义的高语境国家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传播的过程中既要保持中国的特色与本土 ,也要基于不同文化差异环境下寻求情感与文化理解上的共鸣。3.2

 题材的包容性与好莱坞式创作文化具有多元性 ,在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重构 ,能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新的意义与价值。魔幻题材的包容性和兼容性给予影片庞大的创作与创新空间 ,正是由于哪吒神话故事与小说的地域化 ,使得中国文化在脱离特定背景与传统后的传播存在壁垒与阻碍 ,影片从传统的背景下找到创新点 ,在保留原著的基础上将题材置于“魔幻”的情境中,同时加入了中国符号和武侠元素。“魔幻”这一题材为“好莱坞式”大片提供了新的可能。明星、特效、剧本被称为好莱坞电影的几个要素 ,电影全片一共有 1 800 多个镜头 ,其中 1 400 个特效镜头是中国历史以来的动画片之最。电影在特效制作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 ,即使我国的水平距离特效大厂“好莱坞”等巨头之间还有明显的差距 ,但也不失为一次创新与突破的尝试。在叙事模式上 ,影片采取了经典的好莱坞叙事模式和表现手法 ,电影把传统的神话故事打碎重新构建 ,并将命运、意外、情感、人心等全方位地对原著进行颠覆与重构 ,既展现了英雄主义、家庭伦理又突出了个人的身份归属认同 ,也呈现了善与恶、正与邪等的二元对立 ,通过制造戏剧冲突和反转塑造出影片的情节与张力。3.3

 讲“共情”的中国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再是传统的“闹海”故事 ,影片将神话、小说中的内容跟现实语境进行置换 ,照射出具有当下现实意义与被观众广为接受的内容。关乎成长经历和个人命运更是作为“普世价值观”容易产生跨越国界和文化的身份归属认同。电影除了在弘扬“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观之外 ,也凸显出亲情关系、友情关系的处理 ,正是亲情关系引导了哪吒正义、勇敢、理性的人格和成长 ,影片通过对各种关系的阐述来引导观众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能够寻觅对于当下的适用价值和审美取向。《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取材虽源于中国的神话和小说 ,但影片更加倾向于在本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突破 ,讲述被普遍认同和引起共鸣的“中国故事”,这已不单单是“哪吒”走出国门 ,更是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走出国门。(下转第 39 页)

 《科技传播》2020·9(上)39科学普及实践个非营利性组织 ,帮助作者为他们的艺术作品带有伴随作品本身的保护。它正在努力改革版权法 ,提供版权者自我保护的工具 ,在当前版权法的范围内创建一个公共的“版权池”。为此 ,创意共享使用合同赋予版权的实际应用新的意义 ,并授予公众在创意共享许可下使用、复制和修改作品的自由。创造性共享在个人用户中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并在“保持互联网的创造性、自由和开放”的任务下运行。4

 结语互联网信息时代 ,媒体作用于经济产生了更多的效益 ,同时也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媒体版权侵权问题作为基础性问题需要一个平衡的着力点支撑行业的后续发展 ,否则根基不稳 ,发展艰难。为此 ,应当四管齐下 :加强监督 ,提升活力 ;完善立法 ,构建严密法网 ;明确权责归属 ;加大惩罚力度 ,细化惩罚措施。从解决自媒体版权问题到净化新媒体行业环境问题 ,唯有法制建设与媒体齐头并进 ,方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注释①转引自人民网2018年7月3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新技术提速媒体融合”,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703/c40606-30111254.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4月20日。②转引自流媒体网2020年4月28日“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19-2020)”,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185646/keyword_id/-1,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6月18日。③引自财新网2017年7月24日“六神磊磊诉苦‘被’抄袭 自媒体版权保护难在儿”,http://opinion.caixin.com/2017-07-24/101121223.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4月17日。④洗稿,从“洗钱”一词衍生而来,是新闻传媒行业内部的专用词汇。简单说就是某些媒体,尤其是新闻网站通过一系列手段,将稿子“洗白”,从而达到看不出真实的内容来源的目的,争取新闻上线的时间,逃避著作权。参见《人民日报》2017年06月16日05版。⑤引自财新网2017年7月24日“六神磊磊诉苦‘被’抄袭 自媒体版权保护难在儿”,http://opinion.caixin.com/2017-07-24/101121223.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4月17日。⑥引自凤凰网2020年4月28日“我国网民数量超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80821/1706361129537.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6月18日。⑦转引自知识库2018年3月29日“克劳锐:2018中国自媒体行业白皮书”,https://www.useit.com.cn/thread-18501-1-1.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4月18日。MAU:月活跃用户人数;DAU:日活跃用户数量。⑧引自中金控2019年4月12日“2019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2000万个”,http://zjk.yiweibaiying.com/shiping/2019/0412/102665.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 4月18日。⑨转引自中商情报网2018年8月27日“2018年中国自媒体发展分析:品牌归属和价值输出是核心”,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80827/1010411130041.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4月18日。⑩在侵权损害赔偿举证中,两者均在版权法中规定:权利人仅仅需要寻找证据证明作品是属于自己的,而不需要为了侵权赔偿的认定烦恼。不仅如此,对于承担举证的双方,美国的立法也充分考虑到了双方的主观状态。在美国《版权法》第504条(C)款的规定中,版权侵权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显然处理的更加细致,更具有实用性。参见《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的公示》及《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打击抄袭工作的说明》。参考文献[1]吴汉东.浅析新媒体时代著作权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中国版权,2018(12).[2]刘庆.互联网模式下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研究[J].知识产权保护研究,2017(7).[3]黄楚新,王丹.智能互联与数字中国: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8(9).[4]朱丹.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的探讨——以界定法定赔偿可否具有惩罚性为视角[J].中国版权,2018(3).[5]Selene Presseller. Copyright Infringement Via Social Media Live Streaming Shortcomings of the 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J].7 Ariz. St. U. Sports &Ent. L.J.357,2018. 4

 结束语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承认和正视文化的差异 ,更要在传播的过程中思考跨文化语境下的融合与包容 ,探究将传统的文化中心路径转移到以跨文化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哪吒之魔童降世》正是扎根于中国土壤又站立在时代前沿 ,将中国本土与全球化视野相结合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编与创新 ,重新解构了中国文化和符号 ,从而成功地实现了跨文化语境下的弘扬与传播。参考文献 [1]关薇.网络文本中“人物弧光”技巧的运用——以《魔道祖师》魏无羡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8(1):14-17.[2]房思彤.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3]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6. [4]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90.(上接第 34 页)

篇四: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传播力研究作者简介:刘阳 (1990.07-),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安欧亚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英雄之旅”叙事策略分析刘阳 西安欧亚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摘要:“英雄之旅”叙事模式以坎贝尔的神话理论为依据,作为处理叙事的指导性工具,它能跨越差异性文化的传播壁垒,形成共通语意空间,终实现与受众的精神共鸣。《哪吒之魔童降世》也运用了这样的叙事模式,让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普适生命经验获得了兼顾现代审美的传播效果。关键词:英雄之旅;叙事策略;故事模型近年我国国产动画影视作品诞生了许多高质量的作品,如《大圣归来》、《大护法》、《魁拔》、《大鱼海棠》系列等,虽然得到了业界和网友较高的评价,但票房却惨淡到与口碑远不相称。而今年暑期热映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无论票房和口碑都表现优秀。截至 9 月 6 日,该片以 47.6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国内影史票房排名第二的电影。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互联网电影资料库 ) 评分也达 7.8 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技术,富有意蕴深度的文化内涵,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影片成熟的叙事策略,这会为影片精神内核的表达提供能量和动力。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中从最古老的众多神话传说和心理学研究总结归纳提出的“英雄之旅”理论为许多好莱坞编剧、导演作为处理叙事的指导性工具,它能跨越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年龄的传播壁垒,形成共通语意空间,终实现精神共鸣。克里斯多佛·沃格勒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撰写了《“千面英雄”使用指南》的手册,将故事模型分为“英雄之旅”的 12 个阶段:正常世界、冒险召唤、拒斥召唤、见导师、越过第一道边界、考验 ( 伙伴、敌人 )、接近最深的洞穴、磨难、报酬 ( 掌握宝剑 )、返回的路、复活、携万能药回归,并将故事人物总结为英雄、导师、信使、阴影等不同原型。

 [1]如今我们反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叙事策略,它典型地运用了“英雄之旅”的叙事策略,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进行了基于传统又面向世界的重构,既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又符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和情感共鸣。正常世界:魔丸转世出生的哪吒被太乙真人动用师尊法宝乾坤圈控制住魔性后,在陈塘关过着平淡的生活。冒险召唤:由于哪吒降生时被施天雷劫咒,对于哪吒父母来讲解开天雷咒是全家需要面对的冒险召唤,而毫不知情的哪吒被父母安排先跟太乙仙人学习为人之道和昆仑仙术,对于哪吒来说是一场独立面对的冒险召唤。拒斥召唤:当太乙真人以障眼法相授让哪吒拜师的时候,心性顽劣的哪吒首先拒绝。随后在父亲善意的谎言中哪吒得知原来自己天赋异禀竟然是得益于“灵珠转世”,应该肩负替天行道的重任,遂决定响应召唤。见导师:哪吒拜太乙真人为师,在山河社稷图中潜心学习昆仑仙术。越过第一道边界:山河社稷图内是一个完整的空间世界,当哪吒第一次踏进山河社稷图时就暗示他的人生开始由平凡世界正式踏上冒险之旅。考验 ( 伙伴、敌人 ):考验故事阶段往往是收获盟友时刻。急于证明自己的哪吒面临与妖怪搏斗和获得村民信任的双重考验,他的伙伴也是未来潜在的敌人的龙王之子敖丙出现,成为挚友。敖丙的人物介于伙伴与敌人的双重身份,最终回到伙伴的角色。而申公豹则一直是敌人的角色。接近最深的洞穴:哪吒三岁生日宴会——天雷咒即将夺走他生命的日子。申公豹在宴会前告知了哪吒真正的身份不是灵珠而是魔珠,造成了哪吒对于家人的误解,而后魔性大发。这是哪吒本人对于自我身份认知和探索的重要转折,英雄接近最深洞穴。磨难:肩负重振龙族辉煌的敖丙被家族命令趁此机会制服哪吒再活埋陈塘关,至此伙伴角色反转为敌人。偶然机会哪吒得知自己误解了父母之后准备与敖丙竭力对抗,挽救村落。此时需要面临的磨难是接受伙伴转为敌人的内心挣扎。报酬 ( 掌握宝剑 ):在二人斗争过程中,敖丙被哪吒说服二人决心一起对抗天劫以及自己命运。这时的报酬指在二人决斗过程中彼此自我意识的觉醒,获得对抗天命的勇气。返回的路:虽然二人决心共同对抗命运,但天雷咒还是作用在了哪吒身上,虽然敖丙帮忙渡劫,但二人还是危在旦夕。通常返回的路会设计危在旦夕的悬念,将看似已然获得报酬的英雄推向新的悬念。复活:在危难之际魔丸和灵珠转世的他们合体引发了混元珠吸收万物精华的特性,在雷霆中开启了七色宝莲。宝莲打开哪吒和敖丙的灵魂都在里面,虽肉身未保,但灵魂不灭,于是希望还在。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复活。携万能药回归:陈塘关恢复了平静,百姓理解了哪吒为保护百姓做出的努力,哪吒父母也为哪吒灵魂尚在备感欣慰,而哪吒本人则收获了亲情、友情和自我救赎式的成长。通过分析,《哪吒之魔童降世》推动情节转折和发展的叙事动力都非常典型地符合“英雄之旅”的叙事模式。“英雄之旅的模式是世界性的,存在于每一个文化的每一个时期。它所呈现出的变化就像人类的多样性一样无穷无尽,但它的基本形态却是始终如一的。英雄之旅实际上是一套元件,其稳固程度让人不可思议,每一个元件都生长在人类头脑的最深处。在每一个文化中,英雄之旅的细节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在根本上没有区别。” [2] 诚然,“英雄之旅”叙事模式深受剧作家青睐,但其本身也只是理论创作的框架模型,在许多成功的作品中也不尽然完全标准地按照十二个步骤逐一展开,亦有故事情节隐而不显、显而不整的多元叙事策略。而能带给我们更多思考和尝试的是灵活地将这种叙事策略运用到丰富的叙事场景中,让古老意象中蕴含的普适生命经验引发受众更多的情感共鸣。参考文献:[1][ 美 ]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 作家之旅[M]. 王翀译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8.[2][美]克里斯托弗·沃格勒.作家之旅[M].王翀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7.

篇五: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数字艺术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们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创作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哪吒闹海》等一批具有东方美学特征的动画电影,被西方誉为“中国动画学派”。但到了 20 世纪80 年代,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经欧美、日本等国的冲击逐渐走向低潮。在经历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后,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动画逐渐改变了发展策略。2015 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突破了 9.56 亿元的票房记录,位列当时国产动画电影榜首。在随后的几年中,《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诸多优秀动画电影的上映,让国产动画电影焕发出新的希望。《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 2019 年暑期上映的动画电影,最终以49.74 亿元的票房收入,位列国产动画电影榜首。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有着诸多原因,而本文将从叙事角度出发,结合沃格勒的“英雄之旅”叙事理论,来分析影片中英雄之旅的冒险 3 幕与 12 阶段,同时对影片中的 8 个人物原型及其心理功能、戏剧功能进行分析。一、神话起源与英雄之旅神话(myth)源于希腊语“Mythos”,本意是“关于神昉和英雄的传说和故事”,而英文中的“Myth”一词,则是指“对于具有神性存在的某种传说”。“英雄”原意为“保护和服务”,是愿意为他人而牺牲自我利益的人[1] ,从古至今,只要是人类曾驻足的地方,关于人类的神话便经久不衰,可以说神话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的。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神话不属于历史,但是神话中也有着历史的影子。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步,神话的原始功能逐渐淡化并被淡忘。但是,由于神话自身的结构和要素使其并不会因时间、空间的转移而产生本质变化,因此神话不会在根本上从人类社会文化中消失的。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分析了不同时期的英雄神话传说,它们互相并不存在联系,但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坎贝尔将这些英雄故事整理后称之为“千面英雄”,并将英雄的冒险历程定义为“英雄之旅”。在坎贝尔的英雄之旅中,英雄踏上由3幕17个阶段构成的旅程,这种循环的英雄旅程模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2] 。随着 20 世纪末与 21 世纪初“大众传媒”技术的兴起,神话以电影为载体再度复活,美国好莱坞电影运用技术优势与叙事策略开启了神话故事改编的序幕。迪士尼公司编剧指导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在坎贝尔理论的基础上,将英雄之旅修改为 3 幕 12 个阶段。第 1 幕中为出发、分离,展示出英雄所处的日常世界,随着使命的召唤和拒绝召唤,英雄走出日常世界后,将开启新的一幕。第 2 幕为沦落、入会、穿越,主人公进入冒险的旅程,经历了考验、相遇、磨难而不断成长,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英雄,同时这里的成长与英雄所遇到的人物有关。第3幕为回归,英雄通过成长获得能力,并回归到最初的世界。同时,沃格勒在心理学家卡尔 . 荣格的原型理论基础上提出,在英雄的旅程中有 8 种人物原型,这些人物原型分别为:英雄、导师、伙伴、边界守卫、信使、变形者、阴影、骗徒。8种人物原型代表着不同的角色,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英雄为了完成使命,拯救大众而牺牲自己;导师、伙伴指导并帮助英雄;边界守卫、信使通过考验和传达信息的方法帮助英雄成长;变形者、骗徒不断地欺骗和诱惑英雄,阴影则是试图阻碍和毁灭英雄。因此,合理地运用人物原型才可以发挥出角色本身的功能,并为角色的塑造提供更有利的参考。“英雄之旅”的叙事解读——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文 / 王金亮摘

 要:2019 年暑期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终以 49.74 亿元的票房收入,占据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影片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同时采用英雄叙事的手法,演绎了“当代哪吒”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传播与交流更加便捷,大众文化也逐渐走向多元化。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相互融合是大趋势,英雄神话主题影片在讲述英雄故事的同时,集中、多元地展现社会价值与文化精神,才可以获得人们的认同与喜爱。关键词:神话故事;英雄叙事;英雄之旅;人物原型 DOI:10.16129/j.cnki.mysds.2021.02.027

 78 创意 20 21 / 02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英雄之旅”叙事模式英雄之旅作为好莱坞商业电影中主流叙事结构,一直沿用至今[3] 。因此,《哪吒之魔童降世》运用英雄之旅叙事模式是较为稳妥的办法。下面将根据沃格勒的理论,分析影片中存在的叙事结构,可以明确沃格勒理论的典型性和合理性。(一)英雄之旅第一幕:哪吒阴差阳错降生为魔丸,父母骗他是灵珠转世,拜师太乙真人学习仙术,当哪吒踏出山河社稷图之时,便是通过第一道边界。第二幕:初出茅庐的哪吒打败海夜叉救出小女孩,并结识了伙伴敖丙。随后,哪吒自我身份的知晓,便是经历磨难的开始,他在生辰宴上魔性大发,大肆破坏后逃离现场。敖丙受命活埋陈塘关,至此伙伴身份反转,哪吒得知真相后速回,二人大战后,敖丙受感于心,与哪吒共同对抗天劫。哪吒通过返回的路,灵魔合体为混元珠共抵天雷,太乙开启七色宝莲,保住二人灵魂。第三幕:哪吒成为救世主,收获了亲情与友情,也得到百姓的爱戴。正常世界:哪吒阴差阳错降生为魔丸,太乙真人用乾坤圈封其魔性,父母无奈将他关押李府,因此哪吒整日无所事事,偶尔偷偷溜出去,以戏耍百姓为乐。冒险召唤:元始天尊对魔丸施法后,天劫咒成了哪吒一出生就注定的命运,李靖一家不得不背负起命运枷锁,接受使命的召唤。拒斥召唤:太乙真人利用山河社稷图诚心传授哪吒仙术,并收他为徒,但被哪吒拒绝。随后,李靖夫妇用善意的谎言称哪吒是“灵珠转世”,应该肩负替天行道的重任,在这种诱惑下哪吒才决定接受召唤。见导师:随表面上太乙真人为哪吒导师,但真正帮助、引导哪吒的都是李靖夫妇,哪吒在山河社稷图中潜心学习昆仑仙术也是父母的意愿。跨过第一道边界:当哪吒踏出社稷图之时,暗示他的人生开始由平凡世界正式踏上冒险之旅。考验、伙伴、敌人:哪吒离开山河社稷图后,与妖怪搏斗想赢得百姓的信任,却再次陷入被误解与考验中,他与敖丙结识后,二人成为挚友也引发了更大的威胁。接近最深的洞穴:哪吒自我身份的知晓,造成对家人的误解,在生辰宴上魔性大发,大肆破坏后逃离现场,这是剧情重要的转折。磨难:敖丙受命活埋陈塘关,至此伙伴身份反转,哪吒面临的磨难是伙伴转为敌人的内心挣扎,此时得知误解父母的真相后速回,与敖丙大战厮杀。报酬(掌握宝剑):二人在打斗过程中,敖丙被哪吒的做法折服,决心放弃龙族的计划,转而同哪吒一起对抗天劫以及自己的命运。返回的路:天劫咒来临时,哪吒被迫渡劫,敖丙抛出万龙甲但也无济于事,二人危在旦夕。复活:魔丸和灵珠合体后,引发吞噬灵气的功能,此时,太乙真人抛出七色宝莲将二人魂魄保住,虽未保留肉身但灵魂犹在。携万能药归来:灾难过后,陈塘关人民得以保住家园,哪吒拯救了百姓更得到爱戴。他与命运抗争之中,收获了亲情与友情,也完成了自我的成长[4] 。(二)人物原型根据沃格勒的理解,在英雄的旅程中有8种人物原型。分析《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应的人物原型,可得出以下结论:英雄 / 哪吒,导师、伙伴 / 李靖、殷夫人,边界守卫 / 海夜叉,信使 / 太乙真人,变形者 / 敖丙,阴影 / 申公豹,骗徒 / 龙王。人物原型的功能主要分为心理功能与戏剧功能,分析《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角色代表的原型功能,可以判断出在剧中起到的作用。哪吒:拥有自我认知的能力,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同感,通过成长与行动,最终完成了从魔丸到英雄的自我蜕变,哪吒的成长之旅也是一次破除偏见的心灵之旅。李靖、殷夫人:他们代表了以前的英雄,并通过传授和赠与礼物的方式,引导哪吒一路向善,赠与礼物便是为爱救子与共同抵御天雷。海夜叉:在旅途中通过阻挠、心魔、测试的方式,不断测试初出茅庐的哪吒。太乙真人:引发改变、激励、传递天劫降临的消息,并主动收哪吒为徒传授本领来抵御天劫。敖丙:传播能量、制造怀疑和悬念,从友到敌再从敌到友的转换。申公豹:作为反派,有被压抑的能量,不断向英雄发出挑战,并制造冲突与威胁,一手策划了盗换灵珠到毁灭陈塘关的过程,通过消灭他人达到自身的目的。龙王:限制自我膨胀、增加喜剧性,申公豹的合谋并出现次数较少。那么,合理的人物原型的分析,更有利于观众理解认识剧中人物。三、结语《哪吒之魔童降世》遵循了从传统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运用到动画创作中的改编方法,这种方法不仅稳妥也是当下中国动画主流的创作方式。相比 1979 年版的《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叙事方面是创新的,它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成功借鉴好莱坞电影英雄之旅的叙事模式;第二,基于当今时代背景,进行了符合本土化的改变。因此,影片的创新化改编对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发展提供了可借鉴之处。但是,影片的改编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那就是过分地注重国内市场,而忽视了发

 79 数字艺术一、文物数字化发展现状(一)文物数字化在论述“文物数字化”概念之前,首先,要阐述“数字化”的含义。所谓数字化,是指将客观事物(信息、信号)抽象,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形成“比特” (数字0和1),并对其进行加工、存储、处理、表现、展示和传播的过程[1] 。其次,需要阐释“数字技术”。数字技术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2] 。最后,再来阐明“文物数字化”的具体概念。文物作为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现今中国需要保护、展示、传播文物数量巨大。文物数字化就是把文物的尺寸大小颜色等信息、图像信息、背景信息与文化信息等,表示成数字量,以便与对文物进行存储、展示、研究利用。(二)文物数字化发展现状20 世纪末期,文物数字化开始兴起,之后在全世界内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的文物数字化大趋势开始于 1998 年,由河南博物院首次开始文物数字化工作。2015 年 5 月 18日,“内蒙古博物馆流动数字博物馆”正式启用;南京博物院数字化博物馆在 2016 年正式上线;由百度打造的“百科数字博物馆”于 2012 年 5 月正式上线以来,网络参观人数文物数字化在新媒体下的展示与传播价值——以《每日故宫》App 为例文 / 徐锦宁摘

 要:文物数字化是传统文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扩展,它在传统文化保护、展示、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物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极大地丰富了文化遗产的魅力,并且大大增强了公众体验、浏览与学习传统文化的意愿。本文基于文物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出品的手机应用软件《每日故宫》为例分析其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的方式与特点,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文物数字化的展示与传播的新策略。关键词:文物数字化;新媒体;故宫博物院;每日故宫展国外市场。《哪吒之魔童降世》仅凭借本土力量就能跻身全球票房前 100 名,但在国外票房该片远不如国内,创作者一味注重国内观众的审美趣味,同时也受困于国内市场的局限性,这样的问题在其他中国动画影片中也同样存在。相较于美国动画电影,往往以世界各国的文化主题为范本,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最终倡导世界和谐大同的理念,能够被各国观众所接受,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做法。那么,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传播与交流更加便捷,大众文化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全球文化的多元化,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相互融合是大趋势,英雄神话主题影片在讲述英雄故事的同时,集中、多元地展现社会价值与文化精神,才可以获得人们的认同与喜爱[5] 。但从长远来看,着眼于自身古典文学作品的改编是中国动画发展道路上要经历的过程,相信随着中国动画的不断发展,代表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影片终将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 沃格勒 . 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 [M]. 王翀,译 . 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7.[2] 坎贝尔 . 千面英雄 [M]. 黄珏苹,译 .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41.[3] 吕远 .“英雄的历程”——好莱坞主流故事模型分析 [J]. 当代电影,2010(10):97-103.[4] 刘阳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英雄之旅”叙事策略分析 [J].传播力研究,2019(29):73[5] 武重阳 . 美国影片《疯狂动物城》的文化多元性 [J]. 电影文学,2017(6):127-129.作者简介:王金亮,韩国湖西大学造型融合艺术学科动画方向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编辑:豫民

篇六: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制作数码世界 P.102不连贯,在拼接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操作中会产生很大的难度,导致后续工作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另外,在影像集的拼接过程中,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也会造成质量方面的问题,进而对后续工作造成影像,限制了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发展。在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应用过程中,通常会在原有基础上对其进行色彩上的调整,这种调整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指导,很容易造成数据上产生一定的误差,导致有些影像制作不出原有的目的或者色彩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应用在具体的生产发展中,这也是常见的问题。三、加强数字正射影像图应用的具体措施1.改善原有拼接技术对于数字正射影像图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精准度较高的计算机软件,对影像进行操作之前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研究,确保原始影像图没有存在拼接上的问题,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在制作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避开一些关键性的位置,可以通过正确的制作方法加强图像边缘的裁剪,让数据更准确的显示在图像中,有效的保证图像的还原度。2.加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纠正数字正射影像是一种新型测绘产品,对于地理信息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洪水监测、旱情监测以及农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际上,加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应用目的就是加强影像图的信息纠正,同传统的线画图相比,它有着更丰富的地理信息,成图周期更短,工作效率更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用合适的制图方法,不断的对图像中的错误信息进行纠正,还原它的真实性,通过合理的科学方法来完成对有效信息的提取,从而保证在城市规划以及土地管理方面都可以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3.加强多角度的应用范围对于数字正射影像图来说,不仅仅是在地理信息上的应用,还应该提高制作过程中的精度,让其应用在更多的领域中。例如对于城市绿化来说,数字正射影像图可以通过对图像上色彩的调整,完整的还原整个市场的绿化范围,清晰的表现出一定区域内绿化工作的分布状态,从而根据图像上的比例,计算出绿化比例,从而为下一步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四、结语总而言之,数字正射影像图就是通过图像来反映出一些具体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多种制作方法来完成有关工作,有关人员应该找到在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加强数字正射影响图的具体应用范围,促进它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1] 薛以柱,王兴辉,付连刚.正射影像图的处理方法和流程研究 [J].黑龙江科学,2017,8(10):148-149.[2] 张华敏.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应用及实践 [J].江西测绘,2015(03):53-54.浅析国产动画电影未来发展之路——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韩慕

 余杨

 辽宁传媒学院 摘要 :2019 年的暑期档,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打破了 2019 年暑期档“冷场”的僵局,连续两次的密钥延期,最终让电影《哪吒》以 49.72 亿的票房收官。《哪吒》也一路攀升为中国动画影史票房第一,中国影史票房第二。本篇文章就以电影《哪吒》来看未来中国动漫的未来发展之路。关键词 :国产动画电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

 电影营销纵观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中国动画几乎一直处于低幼阶段,面对的受众也只是针对儿童群体。今年暑期一部《哪吒》创下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记录,以49.72亿的票房登顶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哪吒》的大火绝非偶然,其背后的制作、营销、宣传等每一个因素都是促成《哪吒》高口碑、高票房不可或缺的环节。这其中也给中国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一、老 IP 新故事对于传统 IP 的创新是《哪吒》的优胜之一。这也是未来中国动画电影的一个发展方向。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一方面凸显中国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老IP具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可以减小电影投资风险。故事改编的创新程度与合理性也是动画电影创作者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哪吒》破天荒一改哪吒水灵儿娃娃的形象,将哪吒塑造成一个自带“烟熏妆”的丑娃,这一形象的颠覆成功成了电影的一大卖点。哪吒丑娃形象一经曝出,便引来一系列的话题讨论,也提高了观众对于电影本身的关注度。不仅是哪吒形象的一改观众对哪吒的传统认知,在电影中还有多处的颠覆传统的创新,比如太乙真人被塑造成“英俊潇洒”的胖子;殷夫人从弱女子,变成降妖除魔的女强人。从故事情节来看,《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不认命的主题设定,与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相适应。“打破成见”“是人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观众从中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影子,与电影中的人物形成共鸣。电影是一种精神消费品,真正找到观众心中的“软肋”才能使电影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所谓的“软肋”就是现在观众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或者是现在观众心中最缺失的东西。未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创新同样可以借鉴《哪吒》这样将观众认可的价值观融入到动画电影的故事创作中去,来提升电影在观众心中的认可度。二、制作精益求精《哪吒》大火的背后离不来主创团队对电影制作的精益求精。全片 80% 的特效镜头,66 次的剧本修改,导演饺子五年打造一现象级巨作——《哪吒》。从剧本、制作、美工到后期配音,每一个环节导演饺子都要严格把控,为了达到效果,导演甚至故意“骂哭”配音演员。《哪吒》的参与制作人员超过了1600人,特效制作动用了近半个动画业的工作人员。如此精益求精的创作团队与当下市场中的一些低幼动画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制作方面,《哪吒》给中国动画电影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一部好的动画电影不仅要有好的故事剧本支撑,最重要的还是在后期制作最后呈现给观众的视觉感受上。毕竟动画电影不比真人电影,每一帧没一个镜头都需要后期画师与特效是反复打磨与修改。从电影《哪吒》的制作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动画业与好莱坞电影的差距。在《哪吒》登上中国动画影史票房第一的时候,网络上就掀起了中国神话宇宙的讨论,网友也一度认为《哪吒》的大火将开辟中国神话宇宙市场,可我们要认清的现实是,一部《哪吒》的制作就动用了中国近一半的动画业人员,而类似于《哪吒》此类的电影放在好莱坞仅仅几家动画公司就能搞定整体的创作。所以从中国目前的动画产业来看,想要打造中国神话宇宙还需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也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三、营销为王成功只有一次机会,一个好的营销策略可以使电影锦上添花。

 《哪吒》的大火,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互联网立体式营销,其利用互联网加大网络传播的引导力,适时挖掘共鸣点,从而达到口碑传统的目的。比如发布前端海报;微博发起“扎一个哪吒头”“画哪吒大赛”等话题与粉丝互动形成二次传播。与此同时官方还特意发布了各种表情包,鼓励用户 UGC 内容,《哪吒》的营销用一种社群交互式的营销理念实现了电影与用户的深刻对话,开启了社群消费体验的新时代。电影前期的间歇式点映形成了一种饥饿营销。点映后在豆瓣、猫眼等平台形成了极高的口碑,许多专业电影人在观看点映后纷纷为影片进行宣传,提前五天结束的点映让未观看点映的观众对电影充满期待。这种间歇式点映的方式成功引导了观众的需求。在电影热映期间,与其他电影的互动营销形成一种集群效应。比如与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互动海报,还有在电影登顶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时发布的国产动画齐贺哪吒登顶的海报。找到电影的共同点进行联合营销,借别人的口碑来宣传自己不仅宣传了同僚也成就了自己,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对于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营销手段的创新是电影成功的必经之路。所谓营销为王,再好的故事、制作没有营销宣传也很难让人知道。中国动画电影在做好自身故事与制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宣传营销策略,不让好电影埋没。四、结语虽然中国动画电影与日本、好莱坞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从近几年中国出品的动画电影来看,国产动画电影正一步步发展起来,《哪吒》的高口碑加高票房,即将上映的神话三部曲第二部《姜子牙》目前已有 19.5 万人的想看记录。中国神话宇宙或许很遥远但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可期。参考文献[1] 蒋海军,叶玲.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IP 运营策略启示录 [J].电影评介,2019(11):93-95.[2] 刘珍珍.《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内容创新与传播策略分析 [J].西部广播电视,2019(18):6-7.万方数据

篇七: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________I

 D O N G N A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N

 C H U A N B O 特别策划一为大时代留影:

 华莱驅研究一本栏目与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合办跨文化视域下中西动画电影的符号学解析— — 以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 《冰雪奇缘》为例张 鹏(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北京 100024 )本文微信网页版摘 要 :符号学家认为,人类社会是由无处不在、形形色 色的符号编织起来的,其中影像符号是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 一 。

 近年来,在三维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媒体技术 的支持和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下,动画电影从世界电影业寒潮中 异军突起,成为各国文化输出的重要产品。本文将动画电影文 本看作是一个面向现实和观众的开放的社会文化符号系统,以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迪士尼动画电影《冰雪奇 缘》为例,从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和语言符号三个影像符号系 统比较中西动画电影,透视出影像符号背后表征的中西文化价 值观差异。关键词:符号学 动画电影 影像符号 跨文 化 中西文化价值观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 ) 无疑 是2019年中国内地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影片之_。影片改编自 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 ‘生而为魔"却坚信“我命由我 不由天"、与命运勇敢抗争的故事,该片于2019年7 月2 6 曰 在中国内地上映,随即引发全民观影热潮,并一路刷新票房 记录,截止2019年10月1 0 日,《哪吒〉内地总票房突破49.7 亿元,跻身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第二位,仅次于<战狼2〉 ,创 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神话。在收获了高票房的同时,影 片也收获了高口碑,豆瓣评分8.7分,猫眼电影评分则高达 9.7分,《哪吒〉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动画电影史上一部不可 忽视的现象级影片。〈冰雪奇缘》也算得上一部红极一时的 现象级影片,该片是2013年迪士尼出品的3D 动画电影,于 2013年11月2 7 日在北美上映,全球票房超过6 0 亿元,成为 迪士尼动画史上最卖座的动画电影。影片改编自安徒生童话 〈白雪皇后〉,讲述了生来被施以冰冻魔咒的艾尔莎女王因 恐惧失手冰冻了整个阿伦黛尔王国,为了不伤害他人,孤身 逃往雪山。妹妹安娜公主为找回姐姐、寻回春天,展开一段 拯救王国的历险故事。影片包揽了第8 6 届奥斯卡最佳动画 长片奖、最佳原创歌曲奖、第7 1 届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奖° _ 、 电影符号学的理论渊源符号学家认为,人的社会,整个人类世界,浸泡在一种 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没有一刻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 东西叫做符号 m 。

 符号被定义为一切携带意义的感知,符号 学就是研究意义的表达、传播、接收和理解的学问。人在世 界上要处理的一切,包括家庭、社会、人际关系、信仰、意识 形态,甚至生死态度,我们的全部人生,无非是意义的组合,没有符号给予人的世界以意义,人就无法存活于世|21。从整 体上看,西方现代符号学理论大致有三大来源,分别是现代 语言学家索绪尔,符号学家皮尔斯以及德国近代思想家卡西 尔|31。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符号学逐渐成为各个人文社会 学科的总方法论,一些学者开始在符号学框架思考电影是如 何通过影像来讲述故事的,1964年,克里斯蒂安•麦茨在法 国 《通讯> (Communications)学刊发表《电影:语言还是言 语?〉,标志着电影符号学问世|41。麦茨将电影视为一个类似 于语言的符号系统,是 ‘ ‘能指”和 “所指”的结合体,但他强 调电影是一种“没有语言系统的语言”,也就是说,电影可视 为一种拥有自己表意规则和内在结构的艺术符号表达形式, 具有象征意义和表现本质,但它又缺乏完整的符码系统|51。

 因而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不在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义 关联,而在于每个影像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 说,电影符号学就是一门以符号学为方法论、探讨影像符号 如何表意的一门学科。对电影的符号学研究,不是对抽象的 电影语法的提炼,而是把电影文本看作是一个面向现实和观 众开放的符号系统|61。在跨文化视域下,每部影片都可视为 一个文化文本,每个影像符号都是某种文化的载体,导演在 用影像符号表意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向每个影像符号注 入某种文化元素。因此,每部影片都是导演将意义和文化元 素进行编码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符号系统。观众观影的过程,

 就是从该符号系统中解码出意义和文化元素并获得审美享受 的过程。二、动画电影的影像符号优势媒介技术的发展使静态、无声的图像符号逐渐向动态、 有声的视听符号过渡,大大提升了影像符号的叙述能力。近 年来,在三维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媒体技术的支 持和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下,动画电影从世界电影业寒潮中异 军突起,成为各国文化输出的重要产品。动画影像是一种通 过动画技术制作出的纯虚拟影像,是为表达意义而创造的 符号系统,是对想象世界的直接符号化。纯虚拟影像使创造 者摆脱了原始媒介的限制,扩大了影像符号表意的自由度和 创造性,它可以把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轻而易举地具象化, 而不必受现实逻辑和物理时空的限制|71。考虑到动画电影 的大部分受众是儿童和青少年,影片中抽象的表意很大程 度上都依赖于具象的影像符号,因而无论是呈现角色、场景 还是道具的影像符号,都更加具体形象,表意更为清晰,对 文化元素的呈现更有目的性(如:为了文化输出而特地融入 传统文化元素),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意义的解读也更加开 放。2020年 第 4 期 (总 第 188期 )|系本#播

 三、《哪吒》 与 《冰雪奇缘》的符号学解析符号的载体必然依靠某种媒介来传递意义(文化元素也 可视为一种意义),电影就是一种多媒介艺术,不同媒介传递 的意义总是被一定的感知系统所接收,因而我们可以同时根 据媒介和感知方式来划分电影符号的类型。除了电影诞生之 初的无声电影之外,所有电影的符号系统都可分为视觉符号 (图示、影像等)、听觉符号(声响、音乐等)和语言符号(特 指影片中的人物话语)等多个符号系统组成181,本文将从影 片的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和语言符号三个符号系统解析〈哪 吒〉和 〈冰雪奇缘》这两部影片中符号所携带的意义内涵和 表征的中西文化元素,并进行跨文化的比较,透视两部影片中 出现的中西文化价值观差异。(—)视觉符号表征的中西文化差异1. 视觉景观的整体建构一 中西文化符号的意象化为了丰富影片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借助于三维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将传 统文化符号进行意象化重置,建构出画面精美、特效震撼的 视觉奇观,同时又保证了不脱离原生的文化语境|91。影片《哪 吒〉中出现了许多由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建构的视觉景 观。影片一开始交代了天地灵气历经千年孕育出一颗混元 珠,镜头中出现了仙雾缭绕、磐石山峦重叠、日月光辉晕染的 视觉图像,整体上建构出中国文化中的仙境奇观。随后,镜 头转向人间小城陈塘关:庙宇、白烛、青瓦矮墙、铺着石板的 街道、挑水的扁担木桶、街道上停着的木制手推车、放置的 瓦罐酒坛、身着粗布衣服的百姓往来络绎不绝……这些都是 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从整体上建构出一幅和谐安宁的 中国古代市井生活图景,同时,"石 板 街 道 "“扁担”、"木 桶 "、"木制楼梯"、"瓦罐酒坛"等等,所有这些视觉符号所 代表的事物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自然,生产生活方式都是顺 应自然规律的,这些符号共同构成了 一个符号子系统,表意 出依赖自然、顺应自然、自给自足的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除 此之外,影片中建构的建筑景观也是视觉景观浓墨重彩的一 笔,影片中整个陈塘关的建筑群基本都围绕一条中轴线向两 边对称排列分布,错落有致,无论是鱗次栉比、青瓦铺就的 屋顶、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木材装饰的小窗和门洞,还是家 家户户四周围砌的矮墙,都是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表意 出中国古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传统思想和对规则的 敬畏。此外,影片中的房屋建筑都是傍山而建,院落里植以 花草树木,房屋大多是以木构架为主来承重,这是由于木属 “阳”,是生命和自然的象征。老子说过:“万物负阴抱阳, 冲气以为和n (<道德经> ) ,反映出中国人对空间的适宜及 阴阳和谐的关注 I1W, 以及尊重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相比之下,< 冰雪奇缘》建构的视觉景观则大为不同。影 片开头展现了 _幅白雪皑皑的冰天雪景 , _群人在海面切割 厚厚的冰块,“冰 "、"雪"、‘ ‘海洋",以及后来艾尔莎和安娜 的父母出海乘坐的巨型货船都是西方海洋文明的典型文化符 号,这与〈哪吒 >中文化符号表征的农耕文明截然不同,运送 冰块的工人穿着厚厚的棉袄棉靴引吭高歌的人物符号也表意 出海洋文明孕育下的西方人的粗狂与奔放。整部影片建构的 最突出的视觉景观便是阿伦黛尔王国的城堡和富丽堂皇的宫 殿,整个城堡的主体结构几乎全部由砖石堆砌而成 , 建筑宏 大壮美 , 外部结构多为穹顶状,内部空间宽敞开阔。影片中的 建筑符号的表意十分丰富,首先,石料结构符号表意出西方人 追求永恒的理想和渴望开拓自然的精神。石料较木材而言更 为坚固,保存更久远。其次,石料需要经过大量的雕刻改造才 能建成一座建筑,因而石料这个建筑符号也象征着对世界的 改造,表意出西方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创造力。2. 人物影像符号的呈现 一 中西价值观念的符号凝聚一般来说,电影中的人物影像是指电影文本中对真人的影像呈现,这里将纯虚拟影像中的动画人物符号也纳入到人 物影像符号的范畴。人物影像符号是电影文本的核心符号,

 是电影表意和文化元素的符号凝聚。〈哪吒〉中的主要人物 影像符号是"魔丸"’和 “灵珠"分别投胎转世而成的哪吒和敖 丙,〈冰雪奇缘》中的主要人物影像符号是艾尔莎女王和安 娜公主。首先,两部影片分别采用了双男主和双女主的角色 设定,客观上也符合中西文化语境。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以 父权为主导的父系氏族社会,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后,

 历代儒学学者根据儒家道德对女性进行诠释/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 ‘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渗透 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ml,部分观念甚至延续至今, 尽管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上看,男女地 位仍然不平等,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男性才是整个社会的中 心。而 〈冰雪奇缘〉则塑造了以女性为中心的双女主角,影片 中艾尔莎从自我压抑、自我释放到最后自我救赎,安娜从天 真无邪的小女孩成长为坚强独立的新女性,男性角色反倒成 了陪衬,影片讲述的是女性成长的主题,这也符合西方的文 化语境。相比中国而言,西方女性的性别平等意识觉醒得更 早,西方最早孕育了女性主义,在妇女解放运动、女权主义 运动的推动下,西方女性不断争取地位和权利的平等。其次,哪吒和敖丙这两个人物影像符号表意的是中国的 集体主义,艾尔莎和安娜表意的则是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

 集体主义表现为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影片〈哪吒》中,天 劫到来之时,原本势不两立的哪吒和敖丙却共同携手反抗 命运,影片强化了二者的友谊,弱化了个人的能力,在最后关 键时分,太乙真人也加入了他们,最终保住了哪吒敖丙两人 的魂魄,自己却损耗了几百年的道行,这是师徒情;哪吒的父 母李靖和殷夫人至始至终和哪吒同进退,这是亲情;影片最 后,陈塘关全体百姓下跪以表示对哪吒等人的誓死保护表示 感谢,这是同胞情。影片所强调的一切,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联 系,人与人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凝聚集体力量抵御危险,集 体的力量被强化,个人的影响力却被弱化。除此之外,哪吒和 敖丙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他人取向。哪吒学习法术、降 妖除魔不过是为了获得百姓的认可,向他们证明自己不是妖 孽,敖丙水淹陈塘关,不过是为了父亲龙王的期望、为了整个 龙族的利益。与 〈哪吒》相反,《冰雪奇缘》却极力讴歌了个 人英雄主义,艾尔莎被赋予了天生的魔法,拥有冰冻一切的 魔力,她因内心恐惧而失手冰冻了整个王国,最终也因战胜 内心恐惧而解除了冰冻,还王国以春天。安娜的存在就是帮 助艾尔莎战胜内心恐惧,没有安娜,整个王国也不可能免于 冰冻,因此,艾尔莎和安娜两人决定了整个王国的命运,影片 想要强调的,也是这两位“英雄"’是如何不断成长,最终战胜 困难拯救王国的,她们的个人力量和英雄主义正是影片极力 传达给观众的东西。(二)听觉符号表征的中西文化差异音乐本身就是人工制作的纯符号,自身携带着意义,可 作为一个单独表意的符号系统。电影音乐是构成电影文本 符号的有机成分,与其他符号共同编织一个意义网络™,因 此,电影中音乐符号是与其他符号共同作用表意的。(哪吒> 是根据中国经典的神话故事改编的,因而配乐以中国传统 乐器为主,包括二胡、唢呐、萧、鼓等。哪吒生性顽劣冲动,因而哪吒出现的画面总是配以音色明亮的唢呐以展现人物 性格活泼好动、亦正亦邪,而温润如玉的敖丙出现时则辅以 柔和的箫声作为主题音乐的主要乐器。为了使配乐更加丰满 立体,《哪吒〉配乐里也融入了西方的音乐元素,如哪吒变身 后,配乐由唢吶转为了电吉他和西乐演奏,给人以声势浩大、 万马奔腾的震撼感。而当镜头切换到黑暗阴森的海底龙宫 时,配乐中出现了和尚念诵经文的声音,并配以低音弦乐,凸 显出龙宫的幽暗孤寂。总体来说,{哪吒〉的乐器以民族乐 器和传统乐器为主,配乐以中乐为主,西乐为辅,偏古典风。系 本 俜 樁 2〇2〇年第4 期 (总 第 I 88期 )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 O N G I N I A N

 C H U A N B O 特臟划一为大时代留影:华莱玛电影研究一棚浙江大学传撕究所合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意出中国人“过去取向”时...

篇八: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20 年第 3 期 总第 8 0 期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ainan Radio & TV University2020 No. 3 General Serial No. 80式化祈扣视阑下中® 动禹电彩的 跨式化銬播蚵究—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何鸿婷(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 京 100081): 摘 要 :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内上映后,不管在票房还是口碑上都广受好评,之后相继 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地上映,却反响一般。从文化折扣角度进行分析,从票房和评价两 个角度归纳《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现象,总结出文化背景、语言、价值 观的巨大差异以及刻板印象等是造成其文化折扣的主要原因,并且从降低语言障碍、选择文 化折扣较低类型、选择文化接近性强的国家出口、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等策略着手,降低中 国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文化折扣;海外出口;跨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 G 90 -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9743(2020)03 -0032 -06DOI :10.13803/ j . cnki . issnl 009 -9743.2020.03.006《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作为 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在我国上映之后创下了票房 神话,已超过 50亿元,位居我国电影票房榜第二 名 ,但是出口之后却未引起较大反响。对于海外 观众来说,这部以中国神话故事为原型改编的动 画产品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哪吒》在跨文化传播 过程存在一定文化折扣。一、文化折扣概念简介“文化折扣”概念是从经济学中衍生来的,指的是确定娱乐产品的经济价值时,需要考虑文化 差异因素,这个概念是由希尔曼•埃格伯特首次 提出的,指的是少数派语言和文化版图应该得到 更多关注,来保护文化的特性® 。

 1988年,加拿大 学者霍斯金斯和米卢斯在《全球性电视和电 影 — 产业经济学导论》一书中,对文化折扣的 成因、特点、表现以及如何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 究 ,并总结出一个量化文化折扣的计算公式,即:

 文化折扣= ( 国内相应产品的价值-进口价值)/ 国内相应产品的价值® ,数值越接近“ 1”,即证明收稿日期:2020-02-10作者简介: 何鸿婷,女 ,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传播学。① 薛华:《中美电影贸易中的文化折扣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9。② 王素娅:《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折扣问题研究》,郑州:郑州大学研究生论文,2014。. 32

 .

 文化折扣的程度越高。两位学者在《全球电视和 电影》一书中,将文化折扣的概念定义为:植根于 一种文化的电视、电影、纪录片等影像作品,在与 其相同的文化氛围内的市场中具有很大的影响 力 ,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方 式;但是在其他地方,这种影响力就会大大缩减, 因为那里的受众不能理解这种价值观、信仰、历 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这就 是文化折扣现象®。目前,学界关于文化折扣的 研究,基本基于霍斯金斯和米卢斯二位学者的理 论层面。二、《哪吒》海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哪吒》于 2019年 7 月 2 6 日上线,至今国内 票房超过5 0 亿 ,可谓票房和口碑双丰收。2019 年 8 月 2 3 日,《哪吒》在澳大利亚上映,2019年 8 月 2 9 日,《哪吒》 IMAX 版在北美上映,9 月 6 日 登录普通院线。但是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却没有 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也是我国动画电影在跨文化 传播中遇到的文化折扣现象。本文将从票房和 评价两个方面对《哪吒》在跨文化传播中遇到的 文化折扣现象进行分析。( _ ) 票房低迷《哪吒》跨文化传播的文化折扣现象首先体 现在票房上。根据猫眼电影的统计数据,《哪吒》 的国内票房为501317万元,位居我国票房榜第二 位 ,也是我国动漫电影票房第一,取得了突破性 进展。根据 IMBD 数据显示,《哪吒》海外票房共 计 369. 55万美元,按照2020年 1 月 1 8 日美元与 人民币的汇率换算,折合人民币2534.7万元(前后 两数字不对)。按照霍斯金斯和米卢斯的量化文 化折扣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哪吒》的文化折扣 为:(5013170000 _ 25347000)/5013170000 = 0.995, 与 1 极其接近,由此可以看出,从票房角度来看, 《哪吒》在海外票房与国内相比数额极小,是其跨 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文化折扣现象的明显表现。(二)评价较少目前,在海外著名的电影评分网站 IMBD 中, 《哪吒》评分为7.7 ,烂番茄新鲜度为8 7 % , Metas -①考林•霍斯金斯:《全球电视和电影》,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core 中评价较低,仅为54。国内豆瓣评分8. 5 ,是 2019年度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猫眼电影评分为 9.6分。总体来说,《哪吒》海内外观众评价都不 错。但是在海外评价中,存在评价人数较少这一 现象。在烂番茄网中,仅 有 112人给出评价, IM - BD 中,有 2641人参与评分,但是仅有54 位观众 对《哪吒》做出评论,与豆瓣网上43. 8 万的评论 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代表性不足,这与票房 较低也有很大关联。且依据 IMBD 的相关数据显 示 ,在 前 1000位评分者中,评分仅为5. 9 分。参 与评分的观众中,美国用户有309名 ,非美国用 户有937名 ,美国用户不足四分之一。根据评价 内容可简单推测,参与评分的用户中有一定数量 的中国人。三、《哪吒》海外传播中文化 折扣产生的原因“文化”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概念, 《哪吒》在跨文化传播中形成“文化折扣”的原因 有所区别,但是基于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较为一 致 ,所以,将从语言障碍、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 差异、刻板印象四个方面来分析《哪吒》在跨文化 传播过程中形成文化折扣的原因。( _ ) 语言障碍语言在对外传播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同时也 是极易产生文化折扣的一个方面。在《哪吒》这 部影片中,语言障碍更是成为其文化折扣的一个 最重要原因。因为《哪吒》的出口较为仓促,并未 使用配音,在海外上映采用的是原声播放,并配 有英文翻译字幕,但是有很多海外观众在看电影 时并没有观看字幕的习惯,所以在没有英文配音 的情况下文化折扣较大。在《哪吒》的海外传播 中,语言方面的障碍具体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翻译较为粗糙在《哪吒》中,有大量台词是中国文化语境中 特有的词汇,因为中国的受众熟悉和了解语言环 境 ,所以十分容易理解,但是外国受众对文化背 景比较陌生,理解时存在一定难度。如:太乙真• 33

 •

 人、魔丸、混天绫、乾坤圈等在国内广为人知的词 语 ,在国外受众却十分陌生,采用音译方法无法 让受众快速、简洁的了解到信息,采用意译又失 去了其语言韵味,很难做到两全 。《哪 吒》的海外 版翻译中,也有很多受众反映其翻译过于简单粗 糙。如在本片中多次出现“急急如律令”这一句 台词,在美版的电影中官方翻译为: Everything

 lis ­tens

 to

 me

 right

 now 。

 澳大利亚版的电影 中则翻 译为: be

 quick

 to

 obey

 my

 command 。” 而“去你哥 鸟命”在美版中则被翻译为 “Forget

 your

 fate ” , 在 澳大利亚版本中为“ screw

 your

 fate

 ! ”由此可以看 出,在翻译过程中,有的翻译虽然意思大致正确, 但是情感表达却无法真正表现出来,在观影过程 中还是产生了较大的文化折扣。2.翻译使笑点缺失在《哪吒》这部动画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太乙真人“四川普通话”和申公豹的结巴,在国内 观众观影时,这两点无疑是笑点所在,但是在翻 译过程中,无法将汉语中的短词、短句和方言进 行重现,从而使得很多笑点缺失,使整部影片魅 力降低。同时,在影片中,哪吒还爱说一些“打油 诗”,其中主要运用到的语言艺术为押韵,例如:

 “关在府里无事干,**捣瓦摔瓶罐,来来回回千 百遍,小爷也是很疲倦®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 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口七八个,肚 子要撑破,茅房去拉屎,想起忘带纸® ”这类的押 韵台词,翻译过后无法达到押韵,从而产生了文 化折扣现象。因为语言的不同,大多数电影在海外出口时 均会采取配音和翻译字幕方式,即使翻译人员在 翻译时力求与原本影片语言保持一致,但是所传达 出的意蕴与情感很难与原本表达保持高度一致。(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是造成文化折扣的主要原因 之一。《哪吒》的人物设定是我国神话故事中的 人物,对于中国受众来说已经相当熟悉,“哪吒闹 海” “水淹陈塘关”等故事也耳熟能详,人们对于 电影中的人物关系、故事发生的背景均有一定了①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台词。②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台词。解。但是海外受众对中国神话故事却不熟知。

 所以,国外影片在介绍哪吒这一形象的时候,并 未对其神话形象进行解释,而是直接使用电影中 的世界观 — “这个男孩从出生起就被神预言会 毁灭世界。他面临着善与恶的选择,最终他打破 了成见,成为了一个英雄。”由此可看出,在不了 解哪吒身世背景和故事背景时,依靠这几句简单 的介绍,并不能完全理解“哪吒”这个饱满的人物 形象,海外受众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好莱坞化严 重、剧情老套的电影也就不奇怪了。并且,《哪吒》这部影片取材于《封神榜》,国 内观众对“哪吒闹海”的故事十分熟悉,对影片中 人物形象、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改变和设定与 传统大相径庭,在我们眼中是一种突破和有创意 的表现,但是对哪吒及其故事不了解的海外观众 来说,这个故事则较为单薄,没有创新性。由于 其理解不了电影中所呈现出的对两代人的关系 的诠释、中国传统的模式等设定,所以他们也很 难理解电影中的内涵。(三)价值观差异价值观是“三观”中的一种,是人们在长期生 活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信 仰息息相关。并且,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不见痕 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然价值观会随着生 活环境、社会环境、成长经历有一定变迁,但是是 很难改变的。不同价值观下的人会生产生出不 同的文化产品,而价值取向不相同的文化作品在 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会产生理解上的隔阂、扭曲、 排斥,则必然会遭受到文化折扣的现象。《哪吒》 这部影片中,价值观的体现也较为明显,以当代 的中国家庭结构、伦理关系为准绳,塑造出一个 典型的“合家欢”的故事。总的来说,《哪吒》这部 影片中的价值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精神。是对偏见的反 抗、对命运不公的反抗。哪吒生而为魔丸,被下 了天劫咒,却不甘于命运、不惧怕偏见,进行反 抗。第二,是一种牺牲精神。无论是太乙真人、 还是哪吒的父亲李靖,都愿意为了救哪吒的性命. 34

 .

 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或道行,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 牺牲精神。第三,是一种“大团圆”式结局。哪吒 和敖丙两个人都重视友情,最终决定共赴天劫, 在太乙真人帮助下,三人共度天劫,哪吒和敖丙 保住了魂魄。这样的价值观,是明显的中国思维 下的价值观,是一种“性本善”的“集体主义”,勇 于牺牲。海外观众,尤其是美国观众,长期以来 的价值观为“个人英雄主义”,重视个人利益和人 权的不可侵犯,其哲学中也认为“性本恶”,基于 海内外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也导致《哪吒》这部 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文化折扣。(四)刻板印象“刻板印象”这一理论是美国著名舆论学家 李普曼在其著作《舆论学》中提出的,指的是人们 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简单、固化、概括的 看法® 。在海外观众印象中,我国的电影产品制 作水平低、影片内容差,且我国在海外出口的电 影中,较为成功的为武侠功夫片,使得海外受众 已经形成中国电影等于中国武侠功夫片这样的 刻板印象,而且很难改变。并且,由于美国好莱 坞影片以及迪士尼动画系列的水平和审美都处 于世界领先水平,海外受众的审美与思维模式已 经培养形成,而且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的塑造过 程中,充斥着西方导演、媒体对中国文化不正确 的认知。例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动画影 片,其主要元素为中国传统人物和传统文化,却 在刻画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描述,与原本的 中国文化有着很大差距,海外受众在长期接收这 种由西方所塑造出的“中国人物”和“中国特色” 之后,在接受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时, 产生了不适和抵触心理,这样的刻板印象很难打 破。这也是《哪吒》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产生文化 折扣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四、文化折扣视阈下动画电影 海外出口策略(—)降低语言障碍“语言”是文化折扣形成的一个十分重要原 因,尤其对于我国来说,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海外受众较难理解,尤其是文言文部分,理解更加困 难 ,在对外出口中,降低语言方面障碍是不可少 的策略。我国动画电影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重 视语言的作用。首先,在海外传播过程中,要优 先选择“英语”这一全球通用性的语言,并且因地 制宜的选择语言,以此来降低文化折扣,增加文 化接近性。其次,在翻译方面,要适应现代的字 幕翻译,重视减少语言翻译层面的文化折扣,增 强文化符号的叠合性,加快培养高端翻译人才, 从语言翻译风格与形式两方面着手,根据受众习 惯进行适当调整与创新,提升我国动画电影对外 传播的成效,从而减少文化折扣。(二)

 选择文化折扣较低类型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出口时遭遇到的文化 折扣是不一样的,霍斯金斯和米卢斯(1988)提 出,影响文化折扣强度的因素有产品类型、媒介 类型® 。不同类型的影片在海外出口中所遭受的 文化折扣是不同的,文化类型甚至对海外出口中 的文化折扣起着决定性作用。文化折扣低的产 品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相反,文化折扣髙的产 品容易引起人们误解和抵触情绪,很难在海外市 场中取得成功。众多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海外 出口的电影中,动作片因其通用的肢体语言,文 化折扣较低,相反,历史剧文化折扣较髙。在动 ...

篇九: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iddot;111·文学艺术学研究wenxue yishuxue yanjiu2019年下半年,仿佛是一夕之间,中国电影,确切来说,应该是中国动画电影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标志,豪取商业票房与艺术口碑的双重丰收。像极了片名“魔童降世”,它的出现,好似中国电影艺术美学探索集中爆发的某种隐喻,截止到10月7日,其实时票房已高达49.7亿 [1] ,距突破50亿仅有一步之遥,仅次于中国影史上《战狼2》的56.8亿元,豆瓣评分基本在8.7与8.8分之间。围绕此片的高票房与主题,网友们展开了各种热烈讨论,从而使该片的播映成为热点的公众事件。不可否认,作为一部剑走偏锋的动画电影,它成功地搅动了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了某种“现象级”的影片,但同时它的成功,又表征着特殊的时代情境与丰富的社会文化意涵。为什么是动画电影?为什么是中国古典文化叙事题材?检视《魔童》的叙事主题与结构、当代青年群体文化心理多元复杂的时代脉动,以及大众流行文化及话语方式在当前青年群体的符号化传播途径,我们认为,当代中国动画电影探寻民族性艺术精神与青狂欢话语中的当代青年成长与文化认同——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叙事解读姜吉林,逯  艳(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 济南 250103)摘要: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取得票房和艺术口碑的双重丰收,其艺术成功喻示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它的主题内核与框架以成长题材为主要内容,隐喻着当代青年群体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为特征的社会集群性文化的认同与回归;其古典叙事题材的借用以及表达阴阳善恶、天道命运的终极思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当代呈现;其借助于狂欢话语及大众流行艺术的叙事手段并与传统绘画美学的融合可为传播传统智慧、达致当代青年的国族文化认同开创独特新路。关键词:狂欢话语;青年成长;文化认同;《哪吒之魔童降世》;叙事解读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 7605(2020)01  - 0111 - 06年群体在当下历史时空中复杂多变的身份认证的契合可为实现国家与民族认同的当代青年生命成长路径提供一种合理的参考,大众流行话语与传统美学的互相融入是当代青年在艺术上实现身份认同的重要探索方式。一、当代青年成长与身份认同很明显,《魔童》其叙事内容包含着一个成长题材的主题内核与框架,作为以青少年群体为主体受众、导演亦主要是青年群体的当下中国动画电影,成长主题备受关注。在影片故事中,哪吒的成长历程颇具象征意味:由于怀胎三年,与魔丸伴生,哪吒甫一出生,便受到了某种隐喻性“正统主流”文化的规训。作为大众麻烦的制造者,公众良俗秩序的颠覆者,哪吒从小的成长之路虽无主观恶意,但由于天生神力或是魔力,他经常给百姓带来灾难,在众人眼中,他就是带来不祥与厄运的“魔童”,是“妖”,而影片的叙收稿日期:2019-12-06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亚文化研究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青年信仰问题研究”(14CWXJ70)作者简介:姜吉林(1975-),男,山东海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化与大众文化研究、电影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逯艳(1983-),女,山东沂源人,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青年文化与影视文化研究。January,2020No. 1 January. No. 203 Vol. 362020 年 1 月第 1 期(总第 203 期总第 36 卷)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112·文学艺术学研究wenxue yishuxue yanjiu事也确实是在祛“妖”的身份认同整体框架中实现的。在西方亚文化研究视域中,青少年族群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叛逆性的群体身份特征,需要主流社会的规训与压制,因为“对立价值观表达了对社会中主导的合法控制结构的不满或干预” [2] ,于是在影片叙事中,从小哪吒就被规束在李府大院,陪同他玩耍的只有家丁随从以及父母亲;但即使如此,他的魔性或是叛逆性仍然使他能够偷偷潜入公众社会,造成轩然大波,后来,太乙真人又成功地把他束缚于“山河社稷图”的独异空间中,这实际上是喻示了当下青年群体对于主流社会的抵抗颠覆与正统社会的话语系统对其反复的规训其对抗关系的一种象征性话语,从而确立了非常明显的一对二元范畴。但是青年群体的成长需要中国当下更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塑造与洗礼,正是在此点上,影片的思考与艺术处理让我们眼前一亮,也使西方青年亚文化研究其二元对立式的研究方法失去了话语解释权。在此,我们以同样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1979年的《哪吒闹海》作为我们探讨《魔童》的互文性参照,《哪吒闹海》中的哪吒由于路见不平,杀死了龙太子,触怒了主流社会秩序,原来的李靖父亲形象成为了压制叛逆性的传统父权形象,于是二元对立的结果是反抗与颠覆,最终哪吒剔骨还肉,切断了与父系的联系。不得不说,在1979年那个时代,这种处理方式带有很强烈的时代特征,哪吒形象成为象征性地反抗那个时代被意识形态化并加以批判的传统“孝道”的特殊符号。时至今日,中国当下社会其文化心理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3] ,“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 [4] ,叙事的讲述同样呈现当下的历史性,《魔童》对父亲母亲形象其叙述进行了颇有意味的转换:面对哪吒招惹的无尽是非与麻烦,《魔童》中的父母,总是以爱之名,对哪吒施以巨大的宽恕、包容与教化,甚至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成为哪吒最终转换为英雄的至为重要的力量,尤其是父亲形象,一改《哪吒闹海》中的粗暴与威严,其“慈父”特质使他为救儿子前往寻找元始天尊,而且愿意以血亲换咒符与哪吒共同承担天劫,从而颠覆了旧版中“严父”的刻板形象。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成为了某种“超理性”的存在,因为他始终确信在他的努力下,三年之内可以将哪吒导向正道;甚至在哪吒三岁生日当天,当哪吒已经知晓自己的“魔丸”身份时,也是父亲告诉哪吒“别人的说法都不算数,你自己说了才算!”,这在哪吒最终实现身份认同,回归传统正义中起到了基础性的影响。母亲则扮演了颇富当代女性气质的“慈母”,她也始终相信哪吒,相信哪吒哪怕是魔丸再生,仍然可以弃恶从善,获得拯救,只不过这个在旧版本中温良贤淑的传统母亲形象,经过导演饺子的一番当代性转换,变成了颇富当下大众文化气质女性特征的“慈母”形象:是她,在太乙真人要除掉祸患、杀死魔丸的时候,抵命相救,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也是她,“不爱红装爱武装”,在电影中被设置成一位花木兰式英雄形象,与夫君李靖共同戍边抗妖;同样是她以颇富当代教育理念的母亲形象,鼓励哪吒,敢冒受伤风险陪哪吒踢毽子(因为哪吒天生神力),甚至欺骗哪吒是“灵珠转世”,使哪吒的身份认同趋向正义,努力将哪吒的魔性转化成救民危难的英雄主义行为,实现主流认同。影片叙事中,电影分明是将哪吒母亲的形象塑造成了一位在孩子青春期成长中实施了成功教育理念、“妇女能顶半边天”,富有某种“女汉子”气质的当代中国女性,实现了与当代大众文化的接壤,这是影片获得受众认可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由于电影中父母形象这一根本性的设定,使得在青春成长的道路上,哪吒一直处于一种父母关爱下寻求社会认同的身份确证中,这种身份确证被规范在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为特征的社会集群性文化中,是个体对于群体价值的主动回归与认同。在叙事中,影片极力渲染父爱母爱的当下性,以及叛逆之子对于亲孝关系的反思和对父母之爱的反哺,这显然是对传统孝慈家庭伦德的当代复归,是以饺子导演为代表的当代青年群体对于中国式家庭亲族关系甚至家庭教育的某种思考的投射,与西方青年亚文化研究中的规训与反抗、惩戒与颠覆、被动性收编的社群文化特征的二元论主题存在根本性差异。二、古典叙事题材与国族性传统文化思维认同《魔童》借用了古典叙事题材,但在影片

 ·113·文学艺术学研究wenxue yishuxue yanjiu中,哪吒的成长之路不单纯是祛除亚文化属性的青年叛逆、回归正统、建功立业,最终达致主流认同的传统路数,在青年成长的叙事主体框架中,另外一个颇具中国文化特质认知模式的“善恶二元关系”的命运式主题构造成为表达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叙事源动力。也就是说,在青年成长,回归社会集群,实现当代中国青年身份认同的框架之外,更有一个涵纳一切的命运主题,而这个主题其内在的思考,更具有中国文化气质。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传统思想展开的起点可以说是对于生命的思考,阴阳之道、天人关系等这些根本性的中华文化命题极具人类文化普适性,《魔童》正是由于在整体叙事框架中引入了这样一些终极式的命题思考,使得它的内涵更为丰富。哪吒本应该是灵珠转世,阴差阳错之间,最后成为了魔丸转世,而灵珠却成为了龙子敖丙转世。但在影片叙事最开始的时候,灵珠与魔丸却是共生于一体,脱胎于混元珠,而混元珠的形态在影片构图中也是以鱼的形态呈现,其形象设置画面美学系统实际上是借用了太极阴阳鱼的形态(虽然是一个样子邪恶的鱼形象),“它贪婪地吸收日月精华”,阴阳两者其关系随着叙事的展开,也逐步被置换成善与恶之间的复杂关系。西方文化研究的认知模式是善恶二元对立,它会摄取其中一极,在艺术表达上,要么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主义主题,要么就是正义善良被遮蔽、好人受难的悲剧,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中,阴与阳、善与恶的关系远为复杂。仅从太极阴阳鱼的关系构图来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二者相伴相生,却又互为转化,这实际上是《易经》式思维。世间的事情并没有绝对的二元分别,都是共生共长,互为转化。善恶也并非绝对的二元对立,善可以转化为恶,恶也可能趋向善。而且在中国文化思维的最高层面,是摒弃善恶对立的二元思维的,其关系呈现为即善即恶,非善非恶,善即是恶。这种复杂的中国文化认知,被影片叙事置换成关涉个人成长终极思考的命运主题,并最终被具化为哪吒与敖丙之间复杂多元却又共生的关系。在二者之间原初关系设定中,有一个身份认证从而确定的善恶选择问题,即妖代表恶,人代表善(影片中哪吒对别人将他视为“妖怪”的身份认知深恶痛绝),申公豹和他的弟子敖丙都面临这个问题,这是民众眼中的“善恶”,确切来说,这是成见或是偏见。哪吒是人,本应是灵珠转世,因为“李靖是天命之人”,那么他的儿子哪吒也应是行匡扶正义之责,铲除奸魔的大运大善之人,但最终他魔丸入胎,成为众人眼中的“妖怪”,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是源于一椿恶的机缘:申公豹出于嫉妒,破坏了元始天尊的计划。而敖丙本是龙族太子,是“妖”,但却由于申公豹的报复计划,与龙族达成交易,成为了灵珠转世的胎体。二者的成长过程其两相对比也架构了影片叙事的重要内核,即善恶之间复杂多元的关系:从外貌来看,哪吒充满魔性,形象符号也采用了烟熏妆(这一点亦成为影迷热议的话题),从行事风格而言,他从小就是个“混世魔王”,打架斗殴,给地方百姓带来重重灾难与烦恼,成为众人眼中的“妖”,这个形象身上布满了“恶”的因素。但是在影片叙事中的成长主题表达中,我们也注意到,此“恶”或许也是由于民众从小赋予的“恶”的偏见,将一个原本天真善良的哪吒逼成了众人眼中的“妖怪”,所谓民众之“善”与哪吒之“恶”,其实很难泾渭分明予以决断,因为正是由于对“善”的执著追求,使得哪吒始终保持清醒自知,没有泯灭自己的良知,最终成就了自我;敖丙,作为龙族太子,本应该也具有无上地位——龙族当年是天庭镇压妖族的借力,但是由于他们的“妖族”身份,在民众眼里,他们显然属于恶的化身,也不为天庭所信任。但是由于灵珠入体,敖丙却成了“善”的化身,他的长相帅气,行事善良道义,曾帮助哪吒惩治妖怪,挽救小妹,也曾反驳师父申公豹为哪吒辩护:“若不取掉乾坤圈,哪吒也并非十恶不赦”,但他虽是灵珠本体、“善”的本性,却由于他的妖族身份,即使是为善,帮助民众,也突破不了民众对他们认知的偏见,因此他只能遮掩着自己的妖族特性与印记(头上的龙角),当被民众发现其龙族身份后,即使他拯救了民众,但仍被李靖为代表的他们斥骂为“是狗改不了吃屎”。而且由于怕龙族秘密泄露,善良如他,也不得不从妖族群体利益出发,试图毁灭陈塘关,他开始从“善”转化成了事实上的“恶”。无论是哪吒还是敖丙,都面临着一个有关自我身份确认的二难选择:他们二人皆有着追求善与正义的

 ·114·文学艺术学研究wenxue yishuxue yanjiu本性,但俗世中的人们却有将他们认定为“恶”的偏见和成见。在影片叙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们的命运,也反映了传统文化思维中关于善恶认知的复杂多元性,如何处理这种身份认知的复杂性,也成为考验影片叙事逻辑的重要一环,答案还得从中国传统性文化思维中寻找。最终在成长过程的身份认同与艰难抉择中,“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哪吒这最终的觉悟成为了整部影片的核心主题,同时这也是一个颇具存在主义色彩的现实选择,但这其实源自古老的中华文化智慧,是**影片叙事主题的关键。在中国传统思维中,尤其是《周易》前两卦乾卦和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易经,这两卦包含着中华文化对于命运的态度,命运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创造,并非宿命,即“命自我立,福自我求” [5] ,后世无论儒家、道家亦或是佛家,在文化观上都秉持这种命运观。对哪吒而言,实际上就是“我命由我主宰”,他同时将这一觉悟传达给了敖丙。当敖丙败于哪吒枪下,怯怯地说:“我是妖族,出生那一刻命就定了”时,是哪吒给他以振聋发聩般的启示:“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种主题设定实际上是对于传统文化关于生命命运等形而上宏大命题的认同与...

篇十: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6《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 年第 2 期SI CHUAN SHENG GAN BU HAN SHOU XUE YUAN XUE BAO《哪吒之魔童降世》叙事策略探析◇ 李梦莹

 ◇【摘 要】…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并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一方面,电影在内容上注入了现代化的思想,彰显了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在叙事方式上也相应地进行了创新,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主题等方面共同构建起电影的新风貌和新意味。从故事的话语层面和文化层面来看,其叙事策略,亦为动画电影叙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关键词】

  叙事;蒙太奇;全龄化;互文性【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784(2020)2-0066-4数媒时代的到来,促使动画愈来愈趋向于视觉刺激的呈现,使得原本处于辅助地位的数字技术成为动画作品展示的主要内容,也因此造成了动画电影产业空洞无物的尴尬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获得好评的原因主要在于,它既借助了当下先进的技术手段,又抓住了电影的“故事”特征。《哪吒》以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哪吒为人物原型,在叙事角度、叙事手法以及文化内核层面都对原故事进行了改良和创新,不仅使之呈现出全新面貌,重新迸发生机,也为动画电影叙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一、老少皆宜的“全龄化”视角中国动画电影产业消费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电影市场观众群中成年观众占比 80% 以上,由此能够看到,“全龄化时代已经来临。” ① 《哪吒》与近几年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多部口碑、票房表现均不俗的电影一致,也采用了全龄化视角的方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陷入“低幼化”的主流之中。所谓全龄化视角,指的是一种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叙事视角,相较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熊出没》系列等动画电影所采用的低幼化视角,它不仅能全方位地展现童真童趣,还加入了深层次的情感表现,体现出成人的儿童化和儿童的成人化两方面的特点。〔作者简介〕 李梦莹,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39。① 王进东:《对国产动画电影“复兴”的反思》,《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第35页。万方数据

 067SI CHUAN SHENG GAN BU HAN SHOU XUE YUAN XUE BAO(一)成人的儿童化成人的儿童化首先表现在人物塑造上。无论是略带油腻感的“肥胖大叔”——太乙真人,还是调皮捣蛋的“邻家熊孩子”——哪吒,抑或是工作、孩子两头忙的“都市白领”——哪吒之母,都为原本题材严肃的哪吒传说加入了贴近生活的时代元素。在变得诙谐幽默的同时,使成年观众在影片中找到了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更加真诚的现实感 ;其次是在语言的表达上,《哪吒》大胆使用了方言、口语,还穿插了打油诗,说着一口流利四川话的太乙真人和随口念着打油诗的哪吒,无疑为整个故事营造出一派轻松自然的氛围 ;最后是体现在情景的安排上,影片中勾画了带有现代意味的游乐场,其中,激流勇进、水柱过山车、漂流等情景让观众们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童话乐园。就电影本身而言,观众所期望的并不仅仅只是那些充满科技感的玄幻镜头,更是“一部能解放心灵,带领他们返老还童的动画电影” ① 。(二)儿童的成人化《哪吒》动画电影中儿童成人化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精良的制作中。电影不仅在情节的安排上紧凑得当,画面呈现也同样做到了三维立体的方式。栩栩如生的场景安排以及带有炫酷感的特效镜头等体现出影片对质感的追求 ;其次是在情感的表达上。电影并没有以一笑了之“仅供娱乐”的结尾收场,而是通过影片一层层铺垫,引出亲情、友情、天命等具有深度的哲学思考。其实,动画电影“低幼化”是国产动画电影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而“低幼化”又带来动画电影制作粗滥、情感表达乏味简单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忽视了儿童在审美和情感上的需求,毫无疑问,《哪吒》这部动画电影在这方面是成功的。由此可见,《哪吒》之所以获得观众认可,全龄化成为关键因素。在全龄化视角的使用中,宫崎骏是“第一个将动画电影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家” ② ,在华特·迪士尼看来,“我要在工作中努力实现并表现天真,让它可以显示出笑声的健康,生活的快乐,显出人性” ③ ,可见全龄化视角使动画电影跳出低幼化、浅层次、娱乐化的桎梏,为其展现富有深度的人文思考提供了切入点。二、会说话的镜头语言蒙太奇手法是电影在讲述故事时常用的镜头语言,是一种“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流程以及前后关系的切分来重新组合段落场景” ④

 的叙述手法。在国产动画电影中,往往采用单一的连续蒙太奇手法,而通过线性的时间展开故事,容易使观众陷入对电影的平庸化体验中。《哪吒》在叙述手法的使用上却没有停留在连续蒙太奇的舒适区,而是力求创新,巧妙插入平行、交叉、倒叙等多种蒙太奇手法。(一)平行蒙太奇《哪吒》在讲述故事时使用平行蒙太奇,使得情节在展开的同时,形成了主人公命运之间的一种对比,在并行的时间线中加强了故事情节的紧凑感,烘托了氛围的紧张感。《哪吒》运用平行蒙太奇,将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情节线索,以并列表现和分头叙述的方式,将其统一① 〔日〕宫崎骏:《出发点:1979—1996》,安徽音像出版社,2009年,第369页。② 宋成:《动画电影审美趣味与审美体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8页。③ 刘永琪:《美国动画电影本文特征研究》,曲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0页。④ 李由:《谈电影蒙太奇叙事中的结构主义》,《电影文学》2014年第21期,第17页。《哪吒之魔童降世》叙事策略探析万方数据

 068《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 年第 2 期SI CHUAN SHENG GAN BU HAN SHOU XUE YUAN XUE BAO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故事中,海底炼狱与陈塘关李家在平行叙事中形成了一种对比,原本应降生在名门可堪大用的灵珠化身成异类——龙王之子,而本应被摧毁的魔丸却成了李靖之子,以平行蒙太奇展现出魔丸与灵珠错位的人生,形成了两者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二)交叉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是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两条线索相互影响,最后汇合在一起。哪吒与敖丙同样不幸的命运通过镜头的交叉放到一起,使两人身不由己的命运悲剧感得到加强,随着这种情绪的积累,预示着两人即将展开一场生死搏斗,而这时镜头突然转向了青铜神兽看守海夜叉一节,呆萌的造型以及幽默天真的对话顿时使前者形成的紧张氛围土崩瓦解。在情节发展到极度紧张时,故事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诙谐幽默的片段化解了大战来临之际的压迫感和紧张感。(三)倒叙蒙太奇倒叙蒙太奇,即采用倒叙的手法将结构打乱,并依照故事内在逻辑将故事的过去与现在组合在一起。倒叙手法在故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人物的设定上,李靖一直扮演着严父的形象,与哪吒之间的父子矛盾也随着剧情的展开不断升级。而当哪吒对其父彻底失望时,风火轮让哪吒看到了三年前父亲代自己受天雷之劫一事,使过去与当下的情节互为补充和说明,让哪吒看到了隐秘而深沉的父爱,从而使哪吒对父亲的误会解开,自以为缺失的亲情其实是父母背后的默默付出,从而将剧情推入高潮。《哪吒》在讲述故事时,将连续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倒叙蒙太奇并用,体现出叙事的多样性和构思的巧妙性,在话语层次上显得匠心独运。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哪吒》通过多种蒙太奇并用,使故事呈现出处处转折、起伏跌宕的艺术效果,从而激起了观众对未知情节的观赏兴趣。三、不同文本间的对话——互文性除了在叙事视角和叙事手法方面的创新外,故事在文化层面吸收了其它文本元素,体现了“互文性”。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的互文关系。

 ①

 数媒时代的到来为各类文本间的自由对话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哪吒》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了跨文本间的对话,主要表现在故事的话语层次以及客体世界层次方面。(一)话语层次的互文《哪吒》能够取得良好的评价,离不开话语层次上互文的使用。对于以影片形式展现故事的《哪吒》而言,语音、语义以及句子与句子所形成的意象群在这里转化成了会说话的图像。首先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人物形象中。看守哪吒、封锁结界的结界兽并非创作者凭空臆想而来,而是借鉴了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加入青铜形象,一方面符合故事发生的历史语境,使得影片充满时间的积淀感和历史认同感 ;另一方面,通过艺术的再加工,青铜结界兽以呆萌的造型和语言为影片增加了喜剧色彩,缓解了故事的紧张氛围,使故事氛围在紧张之余又充满趣味。其次将历史典故组织进故事情景之中。哪吒与太乙真人乘槎形小舟在水中① 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第211页。万方数据

 069SI CHUAN SHENG GAN BU HAN SHOU XUE YUAN XUE BAO自由穿行,则是借用“仙人乘槎”这一典故,其典故与《山河社稷图》中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和美轮美奂的场景相吻合,不仅为影片带来了视觉享受,同时挖掘了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增加了故事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韵味,使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进当代艺术作品中。(二)客体世界层次的互文客体世界层是话语层次的外在显现,因此具有比较形象和完整的意义,由于它要求能够呈现形象且完整的意义,因此可以与故事形成互文的材料包括上古神话、历史文集、志人志怪小说等。《哪吒》则使用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题材——哪吒传说,将新的故事思维融合进神话传说当中,体现出经典改编的创新性。“改编一方面通过对文学或历史细节的小心重建来组织过去的文学经典,另一方面又明确地表明它们需要获得当代观众的认同。” ① 可见故事的成功并非意味着对经典的完整再现,而是能借此来表现带有时代特点的形而上思考。《哪吒》与之前同样属于经典改编的动画电影相比较而言,展现出了一种更复杂、更深厚、更多层次的现代性思考。将经典中哪吒与敖丙的善恶对立转变为一体两面的混元珠转世,由此两人自出生起便带上了被注定的悲剧命运,这种无法摆脱的宿命论、成见论不仅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了影响,甚至引发了当代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思考。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上, 《哪吒》并没有遵循以往“削肉还母、剔骨还父”的设定,而是将父子间的矛盾冲突消解,从而建构起自我与命运的抗争,“我命由我不由天”反映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自我主体的认同。故事中由于互文手法的使用,使传统与现代建立起了紧密联系,无论在话语层次还是在客体世界层次,《哪吒》都有意识地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为故事增加了新的内涵和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风貌。四、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美学启示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当下电影需要思考的问题。电影作为故事的讲述者,面临着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尤其是以科技为载体的视觉文化兴起,使得创作越来越追求一种奇观效果,对于如何通过电影的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问题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注重加强对自身故事内涵的建设,从而有效抵制浅层化、碎片式的阅读,使大众在具有深层次的审美内涵中构建起丰富的精神世界。《哪吒》虽取材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但它以全新的叙事视角对故事进行了现代化演绎,不仅在叙事层面进行了创新,而且注重故事的内核——文化的构建和传播。《哪吒》积极向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和创作灵感,使其为故事注入了中国色彩和中国力量。在全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中,践行“多元文化主义”已成为共识,而中国故事要讲的好,讲出国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是当下首要任务。“实际上,全球化和本土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新时代的全球化则更大程度地寻求着本土文化特征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入。” ② 中国故事要在中国文化中孕育和产生,才能培养我们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自信,构建中国文化特色。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故事才具有精神文化的根基,才能走的更远。(责任编辑 闫现磊)① 章颜:《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62页。② 刘俊、张毓强:《全球借鉴与本土提升:中国动画影片国际传播的新思考——基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讨论》,《对外传播》2019年第9期,第56页。《哪吒之魔童降世》叙事策略探析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域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研究 马斯 哪吒 视域

Top